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生走上讲台的时候
顺利起航
2002年夏季,人教版新课程七年级地理实验教材的试教工作在全国各地推开,我有幸参与其中的教材教法培训班,到实验区与同行们交流对新教材的体会,并上一节公开课。接到这个任务,心里非常高兴,同时又有一丝的不安。
于是,我精心地选择了一节比较难于处理的内容——地球公转运动,并准备了计算机动画课件,力求通过现代化的电教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探究未知的动机;帮助学生了解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地理空间思维能力;逐步改变原有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们到达的第一个实验区,教学硬件条件相对较好,当地提供了必要的电教手段,教学过程非常顺利。但课余和其他学校教师聊天时,听到了不同声音:“这样教学虽然好,但我们学校没有电教设备,没法照方抓药。”当时听了这样的议论,我很不以为然,甚至认为是老师们为图省事而找借口。
中途触礁
当我到达第二个实验区时,条件之差出乎意料。这是农村初中学校,教室里只有一台陈旧的投影仪,但在当地这是最好的电教手段了,我好像一下回到了十几年前的讲台,预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无法实施。于是,这堂课我只能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立体示意图,理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与四季变化。
问题在于二至日的直射点位置容易把握,但秋分日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学生无法直接看到,照本宣科的结果是学生对此问题似懂非懂,一堂课下来平淡无味,原有的得意消失得无影无踪,心情异常沮丧。这时,我才明白,原来不是那些老师要逃避什么,的确还有很多学校不具备应有的电教条件。那么,这些学校应该如何通过新教材的使用改变原有的教学过程和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呢?
排查险情
难题和困惑伴我回到了北京,然而“险情”并未排除。回到自己所在的学校,我们也进入到新教材的备课阶段。这里教学条件相当优越,能够满足教师的一切需求。可万万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新学期学校大搞基建工程,初一年级在临时教室上课,电教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将在35天后完成。
我和同行们有些不知所措,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着相应的对策。
—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缺乏电教手段的情况下,充分体现新课标中学生主动参与式学习的要求,使学生建立地球运动的空间模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我们使用计算机制作动画课件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帮助初一学生形象理解抽象的地球公转规律吗?难道没有计算机动画演示就不能完成地理形象空间思维向抽象空间思维的转变了吗?就不能实现新课标中的理念了吗?
—别激动,有话慢慢地说。我觉得这一问题的研讨有个前提,就是教学观念的转变问题。能不能使用四个小地球仪在讲台桌上演示的方法。
—不行,不行。太阳直射点和回归线都看不清楚。再说,春分和秋分总有一个位置是背向学生的,学生观察春秋分日的直射点位置仍然比较难。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能否让学生自己来演示公转过程呢?
—学生演示和我们演示有什么区别呀?还能让他们逐一上台演示一遍吗?
—这是个好思路。我们别让学生演示地球仪,可不可以让学生扮演地球和太阳呢?
—对!就找一位个头比较大的同学作为太阳,伸出单臂表示太阳直射光线,一位或四位个头比较小的同学作为地球,演示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
……
经过同行们的讨论,这个教学设计方案最终确定下来。付诸于实践后,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又扬风帆
课堂上,大个头女生坐在前面的椅子上扮演太阳,并伸出单臂表示太阳直射光线。一个很矮的男生自告奋勇地表示地球。
教师:如何表示地球上的赤道和回归线呢?
学生:以它的腰带作为赤道,再在他的胸部和臀部上用红粉笔画上南北回归线。
教师:一切准备完毕,地球开始公转(“地球”围绕着“太阳”转了一圈)。
学生:错了,老师,他公转的方向应该是逆时针。
教师:地球重新开始公转(“地球”又调整方向,重新转了一圈)。
学生:老师,我觉得地球应该是歪着脖子围绕太阳转,否则太阳直射点总在赤道上。
学生:不是歪着脖子,而是歪着整个身子。
教师:这个意见很好,说明你们注意观察了台前的表演。
男生:我一只脚离开地面,整个身体倾斜起来不就成了(又重新转了一圈)。
学生:地球公转的同时还要自转。
男生:要是围绕太阳转一圈,同时还要自转365圈,那我死定了。
老师:好了!请同学们还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过程中吧。
学生:太阳直射点看不清楚。
教师:好,“地球”你慢点公转,在这四个点(两分两至)上停留一会儿,让大家看看太阳直射什么位置。
……
学生:冬至和夏至及秋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看得比较清楚。唯独秋分时地球背向我们,就看不清楚了。
教师:请同学上台观察一下。
学生:这回看明白了,仍然直射赤道。
学生:老师能不能选四名同学同时扮演地球,站到四个位置上,这样同学们可能就会看得更清楚了。
教师:太好了,请再上来三名同学。
又有三名小个头的同学走了上来,倾斜着身体站到了春分、夏至和秋分的位置上。同学们都站了起来,还有几名同学大胆地走到了讲台上,特别在背对着大家的秋分点仔细看看直射点的位置,并围绕这四个同学转了一圈,在每个“地球”身边都站了一会儿,仔细观察直射点的位置,然后满意的回到了座位上,当所有同学的脸上都露出满意的神情,我也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接着,我又提出了问题:“既然大家都观察到了直射点的位置及变化,那么,同学们是否能够在赤道和南北回归线的平面示意图上绘出直射点的位置及其移动方向呢?”我在黑板上绘出了赤道和南北回归线,同学们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开始绘起图来……
再度沉思
这堂课前后的经历,使我感受到了教海之中航行的艰辛、快乐、兴奋、痛苦、迷茫,我一时难以忘怀其中发生的故事及心理变化,我再度沉思着。
1.地理教改与电教手段的关系如何?
2.同学们的主动参与和所思所想,是否说明尊重主体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呢?
3.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到底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4.形体语言在地理直观教学过程中是否“涛声依旧”呢?
沉思着,我迎来了东方喷薄欲出的旭日,我顿感豁然开朗,问题的答案一定就在那充满生机的课堂之中,就在那同行们充满激情的研讨之中……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