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地理 -> 正文

突破教学误区强化地理素质浅论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15:02:07阅读:
字号:|

  突破教学误区强化地理素质浅论

  摘要:本文在突破地理教学误区强化地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论述,对进一步实施地理素质教育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突破误区 地理素质教育

  当前,应试教育的错误观念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影响甚重,为应试教育服务的传统教育学科体系使得地理素质教育得不到正确的位置。传统的地理应试教育偏重于地理知识的传授,在智能和个性健康发展方面,特别是在强化德育渗透和联系社会生产实践方面越发显得薄弱。这样显然不利于新时代对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也难适应于社会现代化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时代要求我们以社会价值观来衡量教育的效益,就是要把地理应试教育机制转化为地理素质教育机制。

  常言道不破不立,只有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突破传统的地理教学误区,才能树立起地理素质教育的新旗帜。

  1. 突破封闭式教学误区。

  现今的地理教学,仍然难以摆脱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误区,即把学生禁锢在教室里,围绕着地理课本、课堂教学、作业、考题和各种复习资料转圈圈。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接触社会科技和生活实际,使得所学的地理知识与实践应用严重脱节。为此,地理教学应该彻底扭转此类现象。

  1.1 变开为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校班集体为主的授课模式中,应该变封闭式课堂教学为开放式教学。具体的做法有:组织学生依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实践观察天象、观察当地的自然与人文地理事象的变化及特征;开展地理要素单向调查;启发学生写地理调查报告和小论文;指导学生收集与地理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和新闻等。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地理知识技能实用性的范围,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开展活动,丰富教学手段。

  在课余时间里,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兴趣小组活动。其形式可以是集体辅导;或举办地理专题讲座;或开展天文天象观察、天气预报;或开办地理小广播、小墙报;或师生一起制作、改进地理教具等。还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工农业生产布局等发展地方经济的小型辩论会,评价当地的环境质量。这样放手让学生参与地理知识应用的实践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技能,而且能有效地扩展 地理教学手段。

  1.3 变换引申,强化地理科学的实用性。

  对于现有的地理教材中理论性强的内容,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工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城市规划等地理科学原理,可以结合实际作适当的引申变换、调整和补充当地的地理事象,做到传授地理知识原理与介绍当地工农业生产布局、发展经济同步进行,使学生深刻体会学地理以致用之感受。

  2. 突破注入式教学误区。

  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课堂教学,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把学生变成了机械式的被动接受者。此种教学误区,容易促使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听课不积极投入,把课业当成负担,每做地理练习就心烦,突破这种教学误区宜于从以下做起:

  2.1 变教为导,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知识的主动性。

  教学的实质应是在教师的点拨下,启发学生合理地从多角度展开思维,从多方面分析问题,引导学生把知识向能力方面迁移和能力向应用方面迁移。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看、去说、去做、去想。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教师只发挥点拨作用。把教学变为导学,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2 强调参与,搞好地理教学的双边活动。

  教学过程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应该努力提供让学生参与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参与教学创造气氛和环境。如让学生演示地球仪上的昼夜变化、演示三球仪、演示天文伞;启发学生进行乡村环境规划设计,模拟工农业生产布局、设计;还可以师生互问互答、师生辩论研讨。通过教学过程的双边活动,不仅能及时地获得地理教学的信息反馈。而且有利于强化学生智能和技能的形成。

  2.3 丰富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心理共鸣。

  地理科学有着丰富多彩的知识内容和广阔的自然天地、人文景观,因此,地理教学有雄厚的直观性基础和趣味性的知识点。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广泛采用现有的地理标本、挂图、录像、幻灯、电影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或自行创新设计丰富多样、切实可行的地理新教具和新模型,使地理教学手段富于变化性。采用直观教学,易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心理上的共鸣,使学生的学习始终保持在积极、自觉、主动的良好状态。

  3. 突破脱节式的教学误区。

  自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计划实施以来,初高中地理教学内容客观上存在着许多重复和脱节现象。又加之初中三年级不开设地理课,人为地造成地理教学内容在时间上的间断状况。这就容易造成初、高中地理教学上的脱节,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中地理素质教育与教学工作。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努力克服脱节式教学。

  3.1 利用连结点,填补间断点。

  尽管初高中地理知识内容有很大差别,但有许多知识上的连结点。如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区域地理特征等都是初高中地理共有的内容。利用这些知识连结点就可以将初高中地理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地理知识的间断点,如系统地理中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等要利用地理知识的连结点进行重点突破和补充。同时对有些初中学习过的地理知识内容,如气候类型、自然带等在高中地理教学时要注意拓宽和加深,以确保地理知识教学的连续性。

  3.2 滚动提高,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连续性培养。

  初中地理知识以区域地理、地理景观的描述为主,而高中地理知识的系统性、理论性及地理概念的抽象性都要比初中地理内容突出。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要注意循序渐进,滚动提高,克服学生“死记硬背”现象造成学习方法上的不连续性。积极加强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地理素质教育的连续性得以强化。

  4. 突破僵化式教学误区。

  传统的僵化式教学,往往使学生对地理知识、地理概念和地理事象只是表面理解。不去追求地理事象的本质,对书本盲目的遵从,思考问题粗心大意等,直接影响地理素质教育的深刻性。

  4.1 解惑除疑,防止思维定势的负效应。

  有些地理事象与学生的原有地理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关,学生往往习惯于采用固定的思维方式,学习时会产生负效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去消除学生用“经验式”的思维定势,纠正错误。例如,在讲述生态平衡原理时,富养池塘中生物量的变化情况,许多学生的思维定势为:池塘中养分增加——藻类猛长——浮游生物量增加——鱼类饵料丰富——鱼类产量增加。这是一个错误的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正确的思维过程纠正错误:池塘中养分增加——藻类猛长——藻类生长与新陈代谢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水中氧气被大量消耗——鱼类因缺氧窒息而死。这样用正确的生态平衡原理亦可排除旧的思维定势的干扰。

  4.2 设计情境,错中悟理。

  僵化式的教学误区是教师仅仅简单地将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往往使学生只能认识“香花”,而不能鉴别“毒草”。因此,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有意识地设计情境,按照学生的幼稚而错误的思维方式,进行演绎推理、论证或直观演示。进而得出错误或矛盾的 结论,使“正确结论”与“错误结论”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激烈交锋。最终让学生自己分析、推理否定错误,走出误区,索取新知识。

  参考文献:

  1.诸亚平等,中学地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8.

  2.丁德潜,中学地理教师手册,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7.

上一篇: 突出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案例”...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