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学论文 -> 语文 -> 正文

老师下水 学生上岸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06-12-18 9:28:33阅读:
字号:|
[内容提要]
1.正值春风化雨之际,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标,提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采用学生批改作文的方式切实可行;
2.指出现今作文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
〈〉心如枯井,没内容写;
〈〉恨之愤之,缺少兴趣;
〈〉隐性反应,时效性慢;
〈〉千篇一面,缺乏创新;
〈〉固守其位,模式僵化;
3.结合例子论述采用学生批改作文的教学方式的几点理由:
〈〉我笔写我心,用心评作文——自主
〈〉柳暗花明又一村——探究
〈〉天下谁人不识君——合作
    4.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音,总结全篇。 
 [关键词语]
互批  自主   合作   探究  创新  开放 
; 兴趣
 
教育界春风化雨,让大家期盼已久的新课程改革正式推行。新教材的运用如同春雨般点点滋润祖国花朵。在大家欢欣鼓舞之时,我们面临着更加艰巨更有意义的任务。例如如何在“老大难”作文教学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问题。在此,我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体会谈一点看法。
我们在大力提倡教师下水,鼓励教师身先士卒积极写作的同时,我觉得不妨让学生上岸结网,批改作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
改革,作文占据了初中语文的半壁江山。它的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师生头疼的了。连魏书生老师也称:语文老师最苦的差事就是批改作文。对学生来说 ——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学生对作文没兴趣,语文课即至少失败一半。长期以来,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
作文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作文教学中必须确立“自己写、写自己、自己改、改自己”的意识。然而现在的许多作文教学,或多或少违背了作文实质,出现厌学等一些不应该出现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心如枯井,没内容写。作文课上,往往老师唾沫飞溅滔滔不绝说了大半天,然后布置学生写作,一个个把笔管当棒棒糖咬,难以下笔。“教室—
—宿舍——食堂——厕所”四点式的枯燥学习生活和繁重的学习压力抑制学生的创造力,学生成天游弋于试题、答案的汪洋大海,而“减负”也只能是”春风不度教师关”。电视不能看,报纸不让读,文娱活动几乎为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做训练题。致使学生搜肠刮肚,也还像个“士兵”,举笔无措。例如,布置学生写一篇以“老师”为话题的作文,学生往往在作文中让老师废寝忘食工作熬夜批改作业,或让老师带病上课,或让老师的白发过早的脱落,或让老师舍家为校呕心沥血,除此之外,鲜有它意。就连“母亲”、“头发”有些学生这样的话题也常常愣神半天不知道能写什么。无病呻吟,内容空乏之作来充数。
二、恨之愤之,缺少兴趣。兴趣激发热爱,而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生作文,能否激发、点燃他们强旺、持久的兴趣之火,是其有无办法的重要标志。拥有了兴趣,学习就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进而就有了成功的垫脚石。兴趣的丧失是老师的教学最失败的体现,如学生厌烦作文,视
其为沉重“包袱”,提起来即“头疼”,写起来就“对付”,这反映了主体想像力、创造力的危险萎缩,其后果非常严重。即使老师教的再有用,学生的思想已游离身体,往往“身在教室心在外”,老师的良苦用心皆付诸东流,不能不让人感到悲哀——教师的悲哀。
三、隐性反应,时效性慢。导致作文成为学生的众矢之的的原因,很大的一方面,是由于作文不同于自然数学等课程的特殊性。首先,作文的教学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它是一种隐性反映的课程,选材立意,谋篇布局,遣词造句,描绘刻画,引经据典,都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叶圣陶也说:语文学习是一个渐渐积累的过程,决不是短时间能够的学好的。其次,评价批阅滞后,老师批改任务繁重,往往一个老师一周有上百篇作文,老师很难在一两天内完成,很多时候只是敷衍了事,没能细细批改。学生完成作业后渴求肯定的欲望很难立刻满足。还有,由于老师喜好观念不同,导致很难对学生的作文水平作出一致的评价,甚至会让学生觉得自己不进反退的错觉。
四、千篇一面,缺乏创新。上作文课老师必定先讲套路、定中心,学生写作时也必须依照模式顺着套路,否则不合要求。由此,学生的作文越来越“合乎要求”,但是写作主体原有的那份个性和灵气也被规范消磨殆尽了,原有的变通力也消失的无影无踪。在这种模式化的套路训练下,学生的作文自然是千文一面、千人一腔,是教师自身的风格的克隆,是从同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复制品,犹如自来水,千家万户一个样,平淡无味。
五、固守其位,模式僵化。一个教师在几年的作文教学中,都固守相同的教学模式,即: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显然,这种模式轻视学生自身的主体能力,也忽视了作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势必会造成严重后果:教师教学无特色,学生作文无特色,写作无能力。甚而有之,不是让学生依照协作
规律循序渐进的训练,而是遇到什么题目或体裁写什么题目或体裁,更有甚者课没备好上不了讲台时,则临时想个题目让学生作文打发时间。这种作文教学方式只能引导学生在应试教育的迷阵中兜圈子,到头来学生对写作真谛的认知还是云遮雾罩。
长此以往,学生又怎能不对本应洋溢着鲜活的生命色彩的作文渐生厌倦之情乃至丧失信心呢?现代素质教育、新课程教育改革为作文教学找准突破口——强调“自主、探究、合作”形式的运用。为此,鄙人认为,让学生调换批改作文是切实可行的,能够纠正时弊。
〈〉我笔写我心,用心评作文——自主
我们经常强调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放在指导学生自治管理上,帮助学生形成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创造性自学能力上。魏书生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十分重视学生的自立、自治。他还认为这种情况下的语文教学"一靠民主,二靠科学"。这一点很切合我们现在强调的“学生自主”。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书中还强调:要加强学生“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的能力。而在考试的“指挥棒”下,一味的让学生多写多练,让学生一味处于被动地位。我们要勇于打破这种传统教育思想束缚,要培养学生怀疑、批判精神。创造性思维的生命力在于怀疑和批判。没有怀疑和批判就不会有创造。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文坛上流传
着不少作家修改文章的故事。而修改又重在养成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叶圣陶先生当年曾大力提倡,积极主张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大纲也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教师应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
每接新班时,就教给学生讲评,先学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判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提出改进意见。教师评出优秀习作让学生评赏,与自已的作文比较。对带有共性错误提出来让大家分析、比较,总结出教训,拟定修改方案。然后,重点指导学生独立分析自已的作文,综合同学、老师意见,学习运用人家作文优点,改出高质量的作文。
 
〈〉柳暗花明又一村——探究
什么文章才算好文章?这是一个很难传授的知识,只能让学生多品味多评价,经过”山重水复”后才能意会。评定一篇文章的好坏,有很大的主观性。也正因为每个人的欣赏趣味、欣赏水平、看问题的角度、价值取向的不同,对一篇文章的评分,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由老师一人批改很容易带有很强的个人主观的片面性。对于一些文章,批阅时连老师也很难下结论。学生通过批阅实践,不仅明白可写作的基本要求,还更加理解了“什么是美文”。他们会指导同学怎样写,自然也就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初中生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之后,有时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就是说,经过几年的写作训练之后,各种文体的
模式套路已基本成型了,但有时一些具体的写法却把握不起来,明知这样写不妥,却又不知该如何修改,此时让多位学生批改提议,引导其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比如有一次,为了训练学生的观察力与创新思维,我故意布置了一片老掉牙的作文题——秋天。其中有一个同学在作文自批中写道:“本文围绕秋天写了几天特有的景象,如秋天的晴朗与凉爽,秋天的丰收与繁忙,但又写到了秋雨中树叶的绿,似与要求不符,但这确实是我的所观所感。”于是有同学在互批中这样写道:“本文抓住秋写了不少景象,语言很优美,让人读后仿佛跟随作者也走进了那温柔的绿巷里。但本次作文要求写秋,文中却出现了不少绿,好象给人以春天的感觉。”还有的同学在批语中写道:“其实,秋天时写绿未尝不可,关键是写出秋天中的绿与春夏中绿的不同之处来。例如,春天中的绿是新绿,夏天中的绿是墨绿,而秋天中的绿是黄绿,绿中泛出黄点,与众不同,很棒!”如此以来,既纠正了学生写作批改中的失误,又交流了写作方法,正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
学生互批作文,增强学生的兴趣、新鲜感,也有了积极性,增强了同学们发现错误的能力,还使同学之间探究学习的气氛更浓。

    〈〉天下谁人不识君——合作
大众文化的发展使学生同伴互学的社会化风气越来越浓。大众文化的传播面广,互补性强,青少年正是利用这个特点,在紧张的课间或节假日互通有无,与同学交流是他们获得大量新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来源。来自同学的信息常常是父母和老师不知道的。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各国的作文教学都比较强调基础性、实用性和发挥个性、创造性,高考作文在题目、文体方面也越来越趋于开放。
《课标》中说:“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
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学生互批作文就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不仅提供了学生一个互助性学习的机会,可以扬长避短,而且同学们多了一个相互交流、了解、开放的机会。  
指导学生批改时,要注重时效性,批改要及时,不要让学生对此次习作淡忘了,冷却了才去改;要有针对性地改,在评改时要注上鼓励性的语句;贯彻鼓励为主、扬长补短、张扬自性的原则。评改的方法可以选取三人或四人小组互相讨论,共同修改,也可以用面批面改的方法。要求精批,不可泼凉水,否则同学的积极性大为受挫。强调作文记分可因人而异,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为标尺。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音。”晓音是学音练音的基础,学音和操曲有机结合,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自批、互批作文和集体批阅好处多,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望大家不妨一用。让学生上岸,用客观的角度审视作文,退而求进,退进结合,也许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以上纯属个人体会,如有不当之处,还望指正。
 
参考资料:《语文教学》  魏书生著
         《语文教学与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主办期刊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章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