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大学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16 11:39:12阅读:
字号:小|大
山西大同大学简介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煤海之乡山西大同。校园占地面积2292.82亩,建筑面积612605.43平方米,中外文藏书180.19万余册,中外文学术期刊2502种,开通7个学术期刊数据库,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已达10435.5万元。基本办学条件均达到或超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规定的合格标准,在校生20671余人。多年来,学校立足雁同,服务山西,幅射全国各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善于和精于素质教育的应用型师资,赢得省内外用人单位的好评。进入新世纪,学校与时俱进,又站在了一个新起点,紧紧抓住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开拓,自主发展,在坚持师范教育为主、保持师范教育优势和特色的同时,积极发展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非师范教育,在坚持本科教育为主、确保本科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发展研究生教育。2002年7月,按照国家:“调整、共建、合并”的精神,根据山西省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调整以及为区域经济服务的需要,经教育部批准,以雁北师院为主,合并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大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筹建山西大同大学。现正在进行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和校园扩建,努力向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办学层次多样化、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地方性综合大学跨越迈进。
学科专业建设 充分发挥学校合并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对现有学科进行结构优化,发展特色和优势,着力提高学科专业水平,加强相关基础学科建设,发展应用技术学科,推进学科间交叉,形成学科群体优势并扶植新的学科增长点,以形成学科的综合优势。学科建设要依据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对部分新建的或较薄弱的学科要强基固本;对重点发展的学科要加强相关二级学科的建设,以形成学科的支撑和学科群体的优势。2010年前申请硕士授予单位,申报建成10个硕士点。2015年前,硕士点达到15个,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成3个博士点;在此期间将现有的3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建成省级重点学科,并再建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2020年硕士点达到20个,博士点达到5个以上;并力争在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方面有所突破。
依托学科建设,加强专业建设,主动适应山西省、大同市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教育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围绕把学校建成综合大学的目标,积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设一批特色明显、具有一定优势的品牌专业,增设一批社会急需的、有竞争力的、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到2010年,本科专业达到40个左右,2010年达到45个,2020年达到50个。
师资队伍建设 2005年,专任教师总数增至1309人,其中正副教授498人;主讲教师中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达到95以上;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有研究生学位的比例达到60以上。2010年以前,学校每年投资500万元资金用于师资的培训、引进和奖励。2015年到2020年争取培养10-20名省内外知名大师级教师,50-70名教师进入校级学科带头人行列,选拔、培养400-500名有发展潜力的较高水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同时,要加强师德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具有高尚师德、优良教风和敬业精神,具有严谨科学态度和高度责任心的教师队伍。
科学研究水平 坚持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加强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积蓄科研实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科学研究,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创造条件。近10年内,要立足现有基础,根据硕士点建设和科技发展要求,相应地建设好20个以上研究所。同时要实行科研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和科技人员全方位、多渠道地争取国家和省部级教、科研项目,拿出一批有影响的教、科研成果,出版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和教材,力求在科研经费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科研成果及其开发转化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并努力实现国家级重点项目和奖项的突破。2010年前,年度科研经费达到2000万元以上,2015年达到5000万元以上, 2020年达到1亿元以上。
实验室建设 按照教学现代化的要求,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把实验室分为基础实验室、生产应用实验室和开发研究实验室,分类建设管理,使之具有产、学、研功能,满足各专业教学实验的要求和学校科研实验的需要。根据学科建设和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2010年以前,在现有5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基础上建成2—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同时,要加强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即加强附属和教学医院、实习工厂、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加大教学仪器设备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使基础实验课开出率、优秀率达到国家标准,实验室达到较高的开放水平。2010年以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在现有1亿元的基础上,随着招生规模的相应扩大达到2亿元以上。
图书馆建设 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教学、科研中的图书情报、信息基地和学术交流的作用,使之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信息中心,逐步完善以计算机管理为中心的现代化管理方式,提高馆藏图书数量、质量。学校每年投资300万元用于图书馆建设,力争在2010年以前,馆藏图书达到300万册以上。
基础设施建设 主校区新征地1000亩,主要工程项目为:科技大楼、图书大楼、综合教学楼、会议中心、学术交流中心、体育场馆及其附属配套设施的建设,规划设计面积约4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9.7亿元人民币,所需资金通过政府财政拨款、政府贴息、银行贷款、校区土地置换、引进外资和社会资金、学校自筹等多种渠道解决。新校区的建设要充分体现绿色环保、节约能源、优雅美观、方便实用等人性化的现代设计理念,提高文化品味和精神格调,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和谐、理想的学习生活空间。2015年以前,再新增校园用地2500亩,使校园占地达到5000亩。
教学改革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牢固树立四个观念:“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观,“全面发展”的人才质量观,“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观,“学生主体”的教学管理观。实现五个转变:在教育理念上从强调共性向重视人的个性发展转变;在培养模式上从单一、刚性向多样化、柔性的模式转变;在教育质量上从传统的知识质量观向以“创新”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转变;在教育手段上,从传统的单一的师授生记向应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转变。实施四项改革:一是创新教学制度,实施完全学分制和选修制;二是革新课程体系,适应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国际课程改革大趋势,紧跟时代,调整优化课程体系;三是大力推广现代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四是尽快建立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
管理水平 管理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按照“民主、规范、严谨、高效”的方针,强化科学管理,积极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后勤服务社会化,切实做好学校稳定工作,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保证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按照学校发展的总体规模,建立以目标管理为主,职能分工明确,机构人员精干,办事高效的校内管理体系,加大干部制度改革力度,健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全面推行聘用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考核制度;建立优化教职工队伍的有效机制,逐步实行以评聘分离、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为主要内容的全员聘任制,建立和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骨干稳定的教职工队伍,积极探索人事分配管理的新制度和新方法,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逐步提高教职员工的生活待遇;加速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社会化,重视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理顺经济关系,独立核算,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坚持依法治校、依法行政,增强市场经济意识、自主办学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依法管理学校的各项工作,把学校的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实现并校过程中,按照积极稳步的原则,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从体制上的合并到思想感情的融合,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快速和稳步地发展。2010年前,基本建立起完善的山西大同大学的决策、执行、监督、评价机制,建立现代大学管理机制,使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有机结合、和谐统一,同时实现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着力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凝聚人心、振奋精神,为学校的改革、建设、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和思想基础,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事业心、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意识,确保学校改革发展各项具体任务的组织实施和顺利进展。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系、运行机制、责任目标和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强化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民主法律教育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要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积极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提高“两课”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提高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和精神格调。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文化学术含量。努力开辟校园网络育人阵地,创建思想政治工作网站,确保正面引导,唱响主旋律,使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做到进网络、进社团、进公寓。积极研究探讨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和规律,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上层次、上水平,使全校师生员工的政治觉悟、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有新的提高,以自觉的行动推动或投身各项改革与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代会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民主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水平,充分发扬学校教职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同心同德建设好山西大同大学。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煤海之乡山西大同。校园占地面积2292.82亩,建筑面积612605.43平方米,中外文藏书180.19万余册,中外文学术期刊2502种,开通7个学术期刊数据库,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已达10435.5万元。基本办学条件均达到或超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规定的合格标准,在校生20671余人。多年来,学校立足雁同,服务山西,幅射全国各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善于和精于素质教育的应用型师资,赢得省内外用人单位的好评。进入新世纪,学校与时俱进,又站在了一个新起点,紧紧抓住中国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开拓,自主发展,在坚持师范教育为主、保持师范教育优势和特色的同时,积极发展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非师范教育,在坚持本科教育为主、确保本科教育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发展研究生教育。2002年7月,按照国家:“调整、共建、合并”的精神,根据山西省高等教育结构布局调整以及为区域经济服务的需要,经教育部批准,以雁北师院为主,合并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大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筹建山西大同大学。现正在进行教育教学资源整合和校园扩建,努力向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办学层次多样化、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地方性综合大学跨越迈进。
学科专业建设 充分发挥学校合并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对现有学科进行结构优化,发展特色和优势,着力提高学科专业水平,加强相关基础学科建设,发展应用技术学科,推进学科间交叉,形成学科群体优势并扶植新的学科增长点,以形成学科的综合优势。学科建设要依据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对部分新建的或较薄弱的学科要强基固本;对重点发展的学科要加强相关二级学科的建设,以形成学科的支撑和学科群体的优势。2010年前申请硕士授予单位,申报建成10个硕士点。2015年前,硕士点达到15个,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建成3个博士点;在此期间将现有的3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建成省级重点学科,并再建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 2020年硕士点达到20个,博士点达到5个以上;并力争在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方面有所突破。
依托学科建设,加强专业建设,主动适应山西省、大同市的经济建设、科技进步、教育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围绕把学校建成综合大学的目标,积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建设一批特色明显、具有一定优势的品牌专业,增设一批社会急需的、有竞争力的、有发展潜力的专业,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到2010年,本科专业达到40个左右,2010年达到45个,2020年达到50个。
师资队伍建设 2005年,专任教师总数增至1309人,其中正副教授498人;主讲教师中符合岗位资格的教师达到95以上;35岁以下青年教师中有研究生学位的比例达到60以上。2010年以前,学校每年投资500万元资金用于师资的培训、引进和奖励。2015年到2020年争取培养10-20名省内外知名大师级教师,50-70名教师进入校级学科带头人行列,选拔、培养400-500名有发展潜力的较高水平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同时,要加强师德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具有高尚师德、优良教风和敬业精神,具有严谨科学态度和高度责任心的教师队伍。
科学研究水平 坚持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加强科研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积蓄科研实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科学研究,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创造条件。近10年内,要立足现有基础,根据硕士点建设和科技发展要求,相应地建设好20个以上研究所。同时要实行科研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建立竞争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和科技人员全方位、多渠道地争取国家和省部级教、科研项目,拿出一批有影响的教、科研成果,出版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和教材,力求在科研经费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科研成果及其开发转化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并努力实现国家级重点项目和奖项的突破。2010年前,年度科研经费达到2000万元以上,2015年达到5000万元以上, 2020年达到1亿元以上。
实验室建设 按照教学现代化的要求,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紧密结合,把实验室分为基础实验室、生产应用实验室和开发研究实验室,分类建设管理,使之具有产、学、研功能,满足各专业教学实验的要求和学校科研实验的需要。根据学科建设和社会人才培养的需要,2010年以前,在现有5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基础上建成2—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同时,要加强各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即加强附属和教学医院、实习工厂、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要加大教学仪器设备经费投入,改善实验教学条件,使基础实验课开出率、优秀率达到国家标准,实验室达到较高的开放水平。2010年以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在现有1亿元的基础上,随着招生规模的相应扩大达到2亿元以上。
图书馆建设 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教学、科研中的图书情报、信息基地和学术交流的作用,使之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信息中心,逐步完善以计算机管理为中心的现代化管理方式,提高馆藏图书数量、质量。学校每年投资300万元用于图书馆建设,力争在2010年以前,馆藏图书达到300万册以上。
基础设施建设 主校区新征地1000亩,主要工程项目为:科技大楼、图书大楼、综合教学楼、会议中心、学术交流中心、体育场馆及其附属配套设施的建设,规划设计面积约4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9.7亿元人民币,所需资金通过政府财政拨款、政府贴息、银行贷款、校区土地置换、引进外资和社会资金、学校自筹等多种渠道解决。新校区的建设要充分体现绿色环保、节约能源、优雅美观、方便实用等人性化的现代设计理念,提高文化品味和精神格调,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和谐、理想的学习生活空间。2015年以前,再新增校园用地2500亩,使校园占地达到5000亩。
教学改革 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牢固树立四个观念:“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观,“全面发展”的人才质量观,“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观,“学生主体”的教学管理观。实现五个转变:在教育理念上从强调共性向重视人的个性发展转变;在培养模式上从单一、刚性向多样化、柔性的模式转变;在教育质量上从传统的知识质量观向以“创新”为核心的综合素质转变;在教育手段上,从传统的单一的师授生记向应用多媒体网络等技术转变。实施四项改革:一是创新教学制度,实施完全学分制和选修制;二是革新课程体系,适应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国际课程改革大趋势,紧跟时代,调整优化课程体系;三是大力推广现代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四是尽快建立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证体系。
管理水平 管理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按照“民主、规范、严谨、高效”的方针,强化科学管理,积极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和后勤服务社会化,切实做好学校稳定工作,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保证学校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按照学校发展的总体规模,建立以目标管理为主,职能分工明确,机构人员精干,办事高效的校内管理体系,加大干部制度改革力度,健全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全面推行聘用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干部考核制度;建立优化教职工队伍的有效机制,逐步实行以评聘分离、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为主要内容的全员聘任制,建立和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骨干稳定的教职工队伍,积极探索人事分配管理的新制度和新方法,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逐步提高教职员工的生活待遇;加速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社会化,重视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理顺经济关系,独立核算,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坚持依法治校、依法行政,增强市场经济意识、自主办学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依法管理学校的各项工作,把学校的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实现并校过程中,按照积极稳步的原则,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从体制上的合并到思想感情的融合,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快速和稳步地发展。2010年前,基本建立起完善的山西大同大学的决策、执行、监督、评价机制,建立现代大学管理机制,使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有机结合、和谐统一,同时实现管理信息化和现代化。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着力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凝聚人心、振奋精神,为学校的改革、建设、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和思想基础,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事业心、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增强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意识,确保学校改革发展各项具体任务的组织实施和顺利进展。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系、运行机制、责任目标和考核办法。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实行校务公开制度。强化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民主法律教育以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要遵循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积极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提高“两课”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提高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和精神格调。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文化学术含量。努力开辟校园网络育人阵地,创建思想政治工作网站,确保正面引导,唱响主旋律,使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做到进网络、进社团、进公寓。积极研究探讨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特点和规律,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上层次、上水平,使全校师生员工的政治觉悟、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有新的提高,以自觉的行动推动或投身各项改革与发展。同时,要充分发挥教代会、工代会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民主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水平,充分发扬学校教职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同心同德建设好山西大同大学。
高校基本信息
学校名称:山西大同大学
高校代码:10116
所在省市:山西
学校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御河桥东
联系电话:0352-7158816
学校传真:
学校网址:http://www.ybni.edu.cn
高校代码:10116
所在省市:山西
学校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御河桥东
联系电话:0352-7158816
学校传真:
学校网址:http://www.ybni.edu.cn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