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学论文 -> 数学 -> 正文

[高中数学]作业布置也分层

作者:江 强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05-12-1 19:28:01阅读:1521
字号:|

    许多学生一进入高中,就明显感觉到高中数学“难学”,加上有的教师在作业布置上不仅没有分层要求,而且还随意拔高,补充一些难题,学生如果做不出来,老师还在课堂上流露出不满,所以导致学生对学好高中数学的信心不足,兴趣降低,长期下去,还会强化学生“我怎么也学不好数学了”的负面心理暗示,使学生成绩出现过早的分化,使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思想成为一句空谈。
    长期以来,笔者逐步探索在作业布置上按教材的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层次的不同,把每天的作业都分成“最低要求”、“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三部分。在一般情况下,把基础知识题作为“最低要求”,需要一定技能才能解决的题作为“一般要求”,而需要较高能力才能解答的题就作为“较高要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当发现学生有对自己降低要求的趋势时,就适当把一部分高一个层次的题“变作”低一个层次的题;相反,当某个内容比较难学(如立体几何)或某个时段学生情绪比较低落(如考试成绩不理想),这时就可以适当把一部分低一个层次的题“变作”高一个层次的题。
    总之,以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作为调整标准。有的教师担心这种做法会鼓励学 生“偷懒”或是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但事实上,每一个学生都是很要强的,从交上来的作业来看,在没有实行这种办法时,只能达到“一般要求”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不服输”的精神鼓舞下,基本都能以“较高要求”作为自己的目标。这种做法也要求教师要随时掌握每一个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感受,而不是教师自己经验式的理解,因为每一个学生的知识准备都是千差万别的;而且当个别学生出现问题时要通过单独的辅导和做思想工作解决,不能就个别现象调整对整体的要求。只要操作得当,这种做法的效果还是很好的。
    从今年秋季开始,全国的一些高中就要开始使用新教材,而从现在初中阶段使用新教材的情况来看,结果普遍不令人满意,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往往只是在课堂形式上追求一种“形似”,而没有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没有接受和理解新教材的理念,所以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我主张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不断地思考,从而使新课程的新方式、新理念及其应该产生的效果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上都能得到充分体现。

相关文章:

·成都电子职工大学2011-10-16
·奇妙的“双喷泉”2006-12-18
·科学历史观:历史学科能力的命脉(二) 论文2006-12-18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2011-10-16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2011-10-16
·广州美术学院2011-10-16
·长春理工大学2011-10-16
·西安思源职业学院2011-10-16
·江苏工业学院2011-10-16
·云南艺术学院2011-10-16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闂絀CP澶�05030710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