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学论文 -> 数学 -> 正文

猜想 操作 发现

作者:陈雅英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05-12-1 19:28:01阅读:
字号:|

[教学片断]
   一、创设情境 设疑引入
  1、小明与小强家各有一块地(如图),哪块地的面积大?
  2、 学生猜测:
  (1)梯形的面积大小与什么有关?
  (2)可把梯形转化为什么图形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操作探索 发散验证
  1、操作探索:
  (1)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动手拼一拼。
  (2)讨论思考:梯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
  (3)引导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加下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
  2、 发散验证:
  (1)师设疑:如果我们手中只有一个梯形,能不能想出别的办法推导验证梯形的计算公式?
  (2)学生分组合作探究,从不同角度验证得出结论。
  (3)学生汇报推导方法。
  (4)小结:多种方法都能得出梯形面积计算方法是上底加下底的和乘以高除以2,即:S=(ɑ+b)h÷2
  3、想一想:刚才我们哪些猜测是正确的,已经得到验证?


[教学反思]
  梯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推理能力。因此,本节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探索、验证,从而获得新知,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表现、创造的机会,使他成为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培养学生自我探究和实践能力。
  一、猜测入手 激发学习兴趣
  猜测是数学理论的“胚胎”,猜测是学生感知事物作出步的未经证实的判断,它是学生获取知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你认为梯形的面积大小与什么有关?它可能转化为什么图形来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时学生就会跃跃欲试,从而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一旦做出某种猜测,他就会把自己的思维与所学的知识连在一起,就会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就会主动参与,关心知识的进展,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
  二、动手操作 培养探索能力
  在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首先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一拼,看一看能拼成什么图形,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梯形与你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每个梯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然后再 让学生用一个梯形,想办法把它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通过两次实践活动,学生亲自参与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而且思维能力、空间感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发散验证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说促思,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对学生的五花八门的想法不急于评价,应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互相交流,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一理,归纳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拼画剪说”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散,在活动中发展,学得主动、扎实,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求异思维、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第二次操作活动中,参与面不够广,部分学生手中拿着一个梯形无从下手,不知如何进行转化,在推导验证过程中也只是被动地接受。如果让他们充分地操作体会,时间又不允许。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也是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