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开放教学策略感动学生学习数学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06-12-18 9:23:55阅读:
字号:小|大
曾有人问:为什么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和活力?为什么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能体验到快乐?问题的根源是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照,难以体现全新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没有真实生活的愉悦体验,不能满足学生完满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古罗马教育家鲁塔克指出: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这就是说,只有点燃学生心灵的火种,才能感动学生学习数学,在数学课程中只有超越“科学世界”,关注“生活世界”,才能感动学生学习数学。
那么,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究竟如何感动学生学习数学呢?
我们知道,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社会性和个性也有待获得迅速发展,面对抽象的数学学习,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开放教学”为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
一、开放教学目标以人为本着眼学生的未来与发展
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一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指导下,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实现从过去的偏重知识技能的落实这单一的目标,转向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的课堂教学功能,做到知识 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多元整合,使数学课堂教学不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还要放眼未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充分发展,以便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正如我们爬山一样,不是爬到山顶或爬更多的山是我们唯一的目标,爬山过程中所获得的爬山技巧、身体素质的提高、吃苦耐劳的精神、战胜困难、超越自我的喜悦等等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二、开放教学过程激发兴趣让学生成为发现者
创新的教育价值观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数学既应被视为一个结果,更应被视为一个过程,每一位数学老师在每一节课中都应把数学作为一个过程去组织有关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学要打破“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式过程,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的开放式过程。当学生毕业若干年后,他们也许会遗忘掉曾经学过的某个数学概念或数学公式,但是作为过程的数学教学却能使他们不会忘掉如何数学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所获得的在一般能力上的 发展能帮助他们通过调查、探索、重构出曾经学过的方法,甚至更多的方法。
1、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
课堂情境极为复杂。从不同层面上看,课堂既呈现以教师为代表的成人文化与以学生为代表的儿童文化相互沟通、整合的画面;又呈现教师与学生心理不断调适、冲突的画面;还呈现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画面。因此要感动学生学习数学,我们要创设开放的课堂情境,要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快乐,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能展现思路和方法,学会怎样学习;能帮助建构进取型的人格,通过“效能感”完善“自我”。如:
一位老师在一年级教学“我们认识的数”一课时,根据教材中设置的问题情境,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实验、猜想、讨论、交流等等。全体学生都参与了不同的学习活动,并且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就在这时,教师突然问:在我们学校的校园里,你还能数出哪些物体的个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一次被激发,有的说,我可以数班上的桌子,有的说,我可以数班上的椅子……这时,一位小朋友说:老师,我上学进校门时数了从校门口到我们班级的楼梯共32层。在这位小朋友的启发下,又有一位小朋友说:老师,我平时数了我们校园里共有16棵小榕树。就这样学生又一次在互动中学习,在解 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地投入,并获得积极体验。
由此可见,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加强数学的体验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把一些间接经验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再创造”的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实践,让他们感受“直接”。例如:
2004年4月26日,全国小学骨干校长讲学团李烈校长在福州群众路小学上的一节《包装中的数学》时,先出示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问:你会用包装纸把这些物体包装一下么?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接着指着其中的一个长方体问:我要知道用了多少包装纸该怎么办?要求出包装纸的用料要知道哪些条件?再请同学们用手头的测量工具测出有关内容,这样让学生借助“包装纸”这个模型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达到探究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功效。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数学教学应不断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3、设计开放式的课堂练习
传统的练习因机械、重复或难度 不适,而使学生有枯燥乏味之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有着良好的积极体验,能够满足全体的需要,这就要求课堂练习从单一走向开放。
教师可出示多层次的习题组,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设计基础题、提高题、综合题,或分成几个层次,由学生自主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也可通过开放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可出示这样的习题:“小明妈妈的生日快到了,他想给妈妈买一束鲜花作为生日礼物。现了解到康乃馨5支10元,百合花3支12元,节节高2支6元。”小明带20元钱去买花,每种花买3支,你认为钱够吗?如果钱不够,怎么办?请4人小组合作,用这20元钱买花,有几种不同的买法?
课堂上,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计算出钱不够,这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学生想了很多办法:回家去拿、讨价还价、少买一些等等,这又让一大批生活经验丰富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愉悦。而第三层次,有的学生设计出了一、二种方法,有的则数十种,他们体验到了满足感。类似这样的开放题很好地弥补了学生能力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让全体学生体会到不同层次的成功愉悦。
三、开放学习评价展示自我让学生成为成功者
比尔盖茨说:“没有什么东西比 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
课程目标最终将由学习的结果来体现,不能没有结果的学习,也不能学习没有结果。传统的教育评价就是单纯的考试成绩,学生为应付每学期最后的一张试卷而背着沉重的负担。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们的评价就要给学生全面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是要构建让学生享受成功的评价。数学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要让学生体会到被尊重、被认可的成就感,被人尊重是幸福的、快乐的,只有这样,才能感动学生学习数学。
1、开放评价指标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所以在评价时,一是要注重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看学生是否积极投入数学活动,是否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二是要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考查学生结合具体材料对所学内容实际意义的理解为重点,以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评价为主。三是要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2、开放评价主体
以往, 教师是学生评价的单一主体。而学生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学生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意味着学生评价不是由教师一人说了算,而是一个群体决策的过程,评价群体是由教师及其群体、学生同伴及其群体、家长、社区成员、社会评价机构和学生个人等构成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课堂内外,开展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家长参与评价等,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一、学生自评。学生在评价自己对某部分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时,比别人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学懂了没有,还有什么不明白之处,对自己的思考过程中出现的曲折、成功,以及情绪上的变化,都较他人的评价更符合实际,更具客观性。正视学生自己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会更好地体现评价促进数学学习的目的,从而上升为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二、学生互评。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汇报、答问。可以让其他同学来评判、质疑;对有异议的问题,更多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讨论甚至争论求得辨析,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能公正、诚实地评价同学,充分体现合作精神。三、教师评价。教师应着眼于全局性、客观性的评价,有针对性地解释与说明学生数学学习中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各种问题产生的根源。要找出学生的闪光点,以激励为主,要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 潜能,评价时更要指出学生发展的动态,以教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四、家长评价。家长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时,可以从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安排、学习方法;已学知识的掌握水平、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对所学的知识的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方面进行。
3、开放评价方式
传统的纸笔考试中,过于强调甄别性、终结性,忽视了评价的激励性和形成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指出:“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教学评价方法”。在这样评价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的需要选择课堂观察、成长记录、开放性任务、调查和实验、数学日记等不同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2003年6月18日《海峡都市报》报道了福州市某重点校期末考试设A、B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选考卷的消息,并且还对那些对自己考试结果不满意的学生进行二次考试,即允许学生经过申请再考一次。诚然,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应该承认确实存在差异,不能用同一张卷子去衡量他们的水平,也不应该只给一次机会,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鼓励孩子不断进取,只要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就是成功。让孩子体验成功,是教师送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评价,这是一个高度开放、不断发展的问题,做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将学生视为有智慧有尊严的个体,在评价学生中关爱每一个生命的发展。
总之,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做到该表扬时不吝啬,同时要注意该低调时不高歌,该委婉时不过露,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微笑、点头、赞赏的目光都是崇高的精神奖赏,真正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有效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感动学生学习数学。
那么,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究竟如何感动学生学习数学呢?
我们知道,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社会性和个性也有待获得迅速发展,面对抽象的数学学习,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体验学习”,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数学“开放教学”为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
一、开放教学目标以人为本着眼学生的未来与发展
在“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一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指导下,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实现从过去的偏重知识技能的落实这单一的目标,转向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的课堂教学功能,做到知识 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多元整合,使数学课堂教学不再只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还要放眼未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充分发展,以便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正如我们爬山一样,不是爬到山顶或爬更多的山是我们唯一的目标,爬山过程中所获得的爬山技巧、身体素质的提高、吃苦耐劳的精神、战胜困难、超越自我的喜悦等等都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二、开放教学过程激发兴趣让学生成为发现者
创新的教育价值观认为,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教会解答,掌握结论,而是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兴趣,从而寻求和发现新的问题。数学既应被视为一个结果,更应被视为一个过程,每一位数学老师在每一节课中都应把数学作为一个过程去组织有关的学习活动。因此,教学要打破“问题——解答——结论”的封闭式过程,构建“问题——探究——解答——结论”的开放式过程。当学生毕业若干年后,他们也许会遗忘掉曾经学过的某个数学概念或数学公式,但是作为过程的数学教学却能使他们不会忘掉如何数学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学生所获得的在一般能力上的 发展能帮助他们通过调查、探索、重构出曾经学过的方法,甚至更多的方法。
1、创设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
课堂情境极为复杂。从不同层面上看,课堂既呈现以教师为代表的成人文化与以学生为代表的儿童文化相互沟通、整合的画面;又呈现教师与学生心理不断调适、冲突的画面;还呈现师生交往、生生交往的画面。因此要感动学生学习数学,我们要创设开放的课堂情境,要能唤起探索与创造的快乐,激发认知兴趣和学习动机;能展现思路和方法,学会怎样学习;能帮助建构进取型的人格,通过“效能感”完善“自我”。如:
一位老师在一年级教学“我们认识的数”一课时,根据教材中设置的问题情境,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中实验、猜想、讨论、交流等等。全体学生都参与了不同的学习活动,并且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就在这时,教师突然问:在我们学校的校园里,你还能数出哪些物体的个数?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一次被激发,有的说,我可以数班上的桌子,有的说,我可以数班上的椅子……这时,一位小朋友说:老师,我上学进校门时数了从校门口到我们班级的楼梯共32层。在这位小朋友的启发下,又有一位小朋友说:老师,我平时数了我们校园里共有16棵小榕树。就这样学生又一次在互动中学习,在解 决问题中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地投入,并获得积极体验。
由此可见,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保持课堂的高度灵活性和开放性。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加强数学的体验学习,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适当地把一些间接经验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再创造”的实践活动,放手让学生实践,让他们感受“直接”。例如:
2004年4月26日,全国小学骨干校长讲学团李烈校长在福州群众路小学上的一节《包装中的数学》时,先出示一些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问:你会用包装纸把这些物体包装一下么?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接着指着其中的一个长方体问:我要知道用了多少包装纸该怎么办?要求出包装纸的用料要知道哪些条件?再请同学们用手头的测量工具测出有关内容,这样让学生借助“包装纸”这个模型来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概念,达到探究知识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功效。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数学教学应不断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3、设计开放式的课堂练习
传统的练习因机械、重复或难度 不适,而使学生有枯燥乏味之感。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有着良好的积极体验,能够满足全体的需要,这就要求课堂练习从单一走向开放。
教师可出示多层次的习题组,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设计基础题、提高题、综合题,或分成几个层次,由学生自主选择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也可通过开放题,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如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可出示这样的习题:“小明妈妈的生日快到了,他想给妈妈买一束鲜花作为生日礼物。现了解到康乃馨5支10元,百合花3支12元,节节高2支6元。”小明带20元钱去买花,每种花买3支,你认为钱够吗?如果钱不够,怎么办?请4人小组合作,用这20元钱买花,有几种不同的买法?
课堂上,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计算出钱不够,这是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学生想了很多办法:回家去拿、讨价还价、少买一些等等,这又让一大批生活经验丰富的学生体验到了成功愉悦。而第三层次,有的学生设计出了一、二种方法,有的则数十种,他们体验到了满足感。类似这样的开放题很好地弥补了学生能力之间存在的客观差异,让全体学生体会到不同层次的成功愉悦。
三、开放学习评价展示自我让学生成为成功者
比尔盖茨说:“没有什么东西比 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
课程目标最终将由学习的结果来体现,不能没有结果的学习,也不能学习没有结果。传统的教育评价就是单纯的考试成绩,学生为应付每学期最后的一张试卷而背着沉重的负担。要想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我们的评价就要给学生全面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也就是要构建让学生享受成功的评价。数学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要让学生体会到被尊重、被认可的成就感,被人尊重是幸福的、快乐的,只有这样,才能感动学生学习数学。
1、开放评价指标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所以在评价时,一是要注重学生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看学生是否积极投入数学活动,是否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二是要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考查学生结合具体材料对所学内容实际意义的理解为重点,以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评价为主。三是要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作为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
2、开放评价主体
以往, 教师是学生评价的单一主体。而学生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学生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意味着学生评价不是由教师一人说了算,而是一个群体决策的过程,评价群体是由教师及其群体、学生同伴及其群体、家长、社区成员、社会评价机构和学生个人等构成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课堂内外,开展学生自评、互评、师评、家长参与评价等,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一、学生自评。学生在评价自己对某部分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时,比别人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学懂了没有,还有什么不明白之处,对自己的思考过程中出现的曲折、成功,以及情绪上的变化,都较他人的评价更符合实际,更具客观性。正视学生自己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会更好地体现评价促进数学学习的目的,从而上升为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二、学生互评。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汇报、答问。可以让其他同学来评判、质疑;对有异议的问题,更多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讨论甚至争论求得辨析,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能公正、诚实地评价同学,充分体现合作精神。三、教师评价。教师应着眼于全局性、客观性的评价,有针对性地解释与说明学生数学学习中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各种问题产生的根源。要找出学生的闪光点,以激励为主,要发掘学生学习数学的 潜能,评价时更要指出学生发展的动态,以教师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四、家长评价。家长评价学生数学学习时,可以从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安排、学习方法;已学知识的掌握水平、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对所学的知识的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方面进行。
3、开放评价方式
传统的纸笔考试中,过于强调甄别性、终结性,忽视了评价的激励性和形成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指出:“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教学评价方法”。在这样评价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的需要选择课堂观察、成长记录、开放性任务、调查和实验、数学日记等不同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2003年6月18日《海峡都市报》报道了福州市某重点校期末考试设A、B卷,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自选考卷的消息,并且还对那些对自己考试结果不满意的学生进行二次考试,即允许学生经过申请再考一次。诚然,一个班几十个学生,应该承认确实存在差异,不能用同一张卷子去衡量他们的水平,也不应该只给一次机会,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多给孩子尝试的机会,鼓励孩子不断进取,只要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了就是成功。让孩子体验成功,是教师送 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新课程需要什么样的学生评价,这是一个高度开放、不断发展的问题,做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将学生视为有智慧有尊严的个体,在评价学生中关爱每一个生命的发展。
总之,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做到该表扬时不吝啬,同时要注意该低调时不高歌,该委婉时不过露,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微笑、点头、赞赏的目光都是崇高的精神奖赏,真正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有效手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感动学生学习数学。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