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标特点(下)
课程标准根据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对学生学习的具体的历史内容提出了三种要求:(1)凡在具体历史内容的陈述中使用“列举”、“知道”、“了解”、“说出”、“讲述”、“简述”、“复述”等行为动词的,为第一层次要求。这是学习初中历史课程最基本的要求,要求学生能正确写出或说出这类历史内容的基本史实。这类历史内容约占全部内容的70%左右。(2)凡在具体历史内容的陈述中使用“概述”、“理解”、“说明”、“阐明”、“归纳”、等行为动词的,为第二层次要求。它要求学生在达到第一层次要求的基础上,能对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归纳和整理,形成对历史问题的初步认识。这类历史内容约占全部内容的20%左右。(3)凡在具体历史内容的陈述中使用“分析”、“评价”、“比较”、“探讨”、“讨论”等行为动词的,为第三层次要求。它要求学生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能初步分析所学历史问题的因果关系、利弊得失、作用影响,并能做出自己的解释和判断。这类历史内容约占全部内容的10%左右。课程标准基本上改变了原有课程中“繁、难、多、旧”的现象,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
5.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学习历史提出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建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接受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初步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现实问题,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改变历史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过分依赖教材、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倡导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
课程标准倡导新的教学观念,提倡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
7.为课程实施留有较大的空间
课程标准对学习内容只提目标,对具体知识点不作过多、过细的要求,从而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以及教科书的编写留有充分发挥的空间。
8.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评价目标和建议,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进历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课程标准要求科学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对历史教学过程、教学成果以及影响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价值判断,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历史教学评价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考察学生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等方面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还要注意考察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避免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唯一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强调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的统一,避免将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让学生了解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评价方法与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初中历史课程要在原有课程建设基础上,通过标准的研制和实施,革除现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真正落实义务教育的目标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