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16 11:38:43阅读:
字号:小|大
中国医科大学简介
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医科院校,也是我党我军创办最早的院校之一,其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和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后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40年在延安,经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共中央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6年7月,学校奉命随军挺进东北, 到达黑龙江兴山(现鹤岗)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学校奉命进驻沈阳,合并了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前身为满州医科大学,1911年由日本国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建立)和原私立辽宁医学院(前身为盛京医科大学,1882年由英国教会建立)。1948年,在东北建立的4个分校,其后分别成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延边医学院、承德医学院。1952年,学校药学院独立建制为现沈阳药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倍受党中央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重视和关怀。建校伊始,毛泽东同志为学校确立了“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办学方针,朱德、叶剑英参加开学典礼并讲话。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王稼祥、贺龙、陈云、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多次到学校视察、做报告。1941年7月,毛泽东同志为学校第十四期毕业生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成为我校师生及全国医务工作者的座右铭。在中国医科大学建校十周年延安展览会上,毛泽东同志题词“办的很好”,朱德同志题词:“埋头苦干”。1950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又一次到学校视察,勉励全校师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继续办好人民的医科大学。1991年,邓小平同志亲自为《中国医科大学校史》一书题写书名,江泽民、李鹏、杨尚昆、陈云、李先念、彭真、邓颖超、李铁映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学校题词。2001年,李岚清、李贵鲜、吴阶平为学校题词。
建校至今,学校共培养52000多名高级医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国家卫生管理、医学教育界的著名领导干部和医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担任副部级以上职务百余位,卫生部正、副部长9位,将军4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2位。
目前,中国医科大学已发展成为具有办学特色和国际影响的医科大学,在医学、药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中已形成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并重、兼有其他教育的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家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和医学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与日本、欧美等国进行国际医学教育、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中国医科大学是卫生部原部属的10所高等学校之一,2000年3月全国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学校由卫生部划转为省部共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
学校现有教职工763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126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正高级职称448人,副高级职称676人,博士生指导教师205人,硕士生指导教师562人。教师中在中华医学会等全国性学术团体中担任主任委员者4人,担任副主任委员者11人,担任常委(常务理事)50余人,委员(理事)60余人。有2人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7人次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全国百名医药卫生科技之星、人事部百千万工程百人层次等荣誉称号或经费资助。有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人,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2人,86名青年教师进入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
目前,学校在校各类学生总计20287人,其中博士生818人,硕士生1543人,研究生课程班885人,普通本科生5985人,专科生1781人,网络教育本、专科生4504人,成人本、专科生4004人,中专生673人,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94人。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法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第三临床学院、第四临床学院、口腔医学院、医学信息学系、医学影像学系、药学系、病理学系、运动医学系、医学检验学系、人文社会科学部、理工学部、临床医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附设中等卫生学校)、网络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实验动物部等28个二级学院、学部。学校在教育学、理学、工学、医学和管理学等5个学科门类拥有学位授予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具有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43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5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设有临床医学(七年制、六年制外语班、五年制、儿科班、运动医学、临床诊断病理)、口腔医学、法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医学影像学、药学(临床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医学检验等11个本科专业;设有临床医学(社区医疗)、护理学、口腔工艺技术、医学影象技术、眼视光学技术、实验动物技术、多媒体技术、医学检验、信息管理(医学)、医疗保险等10个高等职业技术专科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在完成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重点课题基础上, 又全面启动了教育部两项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进行了“整合课程试点班”教学内容和课程整合教学实验;获国家、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材奖在全国高校中处于前列。自1999年以来,我校毕业生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成绩在全国医学院校中名列前矛。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二级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联合培养的方式和课程设置,在国内创造性地采取了“培养环节管理”新模式,确保了学位授予质量。
学校设有内科呼吸系病、皮肤病与性病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设有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小儿先天畸形实验室、免疫皮肤病学实验室等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等3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3个国家培训中心,2个国家药品研究基地,1个全国儿童抢救中心;设有10个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12个辽宁省研究(治疗)中心,22个校研究所(中心),8个校院级中心实验室,15个独立研究室。1997年1月,内科学(呼吸系病)、细胞生物学、儿科学、分子生物学、外科学(普通外科)、皮肤病与性病学、肿瘤学、医学影像学等8个重点学科通过了卫生部、辽宁省政府和沈阳市政府共同进行的建设“211工程”重点学科评审。“九五”以来,学校的科研工作取得跨越式发展,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973”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重点项目。获得了一大批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包括多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
学校现有3家科技企业,为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中国医科大学科技开发公司、中国医科大学医疗器械研制开发中心。制药厂研制的“注射用降纤酶”,经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验所检验报告证实,在产品质量上全面超过国外同类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定为国家标准品,多次获得国内、国际奖项。医疗器械研制开发中心研制的家用心脏信息储存监测仪(心脏BP机)和电话传递心电图系统为国家科技部重点推广新产品,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
学校附属四所综合性医院和2所专科性医院,为院系合一体制,医院总床位3927张。附属第一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进入国家“百佳医院”行列,并被中宣部授予全国十大优秀窗口标兵单位,床位1205张,医疗科室31个,医技科室11个,博士学科点26个,硕士学科点26个,医疗重点为内科、外科、肿瘤科,医疗特色为大脏器移植和多脏器联合移植、血管外科、介入治疗、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呼吸系病诊断和治疗、白内障和眼底病治疗、血浆置换。附属第二医院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进入国家“百佳医院”行列,床位1387张,医疗科室42个,医技科室11个,博士学科点26个,硕士学科点26个,医疗重点为小儿内外科、妇产科、传染科、影像科、外科,医疗特色为小儿内外科疾病的诊断、肝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消化道疾病的诊疗、大肠疾病以及超低位直肠癌等的切除治疗、放射介入性治疗、乙状结肠代阴道、围产医学、重症脊柱侧矫正术、重症肝炎诊治、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肿瘤和白血病等。附属第三医院为“辽宁省二十佳医院”之一,床位204张,医疗科室16个,医技科室7个,硕士学科点14个。附属第四医院开放病床1150张,以肿瘤、眼科、结核、精神疾病治疗为主要特色。附属口腔医院为全省最大的口腔专科医院,床位60张,医疗科室9个,医技科室7个,博士学科点1个,硕士学科点1个,医疗特色为口腔颌面外科整形、口腔颌面肿瘤、口腔正畸等。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卫生医院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心理医院有床位80张。
学校目前总占地面积为329万平方米(包括已征新校园建设用地134万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为74.3万平方米,规划新校园建筑面积一期建设53.5万平方米(2005年投入使用)。图书馆是卫生部全国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东北地区中心馆、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咨询单位、中国医学信息网络东北区节点,馆藏书总量82.3余万册。学校主办国家级、省级杂志10种。实验动物部为辽宁省实验动物中心和辽宁地区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繁育各级教学、科研用实验动物23个品系。
学校先后与日本、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韩国、加拿大等国的46所大学、科研机构和团体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来访团组1001个,来访专家、学者3171人;有201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学校名誉职称;开展了49项重要国际合作项目;40多个学科与国外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先后派出教师3508人次到国外研修、讲学和考察;培养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428人。
我校于199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可招生港、澳、台本科学生的高等学校;1999年又被批准为可招收港、澳、台研究生的高等学校。
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医科院校,也是我党我军创办最早的院校之一,其前身为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和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31年创建于江西瑞金,后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1940年在延安,经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共中央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6年7月,学校奉命随军挺进东北, 到达黑龙江兴山(现鹤岗)1948年11月,东北全境解放,学校奉命进驻沈阳,合并了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前身为满州医科大学,1911年由日本国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建立)和原私立辽宁医学院(前身为盛京医科大学,1882年由英国教会建立)。1948年,在东北建立的4个分校,其后分别成为哈尔滨医科大学、延边医学院、承德医学院。1952年,学校药学院独立建制为现沈阳药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倍受党中央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重视和关怀。建校伊始,毛泽东同志为学校确立了“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办学方针,朱德、叶剑英参加开学典礼并讲话。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叶剑英、王稼祥、贺龙、陈云、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多次到学校视察、做报告。1941年7月,毛泽东同志为学校第十四期毕业生题词“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成为我校师生及全国医务工作者的座右铭。在中国医科大学建校十周年延安展览会上,毛泽东同志题词“办的很好”,朱德同志题词:“埋头苦干”。1950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又一次到学校视察,勉励全校师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继续办好人民的医科大学。1991年,邓小平同志亲自为《中国医科大学校史》一书题写书名,江泽民、李鹏、杨尚昆、陈云、李先念、彭真、邓颖超、李铁映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学校题词。2001年,李岚清、李贵鲜、吴阶平为学校题词。
建校至今,学校共培养52000多名高级医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国家卫生管理、医学教育界的著名领导干部和医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据不完全统计,其中担任副部级以上职务百余位,卫生部正、副部长9位,将军4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2位。
目前,中国医科大学已发展成为具有办学特色和国际影响的医科大学,在医学、药学、教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中已形成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并重、兼有其他教育的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国家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和医学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也是我国与日本、欧美等国进行国际医学教育、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中国医科大学是卫生部原部属的10所高等学校之一,2000年3月全国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 学校由卫生部划转为省部共建、以辽宁省管理为主。
学校现有教职工7630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126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正高级职称448人,副高级职称676人,博士生指导教师205人,硕士生指导教师562人。教师中在中华医学会等全国性学术团体中担任主任委员者4人,担任副主任委员者11人,担任常委(常务理事)50余人,委员(理事)60余人。有2人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7人次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全国百名医药卫生科技之星、人事部百千万工程百人层次等荣誉称号或经费资助。有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6人,省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2人,86名青年教师进入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
目前,学校在校各类学生总计20287人,其中博士生818人,硕士生1543人,研究生课程班885人,普通本科生5985人,专科生1781人,网络教育本、专科生4504人,成人本、专科生4004人,中专生673人,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94人。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法医学院、(国际)护理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第三临床学院、第四临床学院、口腔医学院、医学信息学系、医学影像学系、药学系、病理学系、运动医学系、医学检验学系、人文社会科学部、理工学部、临床医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附设中等卫生学校)、网络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实验动物部等28个二级学院、学部。学校在教育学、理学、工学、医学和管理学等5个学科门类拥有学位授予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具有一级学科的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43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55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设有临床医学(七年制、六年制外语班、五年制、儿科班、运动医学、临床诊断病理)、口腔医学、法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医学)、医学影像学、药学(临床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医学检验等11个本科专业;设有临床医学(社区医疗)、护理学、口腔工艺技术、医学影象技术、眼视光学技术、实验动物技术、多媒体技术、医学检验、信息管理(医学)、医疗保险等10个高等职业技术专科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在完成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重点课题基础上, 又全面启动了教育部两项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进行了“整合课程试点班”教学内容和课程整合教学实验;获国家、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和优秀教材奖在全国高校中处于前列。自1999年以来,我校毕业生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考试成绩在全国医学院校中名列前矛。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二级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联合培养的方式和课程设置,在国内创造性地采取了“培养环节管理”新模式,确保了学位授予质量。
学校设有内科呼吸系病、皮肤病与性病学2个国家重点学科;设有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小儿先天畸形实验室、免疫皮肤病学实验室等3个卫生部重点实验室;设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等3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3个国家培训中心,2个国家药品研究基地,1个全国儿童抢救中心;设有10个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12个辽宁省研究(治疗)中心,22个校研究所(中心),8个校院级中心实验室,15个独立研究室。1997年1月,内科学(呼吸系病)、细胞生物学、儿科学、分子生物学、外科学(普通外科)、皮肤病与性病学、肿瘤学、医学影像学等8个重点学科通过了卫生部、辽宁省政府和沈阳市政府共同进行的建设“211工程”重点学科评审。“九五”以来,学校的科研工作取得跨越式发展,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973”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重点项目。获得了一大批国家级、省部级和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其中包括多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
学校现有3家科技企业,为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制药有限公司、中国医科大学科技开发公司、中国医科大学医疗器械研制开发中心。制药厂研制的“注射用降纤酶”,经国家药品生物制品检验所检验报告证实,在产品质量上全面超过国外同类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定为国家标准品,多次获得国内、国际奖项。医疗器械研制开发中心研制的家用心脏信息储存监测仪(心脏BP机)和电话传递心电图系统为国家科技部重点推广新产品,获辽宁省科技进步奖。
学校附属四所综合性医院和2所专科性医院,为院系合一体制,医院总床位3927张。附属第一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进入国家“百佳医院”行列,并被中宣部授予全国十大优秀窗口标兵单位,床位1205张,医疗科室31个,医技科室11个,博士学科点26个,硕士学科点26个,医疗重点为内科、外科、肿瘤科,医疗特色为大脏器移植和多脏器联合移植、血管外科、介入治疗、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呼吸系病诊断和治疗、白内障和眼底病治疗、血浆置换。附属第二医院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进入国家“百佳医院”行列,床位1387张,医疗科室42个,医技科室11个,博士学科点26个,硕士学科点26个,医疗重点为小儿内外科、妇产科、传染科、影像科、外科,医疗特色为小儿内外科疾病的诊断、肝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消化道疾病的诊疗、大肠疾病以及超低位直肠癌等的切除治疗、放射介入性治疗、乙状结肠代阴道、围产医学、重症脊柱侧矫正术、重症肝炎诊治、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肿瘤和白血病等。附属第三医院为“辽宁省二十佳医院”之一,床位204张,医疗科室16个,医技科室7个,硕士学科点14个。附属第四医院开放病床1150张,以肿瘤、眼科、结核、精神疾病治疗为主要特色。附属口腔医院为全省最大的口腔专科医院,床位60张,医疗科室9个,医技科室7个,博士学科点1个,硕士学科点1个,医疗特色为口腔颌面外科整形、口腔颌面肿瘤、口腔正畸等。中国医科大学心理卫生医院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心理医院有床位80张。
学校目前总占地面积为329万平方米(包括已征新校园建设用地134万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为74.3万平方米,规划新校园建筑面积一期建设53.5万平方米(2005年投入使用)。图书馆是卫生部全国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东北地区中心馆、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查新咨询单位、中国医学信息网络东北区节点,馆藏书总量82.3余万册。学校主办国家级、省级杂志10种。实验动物部为辽宁省实验动物中心和辽宁地区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繁育各级教学、科研用实验动物23个品系。
学校先后与日本、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韩国、加拿大等国的46所大学、科研机构和团体建立了良好的交流与合作关系;来访团组1001个,来访专家、学者3171人;有201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学校名誉职称;开展了49项重要国际合作项目;40多个学科与国外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先后派出教师3508人次到国外研修、讲学和考察;培养外国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428人。
我校于199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可招生港、澳、台本科学生的高等学校;1999年又被批准为可招收港、澳、台研究生的高等学校。
高校基本信息
学校名称:中国医科大学
高校代码:10159
所在省市:辽宁
学校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92号
联系电话:024-23256666
学校传真:
学校网址:http://www.cmu.edu.cn
高校代码:10159
所在省市:辽宁
学校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北二马路92号
联系电话:024-23256666
学校传真:
学校网址:http://www.cmu.edu.cn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