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学论文 -> 数学 -> 正文

对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新教材教学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06-12-18 9:23:56阅读:
字号:|

一年来的几点体会

 

福建省安溪县湖上中学      张象稳(邮编:362411)

 

我县于去年7月底就全县教师进行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培训,并于8月对七年级各学科全面落实新课改,我也有幸执教数学新教材----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执教一年来,本人有如下的几点体会:

一、     教学理念要发生改变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为《标准》)理念来说,就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理念所要求的是“生活性”,是不是就是杜威所说的“教育即生活”?对,但不全对。我们不能把教育完全等同于生活,但是,必须旗帜鲜明地强调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联,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植根于生活世界并为生活世界服务的课堂,才是具有强盛生命力的课堂。所以新课程强调突破学科本位,砍掉学科内容的繁、难、偏、旧,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学生活中的数学,探寻大自然的奥秘,获得合作的乐趣,生活融入甚至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本身就是生活,经历、体验、探究、感悟,构成了教学目标最为重要的行为--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必须能按这一理念来进行教学才能符合新课标要求,同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习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数学的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还应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者的关系。如果没有教师的教学观念实质性的变革,那么课堂教学只能是一种外在的、形式的变化,只不过是“穿新鞋走老路”。

二、    要做好教学研究,优化教学过程

虽然在教学理念已经发生改变了,不按照新的教学理念去进行“教学研究、优化教学过程”,那也是没实质性意义,因此在教学前应备好课。备课时,首先应认真研究《标准》、教材、学生:《标准》对教材该部分内容所提出的“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等是怎样说明的?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教材来体现和达到这些目标?《标准》对该部分内容提出的“教学建议”是怎样的?如何创造性的实施其“教学建议”?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活用教材?同时还应考虑到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发展水平的不同。这些都是备课时应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可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处理,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深入钻研《标准》、把握教材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可科学的对教材进行删减、增补、重组等;其次应认真研究课堂活动:这堂课有哪些数学活动可以安排?怎样组织数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怎样与学生互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价和调控?哪些活动可以通过课件展开?哪些活动要借助其它媒体和工具进行?另外,学生在探索和“做数学”的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可能的发现有哪些?如何引导和评价?这些问题也应在备课时认真研究和思考。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你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就得以提升。相信只要我们不懈的努力,认真研究和解决好以上问题,教学业务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课程改革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三、    教学评价要更新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既关注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个性倾向。如: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合作精神、作业情况、独创性等。评价方式要多样性可将考试、课题活动、撰写论文、知识小结、小组活动、自我评价、提问以及日常观察、学生成长档案等各种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评价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做数学”过程中暴露出的数学思维过程。应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评价结果:注重个体的发展与进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四、要继续对教师进行培训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要求要加强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同时各学科课改的关注点之一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就更进一步中小学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人才,使教育能切实达到“三个面向”。

五、    华师大版七年级数学新教材的几点看法:

㈠教材的吸引力有一定增强,如增加章节导图、联系生活,但个别知识点安排不合理如第一章《走进数学世界》前面知识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在随后“让我们来做数学”这部分内容中的“计数问题”、“幻方问题”及“立体图形截面问题”涉及的知识点太广,要求过高易使学生久思得不到结果而灰心丧气失去兴趣;

㈡教材用了“螺旋式上升”的理念,教材内容的广度拓宽了,把知识点分成几片,分几个阶梯学习,而知识点分成几片,先讲一片,然后就放下了,讲下一片的时候就要等到一年以后。可是知识是有一个体系的,前几个知识点告诉了学生“是什么”,下面就要告诉你“为什么”;

㈢教材让学生动手、思考、探索、合作的机会多,如教材中的“问题、回忆、观察、思考、联想、探索、归纳、讨论、想一想、做一做、试一试以及及课题学习”,使学生能领略到知识的产生过程,但一些学生却不认真思考探索且一些一线教师对此却没有兴趣,特别是课题学习,据了解很多数学老师没有组织学生去完成数学课题学习,我无意否定数学新教材中课题学习的目的性,但是对于数学教材来说,其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却不一定是人人都能理解和接受的;

㈣教材的练习量少,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教师用书应增加一些练习以增加其可选性,因教师并没有很多多余的时间来进行自编练习;

㈤教材的编写有意体现学生的概括能力,但在学生教材中的概括部分有现成的答案提供给学生,这样让一部分学生不去思考概括,失去其设想意图,而本人认为在教材上不能体现概括部分的答案,而在教师用书上体现出答案;

㈥新教材的可读性强,具体体现在阅读材料、读一读、课题学习,这些内容如果学生能认真去阅读,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能力;

㈦新教材编排上出现了一些纰漏,如七年级上《数学》中P140图4.4.1中的时钟上的12点标示应为Ⅻ而在图中却出现了两个Ⅸ、线段的比较是否可由“试一试”及“眼见为实”吗导入以提倡学生多动手实践等;

㈧教材上涉及的知识有的过于简化,而在练习、应用中却较难,如点、直线、线段相关知识等。

以上体会系个人见解,恳望各位专家、同仁给予指点。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章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