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学论文 -> 数学 -> 正文

心里念  新教学

作者:本溪市平山区桥头镇中心小学马荣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05-12-1 19:28:02阅读:
字号:|

心里念  新教学

                                              ­­­­­­­---课改下对数学教学的思考

随着国家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实施,“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全新教学理念,使数学教学发生深刻变化,引起了我们教者的思考。

一、   教学是以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为主

数学素养是指必要的数学知识、数学的思维方式,对数学知识的理解,科学的知识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和意识和能力,他包含数学知识、数学探究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这次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定位不是名称的改变,而是实质性的飞跃,以往更多注重知识本身,而现在不仅仅局限知识本身,还包含我们人类的一种求知活动。使其数学这个概念内涵更加丰富。它涵盖了数学素养的各个层面,代表当今理科教育发展的方面趋向综合,强调融合,重视能力注重创新。

新课程教学着眼于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体现鲜明的时代特色,重视课程整体性,综合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重视课程的实践性的应用性,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因材施教,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体现了浓浓的现代气息。

二、         教学取向由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开放式教学,其主要体现在:

1、        开放学习空间

学生不仅从书本上,更要从社会上获取知识,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教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如“元、角、分的认识”教学,让学生自己到商店联系商店为学生兑换小币。如教学“利息”时,带领学生到银行了解人民币各种存期利率,并使学生有存取款和计算存款利息的经历。学习空间开放,能为学生走向社会、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2、        教学内容的开放

注重教学知识辐射功能,利用相互联系,将其它学科知识融汇到数学教学课堂,促进学生教学的发展,如教“找规律”课时,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灵巧的小手,创造出更多、更美丽的有规律的事物来,随着优美音乐,有的学生跳韵律操,有的学生画出有规律的图画,剪出有规律的图案,本环节设计将音乐、美术融入数学课堂,激励学生大胆尝试,敢于想象,体现课堂的活学、活用、乐学改变以往完全独立、封闭单调枯燥的教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

3、        思维活动的开放

多给学生思考空间让学生展开联想,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能够大胆提问、质疑、猜想、求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真正把学生放到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学习教程中有足够的思维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创造潜力得以有效开发,走出过去封闭狭隘的思维,促进了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提问中,一位教师指图中的小猪,问到:“图上画了几只小猪,它们扛着什么?”而另外一位教师在教学这一课时向学生问到“通过观察,你们知道了什么?”很显然,后者比前者提的问题开放多了,学生的思维活动的开放是创新的前提,尽可能打开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异想天开。激励他们勇于创新。

三、         教学行为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情感经历和发现

素质教育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教师要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设疑激趣,用数学知识的思维美、结构美诱发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新理念强调要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生活中“生长”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情感、经历和发现,如学了“统计”知识后,让学生统计一下自己家庭近几年收入与开支情况,再带领学生广泛查阅资料数据,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与前两年作比较,分析数据增长原因,让学生在亲自经历数据演算同时,发现随时代发展,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科学迅猛发展,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情感,也体验到了数学的价值以及数学的成功和自信。

四、   学习方式体现回归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回归实践就是倡导“让学生经历”,将过去那种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以然”的知识认知过程变成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和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我们教学时应结合学生实际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自主探索,就是要引导学生开展思考、分析、操作、判断、交流、讨论等活动,使他们认识到数学价值和作用,从而增强学生探究欲望。就是要引导学生的能力。亲自经历探索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途径,其表现在书本由学生去读,问题由学生去解决,公式定理法则由学生去推导,规律由学生提示,知识由学生其获取,使学生顺应和构建探索式的思维模式,养成探索式的习惯,培养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良好思维品质,在探索活动中获取成功的喜悦,学会从哪些途径去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3、合作交流,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小学数学中,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合作”为入点,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处理,改变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注流教学模式,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方法时更要把握合作契机,当学生感到独立思考出现障碍时,解决总是方法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展时,凭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很好的完成任务时,最能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如教“教我长高了”活动课,教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根长绳,一把尺,一卷皮尺,要求小组合作,量出每个同学的身高,并作好记录,贴在黑板上,然后全班合作交流,制成一张全班同学的身高流计图。最后,教师又提出一个开放性的有价值的问题:能用这些工具测出你喜欢的人或物的高度吗?教室里顿时沸腾了:“有的两人合作测教室的门高、黑板高、长、宽,有的请听课教师合作,测教师的身高,两臂伸展的长度,学生整个活动中都运用了合作,且情绪高涨,配合默契。

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教师的帮助,同组的互助,组间的竞争以极大地吸引每个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孩子都真正喜欢数学课。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习方式的指导,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贯穿课堂始终,人人动手操作,个个动脑思考,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宏观上注重调动学生群体极大化,微观上注重调动学生各种器官的极大化。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

当新课程方案确定之后,教学必须适应新要求,必须不断地自身调节,以区别课程目标。教师只有转变观念,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地进行教学行为研究,才能使数学教学产生实质性的变化,当然,这也是一个不断反思努力实践的过程。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