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改革动向看中学地理教学的改革 论文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06-12-18 9:18:11阅读:
字号:小|大
上海从1995年开始恢复地理高考已有4年, 选考地理的考生人数逐年增加,这对地理教学的稳定发展起了 积极的作用,对全国的高考改革产生了很大影响,有些省份也准备效仿。广东省“3+x”方案的出台,明显加 强了地理学科的地位,在全国地理教育界再次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同时,浙江、吉林、江苏、山西四省也将于 2000年恢复地理高考。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师所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我们要重视自己从事的这门学科 ,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之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并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 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地对地理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我国古代曾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作为一个人博学多才的重要标志。受其影响,我国传统教育过多 地限于促使学生重视具体书本知识的学习,即强调知识的记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不重视“学习能力 ”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过多地依赖教师指导,缺乏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具体知识 的获得,忽视知识形成的过程,造成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因此,更新教育观念,首先要在现代教育 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培养学科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并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这首先要求我们在 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在全面准确传授知识的基础上,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质的认识和客观的看法,即让 学生既掌握基本的知识,又能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出现的地理事象;其次,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科学辩 证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使学生由“学会”转为“会学”、“会钻研与创新”,这就要求老师必须由“讲师 ”变为“导师”。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教会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办法是教师用自己正确处理教材的方式和方法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得到学法指导,而不是一般的理论说教或经验 之谈。学习知识,认识事物,必须使自己的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相吻合,具备系统的开放的思维方式,善于从 整体出发,认识系统内外的各种联系,而这种思维的形成,要经过老师耐心细致的培养,所以教育观念的转变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学中努力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树立现代的教育教学观念, 即以发展的主体性为中心,教会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主动地继承知识、发展知识和创新知识,获 得适合自己的发展,从而形成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共性和个 性都得到适时、适度发展的全新素质观。
众所周知,要更新观念,达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就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因为高素质的教师 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但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曾经恢复起来的地理学科地位,再一次陷入 危机,对中学地理教学师资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尽管还有会考存在,但其要求低得多,学生的学习目标也低得 多(多数学生只求合格)。在县级以下的很多学校,初中地理课往往被占用,即使有人上课,也不是专职教师 ,甚至出现过“只要认识汉字就可以教地理”的荒谬观点。在学校每天的课程设置中,地理课排在上午第一、 二节的情况几乎为零。这些都影响了地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从而忽视了对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甚至有些地 理教师不知流向何处!如今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和各种高考改革新方案的出台,提高地理教师 素质已成为紧迫的任务和要求。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地理教师的素质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第一、加 强师德修养,提高思想素质,具备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爱岗敬业,勤于钻研;才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第二、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继续教育能使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产生持久的发展,所以通过博览、 培 训、进修、函授学习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充实和强化教师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各 种职业技能。第三、加强教育研究,提高教研素质。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而持久的工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 断摸索、完善和发展。“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只有走教研结合之路,才能在教学与育人方面有更 大的作为。因此,教师必须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和科研实践活动,形成科研促教的共识,进而提高自身综合素 质。
二、改革教学内容,体现素质教育要求
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的直接载体,是培养学生学科素质的基础,因此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 键。但就目前使用高中地理教材来说,主要强调知识性、继承性,缺少对学生创造与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注 意全面性和系统性,对个性和差异重视不够:引用的事例,资料较陈旧,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不足,没有 体现出地理学科的现实性和实用性,因此,必须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在体现地理学科特点的前提下,以素 质教育为核心,突出地理科学为国家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使学生明确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社会价值、经济 价值等多重价值,更加关注人类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 展问题,反映中国特色。同时规定必修的地 理实验课和实践课,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形成。
三、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相一致的。传统的地理教学,只是把具体的知识要素作为重要内容 来讲授,忽视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分析方法,这样很难使学生提高认识,培养能力,因此教学中要重点分析知识 结构体系,并引导学生捕捉知识要素,使其各得其所,实现要素和结构的有机统一,使学生获得分析、综合、 评比、概括、比较等各种能力。要切实加强地理素质教育,就一定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研究学生的 心理特点与求知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努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意识、能力与 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优化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但教学过程从宏观上看,可以划分为讲授新课和复习两个阶 段;从具体来看,它又包括教学设计、教具的制作或准备、媒体资料的辑录、编写教案、授课、作业批改、考 核等众多环节,每一个阶段和环节都必须认真对待。但当前绝大多数学校的地理教学都只面向会考要求,讲得 肤浅,知识结构分析、能力培养等都不到位,造成 很多学生仍以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高中地理,效果当然很 差。优化教学过程是指整体优化,就是要把各个阶段的教学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赋以特定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加强对各个阶段和环节的质量管理,使整个教学过程变为一种良性循环。在普及电化教育的学校,要充分发 挥现代技术手段或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 与学生的多向交流,使学生对地理产生爱学、乐学的良好氛围,进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达到高效 优质这一优化教学过程的真正目的。
四、改革考试内容,突出地理素质要求
素质教育已成为学科教育的主旋律,但素质教育同样需要考试。目前对高中地理教学水平具有检测功能的 只有会考,但在一些省近几年的会考试题中,过多的是考识记,对全球关注的环保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却 极少涉及,更谈不上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了,这对地理教学的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随着高考制 度的改革,全国恢复地理高考已曙光初显,因此对会考或高考试题的编制也必须深入研究,深化改革。在试题 的设计与编制中,应调整以往识记、理解、综合与运用试题的分值比重;考试内容应面对 现实,贴近当今环境 与发展问题,努力体现地理学科的时代价值,并建立一套以素质教育要求为尺度的考核标准与体系,扭转重知 识轻能力的倾向,也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学地理教学起到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实现地理教育本身的持续发展 。
一、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我国古代曾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作为一个人博学多才的重要标志。受其影响,我国传统教育过多 地限于促使学生重视具体书本知识的学习,即强调知识的记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不重视“学习能力 ”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过多地依赖教师指导,缺乏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具体知识 的获得,忽视知识形成的过程,造成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因此,更新教育观念,首先要在现代教育 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培养学科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并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这首先要求我们在 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在全面准确传授知识的基础上,适时地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质的认识和客观的看法,即让 学生既掌握基本的知识,又能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出现的地理事象;其次,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科学辩 证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使学生由“学会”转为“会学”、“会钻研与创新”,这就要求老师必须由“讲师 ”变为“导师”。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教会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办法是教师用自己正确处理教材的方式和方法 ,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得到学法指导,而不是一般的理论说教或经验 之谈。学习知识,认识事物,必须使自己的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相吻合,具备系统的开放的思维方式,善于从 整体出发,认识系统内外的各种联系,而这种思维的形成,要经过老师耐心细致的培养,所以教育观念的转变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学中努力改变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树立现代的教育教学观念, 即以发展的主体性为中心,教会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主动地继承知识、发展知识和创新知识,获 得适合自己的发展,从而形成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共性和个 性都得到适时、适度发展的全新素质观。
众所周知,要更新观念,达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就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因为高素质的教师 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但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曾经恢复起来的地理学科地位,再一次陷入 危机,对中学地理教学师资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尽管还有会考存在,但其要求低得多,学生的学习目标也低得 多(多数学生只求合格)。在县级以下的很多学校,初中地理课往往被占用,即使有人上课,也不是专职教师 ,甚至出现过“只要认识汉字就可以教地理”的荒谬观点。在学校每天的课程设置中,地理课排在上午第一、 二节的情况几乎为零。这些都影响了地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从而忽视了对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甚至有些地 理教师不知流向何处!如今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和各种高考改革新方案的出台,提高地理教师 素质已成为紧迫的任务和要求。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地理教师的素质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第一、加 强师德修养,提高思想素质,具备奉献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爱岗敬业,勤于钻研;才能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第二、加强继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继续教育能使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产生持久的发展,所以通过博览、 培 训、进修、函授学习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充实和强化教师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各 种职业技能。第三、加强教育研究,提高教研素质。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而持久的工程,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 断摸索、完善和发展。“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只有走教研结合之路,才能在教学与育人方面有更 大的作为。因此,教师必须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和科研实践活动,形成科研促教的共识,进而提高自身综合素 质。
二、改革教学内容,体现素质教育要求
教学内容是实现培养目标的直接载体,是培养学生学科素质的基础,因此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关 键。但就目前使用高中地理教材来说,主要强调知识性、继承性,缺少对学生创造与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注 意全面性和系统性,对个性和差异重视不够:引用的事例,资料较陈旧,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不足,没有 体现出地理学科的现实性和实用性,因此,必须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在体现地理学科特点的前提下,以素 质教育为核心,突出地理科学为国家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使学生明确地理知识的实用价值、社会价值、经济 价值等多重价值,更加关注人类发展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 展问题,反映中国特色。同时规定必修的地 理实验课和实践课,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形成。
三、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相一致的。传统的地理教学,只是把具体的知识要素作为重要内容 来讲授,忽视系统的知识结构和分析方法,这样很难使学生提高认识,培养能力,因此教学中要重点分析知识 结构体系,并引导学生捕捉知识要素,使其各得其所,实现要素和结构的有机统一,使学生获得分析、综合、 评比、概括、比较等各种能力。要切实加强地理素质教育,就一定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研究学生的 心理特点与求知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努力培养他们的地理意识、能力与 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优化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但教学过程从宏观上看,可以划分为讲授新课和复习两个阶 段;从具体来看,它又包括教学设计、教具的制作或准备、媒体资料的辑录、编写教案、授课、作业批改、考 核等众多环节,每一个阶段和环节都必须认真对待。但当前绝大多数学校的地理教学都只面向会考要求,讲得 肤浅,知识结构分析、能力培养等都不到位,造成 很多学生仍以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高中地理,效果当然很 差。优化教学过程是指整体优化,就是要把各个阶段的教学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赋以特定的教学内容和任务 ,加强对各个阶段和环节的质量管理,使整个教学过程变为一种良性循环。在普及电化教育的学校,要充分发 挥现代技术手段或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 与学生的多向交流,使学生对地理产生爱学、乐学的良好氛围,进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达到高效 优质这一优化教学过程的真正目的。
四、改革考试内容,突出地理素质要求
素质教育已成为学科教育的主旋律,但素质教育同样需要考试。目前对高中地理教学水平具有检测功能的 只有会考,但在一些省近几年的会考试题中,过多的是考识记,对全球关注的环保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等却 极少涉及,更谈不上对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了,这对地理教学的发展来说是极为不利的。随着高考制 度的改革,全国恢复地理高考已曙光初显,因此对会考或高考试题的编制也必须深入研究,深化改革。在试题 的设计与编制中,应调整以往识记、理解、综合与运用试题的分值比重;考试内容应面对 现实,贴近当今环境 与发展问题,努力体现地理学科的时代价值,并建立一套以素质教育要求为尺度的考核标准与体系,扭转重知 识轻能力的倾向,也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学地理教学起到一个良好的导向作用,实现地理教育本身的持续发展 。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