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浅谈如何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要:有效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会学”四方面谈一谈怎样有效地利用课堂,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实施有效教学已成为我们每个教师的不懈追求,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进步与发展。一句话“有效教学”不是指教师讲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加之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中不仅涉及到课堂知识的传递、技能的形成,而且关系到课堂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态度、课堂教学情感等诸多方面。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中已经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怎样的地理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使学生最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我们地理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的课题。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地理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谈几点体会。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权威”,整堂课从头到尾都是教师在讲而学生在听,有时教师提出问题后整个教室鸦雀无声。试想,这样的教学怎能提高效率呢?因此,教师应当确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师生观,要看到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应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群言堂”。教师要允许学生就教学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好奇多思,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提出和保留不同的意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以积极的引导为主,以消极的限制为辅;对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和其他一些偶发事件要妥善处理,尽量避免当堂激化矛盾的做法,防止师生间的直接冲突,从而形成一个交流充分、配合默契、讨论热烈、轻松愉快的理想的课堂气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培养学生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一个学生若对某学科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的能动性就能得到最大的发挥。要使学生学有兴趣,老师必须教得有趣。教师在教学中,可选择适当的地理诗歌、地理散文、地理故事、地理谜语、时事地理等进行教学。此外,还必须注意联系实际,地理课程综合性强,内容包罗万象,有斗转星移的无限宇宙,有风云变化的自然现象,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还有千百年来世界各国人民谱写的人类文明的光辉篇章,丰富的内容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只要教师适时地加以启发诱导,就会使学生感到无穷的乐趣,由此激发学生想急于了解众多自然之谜的强烈愿望,从而使他们对地理课产生极大的兴趣,促使学生由被动的“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三、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
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目标的设置要有弹性,要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有些教师怕耽误时间,往往不愿找那些基础差、反应慢的学生回答问题,日积月累,这些学生就失去了很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失去了自信心,也就逐渐养成了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整个课堂教学活动只是几个成绩好的学生在表现,甚至有时还会出现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没能将全班学生调动起来,试想,这样怎能使学生对原本就有些枯燥的地理知识产生学习欲望呢?没有学习欲望,怎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因此,教学目标与课堂活动、作业的设置要有弹性,要尊重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要让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经过努力都能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真正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是维持和增强学习动机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有了学习动机,才谈得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会学”
好的学习方法是成功的基础,只有“会学”才能“学会”。我国古代早有“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的至理名言。地理学科兼跨文理两大学科,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的学生因为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虽然也下了不少功夫,但成绩一直不理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
1.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有一句话叫“高度决定视野”。如果没有地理知识的积累,地理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地理学习要从基础知识着手,扎扎实实地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基本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原因,这样分析问题就有了依据,解题能力自然得到提升。
2.指导学生构建“脑图”。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考地理必定要考“图”,这是地理学科的特色。在某种意义上,地图可以称得上是地理的灵魂。所以要求学生平日学习时,要用眼看图,用脑记图,动手画图,将各种地理事物在脑海中进行准确“定位”,构建“脑图”,逐步在大脑中形成“经纬网”。脑中有图,在地图上对应知识点,图文结合,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而成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地图,学习地理就会变得轻松、有趣。
3.学会“举一反三”。“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应用能力,也是地理综合性思维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各类题目的基本特征及解答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遇到新问题时,才可迅速确定解决思路。
4.学会自学。教会学生独立思考,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所以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等方法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如果我们地理教师都能把“金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开启知识的大门,发掘知识的宝藏,就会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学以致用。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紧密,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落实到生活中,联系生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6.列表比较。地理学科中有许多知识,学生在记忆时往往相互混淆,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列表比较,找出异同之处,从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以上是笔者对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粗浅认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针对学生情况灵活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终目的在于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真正从学习当中获得乐趣。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所以作为教师,要不断地反思、总结日常教学行为,不断改进和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