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物理 -> 正文

因材施教 唯实是求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4:43阅读:
字号:|

  因材施教 唯实是求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观察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呈现出百花齐放之态,一言堂不见了,课堂不再沉闷,老师敢于放手乐于尝试,学生勇于发言敢于挑战,课堂很热闹甚至于掌声不断!课堂教学改革确实进入深水区,已经不再是微观意义上操作层面的“小动作”,有的好像已经是彻底的、根本性的革命行为,甚至于是以颠覆传统为目的。初看令人鼓舞,细看有点担心,研究一下,误区也还不少。笔者认为,新课程的改革,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改革还是要“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新、只唯实”,一些为改而改,为热闹而设的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提升素养未必有什么效用。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组织形式颇受推崇,但又觉似是而非,为些,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结合我们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引发的思考,提点看法与同行商榷。

  一、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围绕既定教学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教学组织形式同教学方法及整个教学活动模式的关系,决定了教学组织形式的合理与否。

  班级授课也称为班级教学,是学校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一种教学形式,按照年龄或程度把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由教师按照课程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时数,并按课程表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班级授课的具体形式可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全班上课,这是使用最为普遍的班级教学形式;第二种是班内小组教学,不完全打破班级,而暂时把一个班级分成若干小组,由教师规定共同的学习任务并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学习;第三种是班内个别教学,教师花一定时间以一对一的形式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辅导。

  (一)班级授课式

  1、班级授课式的特点

  (1)以“班”为人员单位,学生在班集体中进行学习,班级人数固定且年龄和知识水平大致相同;

  (2)以“课时”为时间单位,教师同时面对全班学生上课,有统一的起止时刻和固定的单位时间;

  (3)以“课”为活动单位,把教学内容以及传授这些内容的方法、手段综合在“课”上,把教学活动划分为相对完整且互相衔接的各个教学过程单元,从而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班级授课式的优点

  (1)一位教师能够同时教很多学生,有助于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2)以“课”为教学活动单元,可使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完整系统;

  (3)由教师设计、组织并上“课”,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4)固定的班级人数和统一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校安排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进度,有利于教学管理;

  3、班级授课式的局限:

  (1)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2)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3)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4)教师在单纯讲授,特别是在演讲时,难以获得关于学生产生误解和遇到困难的反馈信息;

  (二)小组合作式

  小组合作学习是当前最被推崇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有人说是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北京大学教育技术手册载:“小组合作学习是根据一定的情况,将学生分成一定形式的小组,教师根据各小组的共同特点,分别与各小组接触,进行教学或布置学生共同完成某项学习任务”的教学形式。

  1、小组合式的特点:

  ①积极的相互依赖——学生们知道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他们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即除非小组中其他成员的学习获得成功,否则该成员自己的学习也不算成功;

  ②小组及每个小组成员的责任感——小组成绩取决于小组总的任务的完成情况,小组成绩将影响个人成绩记录;

  ③面对面的建设性的交流——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的东西,有机会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

  ④小组合作技能——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对小组的活动提供指导,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

  ⑤小组的自我评估——各小组必须定期评价共同活动是否良好,并明确以后应怎样提高小组活动有效性的方法和步骤。

  个人理解,合作学习中的小组,是学习系统基本的并且是较为完备的单元,组内成员异质互补,有分工更有合作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小组内资源共享、沟通常态化,并建立起自我约束、自我检测与自我评价机制;组际间是完全同质,有相同的学习基础,享有相同的学习资源,有共同的评比机制,是一个既竞争也合作的关联体。

  2、小组合作式的优点

  ①特别有利于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形成态度、培养鉴赏能力,形成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②认知领域某些高层次技能(如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受到应有的重视;

  ③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和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通过向其他同学解释要点和原理的同时,还能强化自己的学习;

  ④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全面了解教学过程各个阶段的成效和缺陷,能从学生方面获得教学改进的意见。

  3、小组合作学习的局限性:

  ①组织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和准备很重要且用时较多,稍有疏忽就会影响学习效果;

  ②没有经验或准备不充分的教师容易陷入长篇讲课的俗套,而这对于师生相互作用是不适宜的,甚至于会偏离小组合作学习的宗旨;

  ③要使小组所有成员都积极参与活动又不致变成无意义的闲谈有一定难度;

  ④教学进度不容易控制。

  (三)个别教学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主要是一种内部建构,必须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当学生按照自己的进度学习,积极主动完成课题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就能获得最大的学习成果。认知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大多数层次的学习目标,如学习事实信息,掌握和应用信息、概念和原理,形成动作技能和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等,都可采用个别化教学形式来达到。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扩大,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将得到迅速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别化学习。

  1、个别化学习特点:

  (1)在教学内容上,给予范围较广泛的材料,并运用程序教学方法来支持个人的学习;

  (2)学生学习过程上,强调使学生认清教学目标和评定成绩的标准,为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可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途径进行学习,还可以自定学习进度与时间;

  (3)在教师作用上,强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劝告和提供咨询,帮助学生选择或设计学习活动,鼓舞学生个人的自学和创造性。

  2、个别化学习的优点:

  (1)能比较充分地体现教学原则,从而提高学生的领会能力和保持水平,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2)学生按照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条件,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学习效益;

  (3)要求学生自定学习步骤,自负学习责任,有助于学生在教育活动、工作职责和个人行为方面形成良好习惯;

  (4)允许教师花更多时间去关注个别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5)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灵活性大,特别适应于成年的、在职的学生的主客观条件。

  3、个别化学习的局限性:

  (1)若长期把它作为唯一的教学形式,可能会缺少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2)若用单一途径和固定不变的方法学习,学生可能会感到单调乏味;

  (3)不是对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适用;

  (4)若学生缺乏应有的自觉性,可能会拖延学业.

  二、当前小组合作学习操作误区

  当前相当一部分学校,相当一部分课堂,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大动课改之念,开始还是属于优化改良式,近年逐渐发展到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针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式的弊端,大量启用小组合作式,但又不是真的明白小组合作的操作流程,没有理解其精要之处而貌合神离,有的甚至是形同质异,长期如此,为改而改,后果不堪设想,有必要提出引起业界关注。

  1、改变就是创新

  当前有些人,一提到课堂教学的改革,就是首先把传统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等等拿来狠批一下,甚至说传统课堂非旦一无是处,简直是罪恶累累,不全面颠覆不足以建立一个新世界。说什么传统是一言堂,禁固了学生的思维,培养的高分低能生,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等等不一而足,这种靠否定过去的改变,实现所谓的创新本身就不是科学研究的态度,靠想当然来取代传统,更是头脑发热,最终结果一定与初衷相反。这样的失误实在太低级;

  2、围座就是合作

  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学校改变教室中学生传统的排位方式,认为这就是改革,就会带来效益。

  中国传统的班级授课制,都是采用秧田式,即:一排排共同面向讲桌就坐,老师在讲台前讲,在黑板上写,或者演示,或者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端坐于桌前,抬头可看,低头就写,随手可以翻书,侧向可以和同桌交流……

  而现在改为分小组围座式,美其名曰:小组合作学习,上课时老师仍然在前面讲,仍然在黑板上写,仍然使用多媒体在演示,不同的是学生要么侧身去看黑板,要么回身来记录,看、写不能兼顾,听讲不是最佳角度……

  真正的课堂教学改革,形式并不是主要的,内容才是最本质的,把科学合理的座位朝向改为不科学、不合理、不利人健康的安排,一定是误人误已!

  讨论就是高效

  当前部分课堂,无价值的讨论着实多了点,老师随口抛出一个问题,要学生分小组讨论两分钟,尔后要分小组汇报,认为只要学生说话就是讨论,就能高效。有的课堂口号就是:动起来,说出来,乐起来.......首先是那个问题要有讨论的价值,要有讨论的余地,其次要有讨论的基础,学生要看、读课本,获取一定的知识;再结合自已的知识储备和理解,才有交流讨论发言权;再次,还要有讨论的时间,一个问题当前,只有一两分钟的时间,不要说小组讨论,就是一个人就此问题有自已的思考并形成自已的看法都难,根本就谈不上和同伴交流,更谈不上小组讨论,实现互补形成共识。在实际调研中,发现大多问题不是发散的,而是一些基本的概念与规律,根本就不具备讨论的价值与必要……如此的小组合作学习,真的令人啼笑皆非。

  生本强于师本

  当前有些课堂,有些老师,并不理解师本与生本的区别在那,片面认为,学生唱戏就成,强调所谓的生本,不管具体问题,不分基本情况,一谓强调老师搭台,学生唱戏。老师台子搭得怎么样,学年唱什么戏,怎样唱,效果如何,没有去关注,好象关注的只是一个形式,这是相当可怕的!有些课堂,本应老师讲授的内容,现在安排学生上台讲解,本应老师演示的实验,改为学生演示,认为生本就是让学生参与,生本的效果就一定强于师本。其事实远不是这么回事,要把自己弄懂的东西,讲出来让别人也听得懂,实现深入浅出,可不是很容易的事,不要说学生,现学现卖不行,就是经验尚不丰富的老师都很难做到这一点,现在改由学生按自已的一知半解,背书一样的说一遍,远不能达到效果,真的是如图财害命一般浪费教学时间,这样的课堂教学改革,真是软刀子杀人,经这样课堂锻造出来的学生,除了一支半解的油嘴滑舌,不会有任何的知识和素质!

  鼓励强于批评

  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发言、讲解与讨论,再听不到不同的声音,没有对错的评判,没有相应的约束,取而代之的是“你很棒”、“太好了”、“你真行”、“你就是第一”还有不断的热烈鼓掌……听了这些肉麻的不切实际的表扬,真的很害怕,这是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吗?有利于培养什么样的品质的学生,是育人还是害人!

  三、小组合作式学习的基本环节

  1、科学分组: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对全班同学进行科学的分组,所谓科学分组,就是小组个数、每组人数,人员搭配要科学合理,一般提倡“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准、交往技能、守纪情况等合理搭配,分成学习小组,每组4~6人,全班4~6组,按长方形围坐,以便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讨论,组间可以实现相对隔离,既可相互沟通,又有自已的空间,不会互相干扰。组内异质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组间同质可以实现合作竞争,及时评价。

  2、确定目标:

  真正的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全开放,包括学习训练目标,不是教师根据大纲指定的,而是教师根据大纲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本课时的重、难点,和学习小组共同讨论拟定,尤其是训练目标,必须使组内成员,人人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自觉的完成共同确定训练目标的过程中达成目标,并生成新的理解。

  3、方法指导

  小组合作并非放任自流,老师说一句,你们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就完事了,而要老师启发引导下,师生共同讨论确定学习、训练目标的基础上,如何分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如何分工,议题什么,学习材料的选择,要掌握的程度达成的目标,讨论的问题等等,都要讨论清楚,分工明细,知道方法,人人带着明确的任务搜集资料,整理信息,思考答案整理汇报提纲,问题答疑等等,这是从定训练目标过渡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重在提出问题、教给方法,提供给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桥梁,学生则重在独立学习思考,初步感知教学内容,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4、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小组分头个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分工,各小组成员完成自已预定的学习任务,并对同组其它成员的议题也已形成一定的初步看法,尔后在小组间讨论,根据问题的内在联系,确定顺次,按预定的分工,主谈自已对相应问题的理解、查找资料、梳理后得到的直观结论,自已的加工理解后的认识,发现的问题及自己的分析,最后还当说一说自已吃不准的问题,或可能的答案……其它成员根据自已的理解,对他查看材料也及理解思路提出自已的评价意见,对他的理解提出自已的见解,经反复讨论,形成本组的一致意见与问题,以便提交组际交流;

  ①在组内交流之前,每个学生先独立思考、自学(有的还要求学生写出思考的要点)。

  ②组内交流方式要多样化,主要方式可以是:中心发言式、指定发言式、组内议论式或两两配合式等。总之,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5、全班评价

  全班交流就是让学生相互检查,彼此互补,从同伴那里迅速得到高质量的矫正帮助,而教师则针对各小组的目标掌握情况、互助情况等作出鼓励性评价。

  6、复习巩固

  让学生自已对照目标,进行检测,以确认目标的达成。这一阶段,学生将对照课堂开始时师生共同制定的训练目标,看一看是否完成目标。同时通过练习,检测自己是否完成目标。对还不理解的问题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解决疑点,完成训练目标。

  四、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师的讲解与学生读书相结合

  要求学生逐字逐句认真阅读课本,按老师提出的问题一边看一边参与讨论;教师紧扣重点、难点进行适当的讲解,并须做出清晰、简洁的总结。教师的工作就是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对他们的答案进行概括、升华,使学生每学习一个问题时能真正有所得。

  2、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自学相结合

  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重视信息反馈。

  教师的个别指导是指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与障碍时给予及时的点拨与指导,从而使学生克服困难。如果将学生的自学与教师的指导割裂开,单纯使用一种形式,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都是弊大于利的。

  3、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质疑问难相结合

  改变传统的问答式教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发现问题,提出疑点。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在讨论中大胆质疑。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求知欲更为强烈,他们迫切希望能从学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从而从被动的去学转变为主动地去学。

  4、传授知识与教给方法相结合

  在学生看书、自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手脑并用,提炼出重要内容,在不解之处标上记号;组织讨论,寻找依据,对讨论中产生的正确与错误的想法与结论多问个为什么,让学生逐步掌握认真看书的方法。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打破以往单纯注重班级整体教学中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对深层次引发学生考,培育学习探究能力具有其它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并不是所有课题都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它最多是课堂教学的可采取的形式之一,而不可能是唯一的形式,对此,我从教者必须有清醒认识。

  教学组织形式多种多样,随着教学研究的深入进行,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教学组织形式被开发出来。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各有其优缺点,在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时,要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新、只唯实”!要充分考虑大到国家、地区,小到学校、班级的具体情况。笔者比较赞同在课堂教学中,试行组合模式:即根据课堂实际,依不同课题、不同对象、不同时间段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不排除传统模式,也积极进行新模式的尝试,一切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指针,一切以学生能得到最好的发展为根本!作为一线教师,要明确几种常用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点、缺点、应用要点,针对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利与弊进行优化组合,这样必能发挥每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克服其本身的劣势,保证教学组织整体的有效性。倘能如此,实是教改之幸、学生之福!

  2012年7月20日

上一篇: 吴健雄与物理学史上的三个判决性...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