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16 11:35:09阅读:
字号:小|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介
中国科学院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1958年9月,为适应科学技术、国防建设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国家急需的尖端科技人才,中央决定由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创办一所大学,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亲自担任首任校长。这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所充分发挥中科院优势、摈弃传统的理工分家、紧紧围绕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坚持研究与教育相结合的新型研究性大学。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全国率先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少年班、研究生院,率先实施 “所系结合”(即与科学院研究所联合培养人才计划)、“大学生研究计划”,以及本科生入校后自主选择专业等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教育改革举措。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优秀人才,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科技、教育、经济、管理和国防等领域的骨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邓小平同志曾称赞:“科技大学办得较好,年轻人才较多”;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给予“桃李天下,教育数科大”的赞誉。
学校是国家“七五”、“八五”期间重点建设高校,“九五”、“十五”期间全国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大学之一。1999年,国家启动了在21世纪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工程(简称“985工程”),学校第一个签署“985工程”重点建设协议。2000年,学校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成为全国唯一同时进入国家教育和科学研究三大工程(“211工程”、“985工程”、“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
学校现任名誉校长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教授,党委书记是郭传杰研究员,校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化学家朱清时教授。现有专职教师和研究人员143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5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8人,博士生导师347人,教授471人,副教授801人,另有博士后150人。近年来,学校通过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与“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学校“大师讲席”制度等多种措施,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凝聚了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知名学者。
学校设有9个学院和少年班、教改试点班,以及研究生院等,有34个本科专业,109个硕士学位点和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9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1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19个国家重点学科,45个博士后流动站学科专业。有数学、物理学、力学3个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以及生命科学与技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的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多年来,学校坚持“精英教育”的办学理念,本科生规模始终保持稳定,现有博士生1759人、硕士生4557人、本科生7500人,在校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本科生生源和培养质量一直处于全国高校最前列。
校园总面积133万平方米,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丰富的图书馆藏书和国内一流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理化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工程和材料科学以及超大规模计算机等5个设备优良、管理先进、开放使用的科研、教学公共实验中心,为本科生创新性研究实践提供了良好环境。
学校积极探索建立严谨、科学和富有活力的创新科研运行体制,是全国最重要的科研基地之一。建有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等国家级重点科研机构,其中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是国家在大学中建设的唯一的大科学工程,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是国家近期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的五个国家实验室之一。拥有选键化学、结构生物学、量子信息等9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和3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国科学院热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还承担或参与了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二期工程、HT-7U超导托卡马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东半球空间环境地面综合监测子午链等国家大科学工程建设项目,以及“火灾动力学演化与防治基础”和“量子通信与量子信息技术”等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研究项目600多项。1978年以来,共有550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级或院省部级奖励。特别是近5年来,在单分子物理化学、纳米和材料科学、量子信息和无线通信、火灾科学与防治技术、生命科学、极地考察与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有9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6项成果8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和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申请职务专利383件,授权职务专利156件。
学校积极进行高新技术跟踪与研究,努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技术开发,巩固和发展了与宝钢集团、联想集团、海尔集团等国内外著名大中型企业的合作关系。设立了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研发中心等,积极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学校坚持开展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3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近百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定了合作交流协议,平均每年有近300位外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进行合作研究,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经武、Jen-Marie-Lehl、Anton Zailinger、丘成桐、Robert Flogd Curl等一批世界著名科学家被聘为名誉博士、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在新的形势下,不断探索“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新途径、新模式和新内涵,科大与中科院研院所的多层次、全方位、实质性合作不断展开。这种将科技与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的办学思路,代表了一种先进的发展潮流与理念,符合教育创新、科技创新以及更高意义上的知识创新的规律,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旺盛的活力。
目前,全校上下正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质量优异、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一流研究型大学,成为与中国科学院和其他专业研究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相结合,面向全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现代知识结构的一流人才,具有较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教育与科研基地,为实现“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中国科学院是我国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学术机构和全国自然科学与高新技术的综合研究与发展中心。1958年9月,为适应科学技术、国防建设以及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国家急需的尖端科技人才,中央决定由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创办一所大学,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亲自担任首任校长。这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所充分发挥中科院优势、摈弃传统的理工分家、紧紧围绕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域、坚持研究与教育相结合的新型研究性大学。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锐意改革,大胆创新,在全国率先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少年班、研究生院,率先实施 “所系结合”(即与科学院研究所联合培养人才计划)、“大学生研究计划”,以及本科生入校后自主选择专业等一系列具有创新精神和前瞻意识的教育改革举措。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优秀人才,涌现出一批在国内外科技、教育、经济、管理和国防等领域的骨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邓小平同志曾称赞:“科技大学办得较好,年轻人才较多”;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博士给予“桃李天下,教育数科大”的赞誉。
学校是国家“七五”、“八五”期间重点建设高校,“九五”、“十五”期间全国首批进入“211工程”建设的大学之一。1999年,国家启动了在21世纪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工程(简称“985工程”),学校第一个签署“985工程”重点建设协议。2000年,学校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成为全国唯一同时进入国家教育和科学研究三大工程(“211工程”、“985工程”、“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
学校现任名誉校长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光召教授,党委书记是郭传杰研究员,校长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化学家朱清时教授。现有专职教师和研究人员143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5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8人,博士生导师347人,教授471人,副教授801人,另有博士后150人。近年来,学校通过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与“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学校“大师讲席”制度等多种措施,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凝聚了一批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知名学者。
学校设有9个学院和少年班、教改试点班,以及研究生院等,有34个本科专业,109个硕士学位点和3个专业硕士学位点,9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1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19个国家重点学科,45个博士后流动站学科专业。有数学、物理学、力学3个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以及生命科学与技术国家人才培养基地。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的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多年来,学校坚持“精英教育”的办学理念,本科生规模始终保持稳定,现有博士生1759人、硕士生4557人、本科生7500人,在校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本科生生源和培养质量一直处于全国高校最前列。
校园总面积133万平方米,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丰富的图书馆藏书和国内一流的校园计算机网络。理化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工程和材料科学以及超大规模计算机等5个设备优良、管理先进、开放使用的科研、教学公共实验中心,为本科生创新性研究实践提供了良好环境。
学校积极探索建立严谨、科学和富有活力的创新科研运行体制,是全国最重要的科研基地之一。建有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等国家级重点科研机构,其中同步辐射国家实验室是国家在大学中建设的唯一的大科学工程,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是国家近期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的五个国家实验室之一。拥有选键化学、结构生物学、量子信息等9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和3个安徽省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国科学院热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校还承担或参与了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二期工程、HT-7U超导托卡马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东半球空间环境地面综合监测子午链等国家大科学工程建设项目,以及“火灾动力学演化与防治基础”和“量子通信与量子信息技术”等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研究项目600多项。1978年以来,共有550多项成果获得国家级或院省部级奖励。特别是近5年来,在单分子物理化学、纳米和材料科学、量子信息和无线通信、火灾科学与防治技术、生命科学、极地考察与研究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有9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6项成果8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和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申请职务专利383件,授权职务专利156件。
学校积极进行高新技术跟踪与研究,努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技术开发,巩固和发展了与宝钢集团、联想集团、海尔集团等国内外著名大中型企业的合作关系。设立了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研发中心等,积极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学校坚持开展广泛的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3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近百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签定了合作交流协议,平均每年有近300位外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进行合作研究,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朱经武、Jen-Marie-Lehl、Anton Zailinger、丘成桐、Robert Flogd Curl等一批世界著名科学家被聘为名誉博士、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在新的形势下,不断探索“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新途径、新模式和新内涵,科大与中科院研院所的多层次、全方位、实质性合作不断展开。这种将科技与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的办学思路,代表了一种先进的发展潮流与理念,符合教育创新、科技创新以及更高意义上的知识创新的规律,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旺盛的活力。
目前,全校上下正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质量优异、特色鲜明、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的一流研究型大学,成为与中国科学院和其他专业研究院所及高科技企业相结合,面向全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现代知识结构的一流人才,具有较强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教育与科研基地,为实现“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高校基本信息
学校名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高校代码:10358
所在省市:安徽
学校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24号
联系电话:0551-3631134
学校传真:
学校网址:http://www.ustc.edu.cn
高校代码:10358
所在省市:安徽
学校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24号
联系电话:0551-3631134
学校传真:
学校网址:http://www.ustc.edu.cn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