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教学目标及教学建议
学习目标: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与认识。从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例如学习专题一“向青春举杯”的板块一“吟诵青春”:
(1)能够结合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理解并说出不同时代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毛泽东通过对壮丽山河的描写不仅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感情,也表现了主宰山河的壮志;郭小川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火一般的激情,号召和鼓励青年积极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食指凭着年青、热烈、执着,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美好未来。(2)能说出自己对青春的理解,意识到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和完善自我人格的重要。学习专题三第二板块“漂泊的旅人”,能理解文本中家、家园、故乡等概念的具体内涵,理解文本所涉及的归家、返乡与出走、离家等关系,从而明白家乡对人的意义,激发起爱家乡的感情,再推广到爱祖国。又如专题四第三板块“湖山沉思”,具体目标是: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应该像山一样把自己看成大自然的一员,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2、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例如学习专题三“月是故乡明”,要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反复研习,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又如,学习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1)通过探究,了解学习之道,了解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2)学习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与创新的关系,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习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3、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例如学习第一专题第一板块“吟诵青春”四首诗歌,让学生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感受,从而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并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学习第二专题第二板块中的两篇文言文《劝学》《师说》,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获得好学和尊师两种良好的教养。
4、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例如学习第二专题第二板块两篇文言文,(1)积累下列文言常用实词:劝、中、假、绝、师、传、道、圣;辨析下列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于、而、故、焉、乎、之、其;(2)理解文中有哲理的句子,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等;(3)背诵《劝学》,《师说》。
5、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如学习主题四第二板块《赤壁赋》和《始得西山宴游记》。两篇文章异曲同工,都是在特殊的人生境遇中感悟自然的佳作,大略交待作者的遭际有利引导学生理解两篇文章,感悟自然,获得精神滋养。又如学习梭罗的《寂寞》,可以先了解梭罗的独特的个人经历(居住荒野),这就为阅读提供足够的情境,从而安静地进入梭罗的世界,体会梭罗笔下那无拘无束的心灵牧歌。
6、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例如阅读《语文读本》必修一,阅读课文节选部分以外的章节,阅读你感兴趣的作家的作品,阅读经典著作(至少一部)。
7、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书信和诗歌就是传达内在情感的重要方式。例如,食指借诗歌这一艺术形式,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8、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例如《劝学》一文,一开始就明确地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接着围绕这个论点分别从“学习的意义”、“学习的作用”、“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三个角度进行论证,从而严谨而有力地阐述了自己对学习的看法。
9、进一步提高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例如,专题三《想北平》一文,老舍先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交待自己对如何写北平的考虑,接着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直接说出自己对北平的爱;接着细细地描写北平的特点,间接地抒发对北平的喜爱,最后以“真想念北平呀!”抒发自己真挚而复杂的感情。全文将多种表达方式有机结合,感染力强。
10、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如梭罗的《瓦尔登湖》,作者通过对瓦尔登湖的细心观察,描摹了《瓦尔登湖》“寂寞”特点,同时在写景中融入了自己的感受和思想。
教学建议:
1、新课程强调学生的活动和体验。活动体验的关键是体验,体验是指由身体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把握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第一,强调经历与参与。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积极思考,而且要求学生积极倾听、开口、动手,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既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又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基于此,体验强调学生参与,强调“活动”,强调“实践”,强调“探究”,强调“经历”。第二、重视直接经验。从课程上讲,就是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发掘学生经验的课程价值。从教学角度看,就是要鼓励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从学习角度说,就是要把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间接经验要整合、转化
为学生的直接经验,成为学生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该说,体验使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和人格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如第一专题的第二板块“体悟人生”,这一板块提供了两篇学习材料,要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读文本,并通过与家人、与同学、与老师的对话与交流,加深对学习材料中青春话题的感受与思考,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不断促进精神成长,完善自我人格。这一部分教学,要把握“体验”、“对话”的教学要点,切实转变学习方式,达成专题教学目标。
《十八岁和其他》主要用来创设两代人对话交流的平台,期待用这一材料引发家长的共鸣,引导学生以自我经验与文本展开对话,促成两代人就青春与人生的有关话题,真诚、平等而深入地交流,进而使学生获取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我的四季》应避免用“文本研习”的方式组织教学,对一些富有哲理的语句,不要引导学生过多地去品味、鉴赏,而要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去解读,想想这些句子蕴含的人生道理自己有过多少真切的体验。
2、问题探讨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在文本阅读中,借助教科书预设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和理解,从中学习探究的方法,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和批判意识,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和素养。阅读探讨的目的是培养语文素养,探讨不能游离语文学习目标。探讨的基础应当立足学习文本。教师要引导学生尊重文本,通过文本的语言和文学内涵,理解和感悟作者的观点和情感,领会作者的表达方式,从中获得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问题探讨可采用通常的讨论交流、质疑论辩、比较辨析、假设推理等方法。变接受式学习为自主学习,需要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体验和思考研究得出自己的结论。作为学习主体的个人,首先要有探究的意识,懂得通过自主探讨获得的能力是最有价值的语文素养。学生通过对专题学习材料作多角度的富有创见的阅读,尽可能深刻全面地思考遇到的问题,然后在这一基础之上开展合作探究。只有培养学生个人的探究意识,才有可能培养起学生的主
体意识,而合作探究才会成为一种可能。
比如,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分为三个板块,教学时按要求对每一板块作整体探究。探讨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能否得到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能否保持和发展探讨的兴趣。专题的核心思想是“获得教养的途径”,探讨须在这一主题的总领之下。黑塞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阅读经典,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展开探讨。为什么作者强调阅读经典作品?对经典作品为什么要反复阅读?为什么提出“爱的阅读”?为什么经典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
3、朗读。朗诵实际上是基于理解的声音呈现,其要点是“心悟口诵”。因为“凡音者,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播音专家张颂教授也指出,朗读作品“必须从全篇着眼,深入探究饱含着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找到文字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内心依据”,“不从内心依据出发去研究语言发动的全过程,就不能揭示朗读的真切奥秘,也就不能说是认识了朗读的真缔”。可见,强调理解与感受是朗读的基本规律所在。
比如第一专题第一板块“吟诵青春”,这一板块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意义的构建与呈现,就是要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把文本与直接、间接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对文本产生富有“个人意义”的理解,并用恰当的声音形式来呈现这种理解。例如,《相信未来》第3节的诵读,应该引导学生反复揣摩诗句的含义,寻找恰当的停顿方法,是“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还是“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通过对比可以看到,“手指”与“排浪”、“手掌”与“大海”构成比喻关系,只有这样的巨手,才能摇曳曙光那枝笔杆。可见,后一种停顿方法,能够准确表现诗人奇诡的想象和诗作壮阔的气势。在具体教学中,了解毛泽东青年时代学习生活的经历,分析《致青年公
民》、《相信未来》、《六月,我们看海去》的内在情感旋律,把握诗歌的意象,都有助于加深理解诗作内容,有助于寻找传达诗作思想情感的声音形式。同时,也要注意“活动体验”的基本要求,不能用理解、感受代替朗读,把这里的学习活动变成诗歌鉴赏。
4、评点。古人讲读书不动笔等于不读书。读书不是纯粹单向的、被动的接受,同时也是在思考,思考有了心得,就随时记下来,书的天地边角空白处都是记录的地方。因此,评点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习惯,一种读书的好习惯,要提醒学生最好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
从方法上讲,评点的要义是对话,是交流,是再创造。评点作为对话,是读者与文本、与作者、与想象中的文本的其他读者的交流。文本肯定是对话的第一个对象,与文本的对话是构成其他对话的前提和基础。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要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实际上,在阅读中,作品的局部与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因为对整体的理解是建立在局部的基础上的,而且,从阅读的过程看,也是由局部到整体次第展开的。有时,一些看上去是局部的地方实际上关系到作品的全局,是理解作品整体的关键。古人讲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些“眼”有的关系到全篇的结构和主旨,关系到作品情感的转换,甚至是给全篇写作方法和风格定调子的地方,我们在评点时就要注意到。比如“乡土情结”,《前方》中由摄影作品引出“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等,都是理解文章的关键所在。这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对局部的理解又离不开作品的整体。局部只有在整体中才能理解,整体是局部的语言环境,比如《前方》中的“家”、“路”、“眼前与心中”,这些词语,有时是实指
,有时又是比喻,有时又是在实指中寄托了另外一些含义。如果不从全篇的立意出发,不从文章特定的语境出发,是很难搞清楚的。
5、积累和整理。语文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科学的整理有助于更好地积累,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积极和整理的习惯,使学生学有所得。如在对文本的研习过程中的字词的积累应该是一项重要目标,另外文本所涉及的作家作品及文体知识,可根据需要让学生自己整理,以便今后更好的学习,尤其是文言文学习,更需要养成积累和整理的良好习惯。如学习第四专题第二板块两篇文言文,应着重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文言句式,并且背诵《赤壁赋》,实词有“属、乳、止、舞、泣、危、洞、举、卒、是、觉、异、穷、志”;虚词有“之、然、于、而、其”。在文言词汇的学习过程中,应根据文言现象进行整理,词汇现象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6、知人论世。让学生深入到文本的内部,与文本建立起亲密无间的对话关系,预习和反复阅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反复阅读,才能打消与文本的陌生感。另外,预习还应当解决与文本相关的一些背景知识,包括作者、写作背景、文体知识等等。如果是节选,那最好能对原作有大致的了解,如果能围绕文本扩大一些阅读范围就更好了。
如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第二板块“感悟自然”的两篇文言文:苏轼的《赤壁赋》和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教学可采用多种方式,介绍相关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赤壁赋》作于元丰五年,这一年是作者遭“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的第三年。诗人在废黜黄州的困顿处境中,并没有真正心灰意冷,走向消沉,旷达的胸怀使他随缘自适,善于处穷,并不忘时时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而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即作者遭贬到永州的第五年,永州地处湖南两广交界处,时为荒蛮之地,但此地佳山秀水,景色优美,为作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柳宗元待罪谪居,虽“恒惴栗”,却不忘寄情山水,写下许多游记。《始得西山宴游记》就是著名的“永州八记”的第一篇。教师引导学生回到对文本的研读上来:在相似的人生境遇中,苏轼的“乐水”和柳宗元的“乐山”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可能或多或少说一些,但未必能切中肯綮,教师应启发学生进一步熟悉文章,将这个问题的答案留置到文本研习的最后阶段来回答。
7、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往往不是通过“系统化”、“序列化”就能实现的。写作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写作的过程是动态过程,而“序列教学”设定性强,难以考虑教学对象,缺乏必要的写作情境,收效有限。就写作能力作考察,一些人写作能力比较强,一般并不是通过“写作训练”而实现的,而更多的是依靠阅读感悟和积极的写作实践,如果作文教学能改变思路,能帮助他们拓宽写作的天地,尽可能地让他们有自由写作的空间,以调动他们的写作兴趣,激活他们的才思,发扬写作激情,在他们对写作产生兴趣,并积累了一定经验时,再适当的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基本技能,这种方法是可行的。
书信是我们传递情感的途径。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第一专题的书信写作是在一种虚拟的情境中进行的,要把握住书信内在的情感,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完全把自己融进虚拟的情境中。
诗歌是浓缩的情感,是心灵最好的歌唱方式之一。你有过写诗的冲动吗?何不尝试用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表达你的情感呢?
有必要再次思考读和写的关系。没有大量的阅读,没有大量可供借鉴的学习材料,没有对经典作品的思考感悟,仅仅凭教师讲技巧,仅仅凭教科书有关知识的讲解,写作能力是很难得到提高的。教科书以专题组织教学,为学生打开丰富的资源宝库,借鉴专题文本,让学生在大量感情充实的作品阅读中得到启发,在教科书创设的写作情境中写作。
结合第一专题学习可设以下作文题:(1)《十八岁和其他》写于1966年,当年的东东早已不再青春年少,在岁月的轮回中,他一定有了更多的人生体验。请以“老东东”的身份,围绕“青春”话题,给自己上高一的孩子写封信。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2)选一幅你最喜欢的儿时照片,面对照片,你会想起许多往事,可能会有一种忽然长大的感觉,人生充满了许多这样的自我发现。你有什么想告诉大家的吗?请以“长大”为题,写一篇文章。(3)青春时代写下的诗篇有可能照亮你的一生。诗人食指“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你准备用什么方式写下“相信未来”呢?请写一首小诗,寄托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
8、写作与阅读密不可分,必修一议论文写作必须结合专题二阅读学习。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读书求知的原则和方法,我们认识到读书求知、从师而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具备独立思考的意识的重要性。你在学习生活中,也许有过困惑,也一定有许多体会和感悟,这些,都是有价值的写作材料。
写作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要以负责的态度准确地陈述自己的看法。文章要谈什么问题,表明什么样的观点,必须对读者负责,对自己负责。发表见解要真诚坦率,鲜明不含糊,敢于标新立异。为使文章有说服力,论述时要深入分析,尽可能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明确的中心要一贯到底,凡与文章中心无关、有可能会导致歧义的内容,即使语句精彩,也不宜出现。参考作文题,也可以根据话题范围和写作提示自拟题目写作:(1)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教养,但读书的方式是自由多样的。你的课外读书方式一定是富有个性和趣味的,请以“我的读书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2)自古以来,人们总在强调“苦读”、“勤学苦练”、“刻苦学习”等等,这类词语会使人们对读书产生什么样的感觉?读了本专题,你是如何思考这个问题的?请以“读书的苦乐之境”为题,写一篇议论文。(3)韩愈字退之,岳飞字鹏举,朱自清字佩弦,钱钟书字默存……人们选取与名的含义相关的字以表德行、特性,体现自我期待和
精神追求,这是中国独特的语言文化现象。你想给自己起一个字吗?翻检词典选几个你喜欢的词,推敲含义,选定最能表现你个性和精神追求的字词,叙述选择的过程和原因。
9、通过专题三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故乡,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精神故园。如果我们注定一生要不停地回望,故园是我们的目光惟一永远不变的方向。对故乡家园的爱是一种血脉相连的情感,所有关于家园的深沉思考,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
散文写作要能灵活地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叙事要简练生动,描写要精当传神,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创设意境深远,在叙述描写的基础上辅以适当的议论和抒情,做到贴切自然,易懂耐读。
参考作文题:(1)有许多事物能唤起我们对故园的怀想:老树、老街、老房子,庭院门前的池塘,房屋后面的菜畦,那一塘的荷花,那童年的风筝……想想夕阳的余晖和袅袅的炊烟,想想母亲呼儿唤女的声音……请把自己置身于某个情境之中,以“静听回声”为题,写一篇作文。小组进行交流、评选,再将全班选出的文章汇编成一期小报。也可利用校园网粘贴自己的作品,或制作成相关主题的网页。(2)一个人只有在离开故乡后,才能真正地懂得故乡。你有没有想象过,在十八岁的时候,你会背起行囊走向远方?在远方,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在等待着你呢?请以“在远方”为题,写一篇文章。(3)有的人一生漂泊,有的人终生不离故土,有的人少小离家老大回。人生的轨迹可能会不同,但是每个人的心灵都会远游,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请以“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题(1)是从故乡的某个具有特定意义的场景、情境出发,以“静听回声”为题作文。写作这个题目
,重要的是选材,场景、情境不一定要大,但一定是比较典型的,它是进入乡情乡思的切入点。依靠它,可以进入到对故乡的叙述中,而且,这个具体的事物或场景最好是与写作者有些关联的,是包含了作者的情感记忆的,这样写出来才有感染力,才能引发人情感上的共鸣。题(2)为“在远方”,写作这个题目要兼顾到三个方面,根据提示,这个题目首先是想象性的,是面向未来的,要启发学生想象未来的岁月,他们会离开家乡,离开故土;其次,这个离家又要是具体的,要设想具体的故事、具体的场景;再次,立意又要落到“返回”上,写远方是为了写故乡,写思乡,要写出对故乡的深刻的认识,表达“一个人只有在离开故乡后,才能真正地懂得故乡”这样的道理。所以,对“在远方”这一情境和故事的描写与叙述,实际上是为这一主题服务的。题(3)是“在路上”,这个题目扣住的是心灵的远游、“精神家园”,所以在立意上与“在远方”是有区别的,它表达的空间比较大,要注意虚实结合,不能只写实在的“在路上”,所以,即使实写“在路上”,最终也要落到心灵,落到精神层面,落到人在寻找精神家园时的漂泊感和对理想的追求上。写作这一题目可以让学生对《乡土情结》、《
前方》多加研读。
相比较而言,《想北平》、《今生今世的证据》的记叙与抒情要明显一些;《我心归去》的抒情性要重一点;而《乡土情结》、《前方》则议论要多一点。在进行写作指导时要让学生对它们进行分析、借鉴,让他们根据各自的主题、题材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既要综合运用,又要有所侧重。
10、写景文章要能写出景物的特点,就必须仔细观察,用心思考,使客观之景也成为你的心中之景。要善于在写景中融入自己的感受和思想;否则,难免肤浅和空洞。认真学习专题四,从选文中吸收思想滋养,并借助写作技巧。大自然不仅无私地养育了人类,而且给我们以精神的滋养和生命的启迪。我们应该“像山那样思考”,倾听高山的心声,聆听秋月的细语……想一想我们可以从大自然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参考作文题:(1)艺术家从大自然中获得灵感,创作出不朽的绘画、音乐作品,如鼓曲《春江花月夜》、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钢琴小品《秋日私语》,油画《日出印象》等等。从描绘自然的乐曲、绘画中,选出你喜爱的作品,把你在欣赏时想象到的美妙的画面和意境用文字表现出来,写一篇两三百字的短文。(2)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你的天地会更广阔。你看过东方喷薄的日出吗?你仰望过头上灿烂的星空吗?你有没有注视过辽阔的地平线?……选取最能震撼心灵的自然画面,写两则清新隽永的小品。(3)美洲有一种巨杉,能长到百米之高,屹立几百年,可是它的根却只在浅土层,为什么强风也吹不倒它呢?经过研究发现,这些树成群生长,它们的根须是缠结在一起的。蜜蜂的蜂窝构造精巧,房孔都是正六角形,适用而且节省材料。蜂房由无数个大小相同的房孔组成。令人惊奇的是,世界上所有的蜜蜂的蜂窝都是按照这个统一的模式建造的。 人们还注意到,粮食作物很少开绚丽的花。……自然界
的许多现象令人惊叹,人们经常地从大自然得到启示。请以“大自然的智慧”为题写一篇作文。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