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历史教材的特点和历史教学改革 论文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06-12-18 9:20:05阅读:
字号:小|大
(连州市连州中学 黄永强)
人教版新编历史教材(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科书)已使用几年了,由于新教材的内容和编写方法变动较大 ,故至今仍有不少教师未能适应新教材的教学。应该说,新教材的操作问题,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新、旧版中学历史教材的对比
为了更方便理解历史新教材的结构和特色,我们不妨先把新旧版教材进行对比。 版别 旧版教材 新版教材 项目 内容份量 约13万字,内容较肤浅、较 约42万字,内容较丰富、 (总字数) 空洞、单调、枯燥 较生动有趣 图画 共112幅,所反映内容单调
,涉及面窄 共314幅,内容涉及面广 地图 共32幅 共84幅 教材性质 封闭型(强调教而把学生置于 开拓型(把教和学结合起来
被动状态) ,把学生置于主动地位) 能力培养 培养能力的内容较少 通过课文、练习、插图、提
示语、导言等培养学生的能
力 思想教育 较薄弱 注重通过弘扬民族文化和歌
颂先进人物等加强思想教育 课前导言和课 文中提问语 没有 多,且每课必有 文献资料 几乎没有 多,不但每课必有,且内容
多样化,既有史料,又有文
学等 补充小字 没有 丰富 表格 几乎没有 较多,共27个 知识涉及面 着重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不但加强了政治、经济、文
化等方面内容,且大量增加
社会生活等方面内容 注释 少,共170处 多,共677处 练习 少 相对较多
左表表明,新编教材的基本内容(文字、插图)远远超过了旧教材的数倍,其表现手法也远远优于旧教材 ,它不但保留了旧教材的优点,且增加了补充小字、文献史料、表格、导言、提问语等。新编教材可以说是对 旧教材动了一次“手术”,也可以说是对旧教材进行了一次“补编”。它是建国以来中学历史教材编写上的一 次重大突破。
二、新编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
新编历史教材是在旧版教材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它既吸收了旧教材的优点,又 增加了不少旧教材所没有 的内容(包括历史知识和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持色。
1.实现了编写方法上的多元化。新教材除具有旧教材所拥有的正文、地图、图画、注释以外,还增加了 课前导言、文史资料、表格、提问语等,克服了旧教材内容枯燥、表现手法单调的缺点,注重了历史知识的系 统性、全面性、趣味性和表现手法上的多元化、开放性。
2.增加了大量的插图,并且许多地方是通过插图来反映历史知识的连贯性。众多的插图补充了许多课文 无法一一详述的历史知识。如中国货币发展史和中国古代兵器发展史,教材中文字内容涉及极少,它们基本上 是靠各时期的历史插图来表现的。
3.注重能力教学。新编教材的能力教学不仅从课文上体现出来,更重要的是从课前导言、课文旁的提问 语和文献资料等方面明显体现出来。
4.打破了旧教材难易度天下一统的旧框框。新教材除了丰富多采的插图外,还把叙述历史知识的课文分 解为正文(大字)、补充内容(楷体字部分)、图画说明、注释、表格和引文(文献资料)等。除正文和加★ 号的规定学生必须掌握外,着重说明其它内容,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 对学生提出各自的要求。这样既 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校教学,也有利于同一学校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克服了过去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 、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5.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新教材在第一课中就说明了学历史的作用: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告诉我 们做人的道理。以后的各课书中,又以歌颂祖国的悠久历史,歌颂先进历史人物,弘扬民族文化等为主题教育 学生,这一点也是旧教材所望尘莫及的。
6.体现了知识的实用性。这方面的例子可随手拣来:读了历代的服饰、家具、房屋等图画,就懂得了今 天的服装、家具、高楼大厦是怎样由古代逐步演变而来的;看了历代的瓷器、钱币、兵器等内容后,在日常生 活中一旦遇到类似的文物,对其朝代归属问题便有了大概的印象;读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嵩岳寺塔、卢沟 桥等古迹,日后有机会参观这些地方时就会懂得其历史由来:读了《元杂剧角色》等,则增长了戏剧方面的知 识,等等。总之,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它更贴近社会生活,更具实用性。
当然,新教材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①单元或全书后面无专题知识小结。正如上面所谈的一样,新 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内容丰富 、插图繁多,然而这一点也造成教材的头绪太多,内容太散。尽管教材已注意了历 史知识的连贯性,但对于历史知识底子极薄的学生来说,仍难以把知识有条理、完整地归纳出来,故在每单元 或书后进行一些专题性的知识小结是极有必要的。②课后没有设置“阅读书目”一栏。新教材内容之丰富,知 识面之广,可以说是空前的,但对于五千多年的中国历史来说,也只不过是九牛之一毛而已。许多勤奋好学而 又对历史有兴趣的同学是远远不能满足于这种现状的,他们渴望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但是,却不知看些 什么书为好。从这一点上看,在课后或书后列出一些适合中学生水平、兴趣的“阅读书目”,作为教材的辅助 读物是极有用的。当然,有的人可能会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负担问题。这完全不必担心,因为辅助读物既不用讲 授,也不用考核,仅提供一条线索引导学生去寻找有关书目阅读而已,对历史有兴趣者可阅读,无兴趣者则不 强求。③课后练习太少,且大多缺乏启发性。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在课后练习方面已有了很大进步,但对于 新教材丰富的内容来说,仍显得很薄弱、很单调,我认为应加强两点:一是增加题量;二是增加一些既富启发 性,又具一定趣味性的题目。
三、改进中学历史教学的方 法
教学改革,主要是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改革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联合体,可笼统地分解如下:
(附图 {图})
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许多人都把教学改革看成是教师单方面的事,即简单理解为是改革教师的教法 。这是不全面的。应这样理解教学改革:它不仅是教师教法的改革,也是学生学法的改革。当然,学生学习方 法的改革有赖于教师的指导。
新编中学历史教材已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广大教师面前,从教学理论的角度看,它的最大特点是把教和学 有机地结合起来,打破了旧教材那种只讲教而不讲学的格局。随着这种变化,过去那种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 记硬背的旧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教材的要求了。教师应针对新教材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
1.适应新教材,把培养能力放在首位。新编教材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单从课文旁边的提问语看,培 养学生分析能力的就达51处,而培养对比能力等方面的也达到近15处。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深入钻研教 材,领悟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1)巧妙利用课前导言、课文插入语(既提问语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内容。(2)适当编写一些带有启发性的课堂练习题,把讲授与练习有机结合起来,使 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以达到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目的。(3)重视电教手段。 新编教材配有相应的投影片、幻灯片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形象化的教具进行教学。(4)用适当的时间组 织一些课堂讨论,通过讨论解决课堂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特别是用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2.充分发挥插图、文献资料、图表和小字(含补充小字和注释)的作用。新编教材共有插图(含图画、 地图)近400幅,比旧教材增加近3倍。新编教材的插图一方面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的某些片断,使学生 从中了解到历史的原貌;另一方面又反映了某些历史现象,补充了许多课文无法一一叙述的内容。因此,如何 用好教材众多的插图,是当今历史教师面临的一个新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1)要有 意识地把插图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2)要详细、生动地解释插图所包含的历史内容,使学生能在观看插图 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文献资料、表格、补充小字是新教材特有的内容,这些内容所起的作用是多方 面的,或概括课文内容(如 《三国建国年表》等),或说明课文的历史观点(如《东汉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龄表》),或补充课文内容( 如《鲜卑姓改为汉姓表》等),特别是补充小字,它与正文内容有连贯性,内容具体、生动、形象,对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扩大知识面有着很大作用。所有这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是不可忽视的。
3.注意专题化教学。新教材注重了历史知识的全面性和前后连贯性。但是丰富的历史内容也造成了头绪 太多的弊端,初涉史海的中学生往往不容易摸清各章之间知识的连贯性。为了便于学生弄清历史发展的来龙去 脉,教师授完全部内容(或单元)后,应注重帮助学生梳理一下知识,进行一些专题复习(或专题讲座)。
4.课内课外相结合。第二课堂活动既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扩大知识面, 所以,在教学之余组织学生搞一些课外活动也是极有利于历史教学的。课外活动的项目很多,可带学生参观一 些古迹,访问一些革命老人,也可介绍一些历史书籍给学生阅读或搞一些历史方面的展览等。
5.收集历史资料,加强教学研究。教师的教学得法与否,生动与否,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素质。因此,提 高教 师的素质是教改成功的关键。在这方面教师应注意下列问题:(1)多阅读课外历史书籍,多积累些与课 文相关的历史知识。(2)刻苦钻研教材、大纲、教参,掌握每课书的知识结构,形成一种适合中学生心理特 点、知识水平的教学方法。
6.因材施教,对大纲不作要求的部分,有选择地进行讲授。不同学校学生的素质是不同的,好的学校不 但要讲授全部内容,必要时还要增加一些历史内容、习题、活动等,但素质较差的学校则可对大纲不作要求的 部分,有选择地进行讲授,以减轻学生负担。
〔黄永强 男,现年33岁,中学一级教师,现在连州市连州中学任教。多年来一直担任高中文科班的历 史教学,1993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历史教师”,有多篇教学论文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或获奖。〕 *
人教版新编历史教材(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科书)已使用几年了,由于新教材的内容和编写方法变动较大 ,故至今仍有不少教师未能适应新教材的教学。应该说,新教材的操作问题,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新、旧版中学历史教材的对比
为了更方便理解历史新教材的结构和特色,我们不妨先把新旧版教材进行对比。 版别 旧版教材 新版教材 项目 内容份量 约13万字,内容较肤浅、较 约42万字,内容较丰富、 (总字数) 空洞、单调、枯燥 较生动有趣 图画 共112幅,所反映内容单调
,涉及面窄 共314幅,内容涉及面广 地图 共32幅 共84幅 教材性质 封闭型(强调教而把学生置于 开拓型(把教和学结合起来
被动状态) ,把学生置于主动地位) 能力培养 培养能力的内容较少 通过课文、练习、插图、提
示语、导言等培养学生的能
力 思想教育 较薄弱 注重通过弘扬民族文化和歌
颂先进人物等加强思想教育 课前导言和课 文中提问语 没有 多,且每课必有 文献资料 几乎没有 多,不但每课必有,且内容
多样化,既有史料,又有文
学等 补充小字 没有 丰富 表格 几乎没有 较多,共27个 知识涉及面 着重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不但加强了政治、经济、文
化等方面内容,且大量增加
社会生活等方面内容 注释 少,共170处 多,共677处 练习 少 相对较多
左表表明,新编教材的基本内容(文字、插图)远远超过了旧教材的数倍,其表现手法也远远优于旧教材 ,它不但保留了旧教材的优点,且增加了补充小字、文献史料、表格、导言、提问语等。新编教材可以说是对 旧教材动了一次“手术”,也可以说是对旧教材进行了一次“补编”。它是建国以来中学历史教材编写上的一 次重大突破。
二、新编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
新编历史教材是在旧版教材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它既吸收了旧教材的优点,又 增加了不少旧教材所没有 的内容(包括历史知识和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持色。
1.实现了编写方法上的多元化。新教材除具有旧教材所拥有的正文、地图、图画、注释以外,还增加了 课前导言、文史资料、表格、提问语等,克服了旧教材内容枯燥、表现手法单调的缺点,注重了历史知识的系 统性、全面性、趣味性和表现手法上的多元化、开放性。
2.增加了大量的插图,并且许多地方是通过插图来反映历史知识的连贯性。众多的插图补充了许多课文 无法一一详述的历史知识。如中国货币发展史和中国古代兵器发展史,教材中文字内容涉及极少,它们基本上 是靠各时期的历史插图来表现的。
3.注重能力教学。新编教材的能力教学不仅从课文上体现出来,更重要的是从课前导言、课文旁的提问 语和文献资料等方面明显体现出来。
4.打破了旧教材难易度天下一统的旧框框。新教材除了丰富多采的插图外,还把叙述历史知识的课文分 解为正文(大字)、补充内容(楷体字部分)、图画说明、注释、表格和引文(文献资料)等。除正文和加★ 号的规定学生必须掌握外,着重说明其它内容,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 对学生提出各自的要求。这样既 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校教学,也有利于同一学校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克服了过去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 、基础差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
5.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新教材在第一课中就说明了学历史的作用:培养高尚的思想品德;告诉我 们做人的道理。以后的各课书中,又以歌颂祖国的悠久历史,歌颂先进历史人物,弘扬民族文化等为主题教育 学生,这一点也是旧教材所望尘莫及的。
6.体现了知识的实用性。这方面的例子可随手拣来:读了历代的服饰、家具、房屋等图画,就懂得了今 天的服装、家具、高楼大厦是怎样由古代逐步演变而来的;看了历代的瓷器、钱币、兵器等内容后,在日常生 活中一旦遇到类似的文物,对其朝代归属问题便有了大概的印象;读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嵩岳寺塔、卢沟 桥等古迹,日后有机会参观这些地方时就会懂得其历史由来:读了《元杂剧角色》等,则增长了戏剧方面的知 识,等等。总之,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它更贴近社会生活,更具实用性。
当然,新教材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①单元或全书后面无专题知识小结。正如上面所谈的一样,新 教材的最大特点是内容丰富 、插图繁多,然而这一点也造成教材的头绪太多,内容太散。尽管教材已注意了历 史知识的连贯性,但对于历史知识底子极薄的学生来说,仍难以把知识有条理、完整地归纳出来,故在每单元 或书后进行一些专题性的知识小结是极有必要的。②课后没有设置“阅读书目”一栏。新教材内容之丰富,知 识面之广,可以说是空前的,但对于五千多年的中国历史来说,也只不过是九牛之一毛而已。许多勤奋好学而 又对历史有兴趣的同学是远远不能满足于这种现状的,他们渴望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但是,却不知看些 什么书为好。从这一点上看,在课后或书后列出一些适合中学生水平、兴趣的“阅读书目”,作为教材的辅助 读物是极有用的。当然,有的人可能会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负担问题。这完全不必担心,因为辅助读物既不用讲 授,也不用考核,仅提供一条线索引导学生去寻找有关书目阅读而已,对历史有兴趣者可阅读,无兴趣者则不 强求。③课后练习太少,且大多缺乏启发性。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在课后练习方面已有了很大进步,但对于 新教材丰富的内容来说,仍显得很薄弱、很单调,我认为应加强两点:一是增加题量;二是增加一些既富启发 性,又具一定趣味性的题目。
三、改进中学历史教学的方 法
教学改革,主要是改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改革学生的学习方法的联合体,可笼统地分解如下:
(附图 {图})
然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许多人都把教学改革看成是教师单方面的事,即简单理解为是改革教师的教法 。这是不全面的。应这样理解教学改革:它不仅是教师教法的改革,也是学生学法的改革。当然,学生学习方 法的改革有赖于教师的指导。
新编中学历史教材已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广大教师面前,从教学理论的角度看,它的最大特点是把教和学 有机地结合起来,打破了旧教材那种只讲教而不讲学的格局。随着这种变化,过去那种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 记硬背的旧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教材的要求了。教师应针对新教材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
1.适应新教材,把培养能力放在首位。新编教材极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单从课文旁边的提问语看,培 养学生分析能力的就达51处,而培养对比能力等方面的也达到近15处。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深入钻研教 材,领悟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1)巧妙利用课前导言、课文插入语(既提问语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内容。(2)适当编写一些带有启发性的课堂练习题,把讲授与练习有机结合起来,使 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以达到理解教材、掌握教材的目的。(3)重视电教手段。 新编教材配有相应的投影片、幻灯片等,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形象化的教具进行教学。(4)用适当的时间组 织一些课堂讨论,通过讨论解决课堂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特别是用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2.充分发挥插图、文献资料、图表和小字(含补充小字和注释)的作用。新编教材共有插图(含图画、 地图)近400幅,比旧教材增加近3倍。新编教材的插图一方面形象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的某些片断,使学生 从中了解到历史的原貌;另一方面又反映了某些历史现象,补充了许多课文无法一一叙述的内容。因此,如何 用好教材众多的插图,是当今历史教师面临的一个新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做到以下两点:(1)要有 意识地把插图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2)要详细、生动地解释插图所包含的历史内容,使学生能在观看插图 的同时进一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文献资料、表格、补充小字是新教材特有的内容,这些内容所起的作用是多方 面的,或概括课文内容(如 《三国建国年表》等),或说明课文的历史观点(如《东汉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龄表》),或补充课文内容( 如《鲜卑姓改为汉姓表》等),特别是补充小字,它与正文内容有连贯性,内容具体、生动、形象,对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扩大知识面有着很大作用。所有这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是不可忽视的。
3.注意专题化教学。新教材注重了历史知识的全面性和前后连贯性。但是丰富的历史内容也造成了头绪 太多的弊端,初涉史海的中学生往往不容易摸清各章之间知识的连贯性。为了便于学生弄清历史发展的来龙去 脉,教师授完全部内容(或单元)后,应注重帮助学生梳理一下知识,进行一些专题复习(或专题讲座)。
4.课内课外相结合。第二课堂活动既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扩大知识面, 所以,在教学之余组织学生搞一些课外活动也是极有利于历史教学的。课外活动的项目很多,可带学生参观一 些古迹,访问一些革命老人,也可介绍一些历史书籍给学生阅读或搞一些历史方面的展览等。
5.收集历史资料,加强教学研究。教师的教学得法与否,生动与否,取决于教师本身的素质。因此,提 高教 师的素质是教改成功的关键。在这方面教师应注意下列问题:(1)多阅读课外历史书籍,多积累些与课 文相关的历史知识。(2)刻苦钻研教材、大纲、教参,掌握每课书的知识结构,形成一种适合中学生心理特 点、知识水平的教学方法。
6.因材施教,对大纲不作要求的部分,有选择地进行讲授。不同学校学生的素质是不同的,好的学校不 但要讲授全部内容,必要时还要增加一些历史内容、习题、活动等,但素质较差的学校则可对大纲不作要求的 部分,有选择地进行讲授,以减轻学生负担。
〔黄永强 男,现年33岁,中学一级教师,现在连州市连州中学任教。多年来一直担任高中文科班的历 史教学,1993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优秀历史教师”,有多篇教学论文在国家、省级刊物发表或获奖。〕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