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地理教育之窗日本中小学地理课程设置的趋势 论文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06-12-18 9:18:15阅读:
字号:小|大
笔者有幸参加上海市课程教材访日考察团,于1995年3月1日至14日期间,出访了日本的东京,横浜、北海 道、广岛、大阪等地,对正在实施的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有了感性的认识。对地理课程设置的新变化谨作如下 介绍。
日本中小学的课程教材,自1989年以来正在进行规模较大的改革,到本世纪末,这项改革将基本完成。概 括地说,日本中小学课程的改革突出了4点,即①个性化、多样化,②社会化,③国际化,④信息化、情报化。 并注重学生人格与心灵的培养。地理作为中小学课程结构的一门学科,不可避免地在这样一种课程改革精神的 驱动下,进行相应的改革。
首先,多样化的课程结构为地理学科知识的传授提供了多样的渠道。正在实行或将要实行的中小学课程计 划中,反映地理知识的主要科目涉及7门,即小学《社会》,初中《社会》,高中地理历史科中的《地理A》、 《地理B》,理科中的《地学IA》、《地学IB》和《地学Ⅱ》。此外,在初中与高中可灵活性地安排一定的与地 理相关的选修课,以及中小学各学段都有的“特别活动课”。这样一种新的地理课程体系反映在文部省颂发的 《学习指导要领》(类似“课程标准”)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日本中小学的地理课程实行综合化与分科 化的双轨制,在低学段实行综合课程,在高学段实行分科课程,既注重了基础学力中基本文化素质的养成,又 注重个性与特长的发展。整个课程体系如下表:
(附图 {图})
表中“限定性选择必修”指供学生分科时选学其中1门科目的课程。
其次,社会化的课程改革使地理学科知识向人文方面倾斜,并广泛联系社会实际,使学生通过地理学科的 渠道,了解各个层次的社会现象,培养适应社会的技能和人格方面的要求。这样的地理课程大致由三个方面体 现:1.《社会》科目。在这门科目中,地理现象(环境)作为一种社会背景或社会现象来反映,使学生从社会 的角度来学习地理知识和掌握地理技能,所以,日本的《社会》课本中地图得到了重视并强调了地图册在课程 实施中的作用。2.乡土课本。日本的乡土课本以第三级行政区(市、町、村)来编写,普及率特别高,其中以 乡土地理知识占绝大部分,内容涉及位置、范围、人口、自然、土地利用等,甚至还有各种社会设施与机构的 组织与分布等殊为详尽,为学生了解本乡本土提供了极完整的素材。3.社会见习(考察)课程。这是直接接触 社会的含有较多地理知 识的课程。至于利用春暑假考察社会的机会就更多了。
第三,日本中小学课程加强国际化后,地理的课程内容也有了相应的体现。日本教育界认为:21世纪的世 界社会,交往的频率与范围必然加大,各国人民之间不仅要互相了解,更要互相理解,尊重对方,所以课程应 具有开放性,要增强国际性内容。许多课程改革的试验学校在《社会》、《地理》的实施中已注意体现了这种 课程思想。大阪市立扇町高等学校(高中)是试验学校之一,以人文学科为特色,试验班三届学生都安排国际 地理、社会考察活动,曾两次考察了上海、杭州。这样的中学地理课程确是新颖的。
第四,日本中小学地理课程比以往更重视了各种教学媒体的应用。为实现课程信息化、情报化的要求,许 多地方教育委员会编制了教学媒体设备的基本要求手册,其中不乏对地理学科的要求,如枚方市的《中学校标 准经费与设备基准》中明确:各类师生用地图、挂图必须配齐,更新时限不得超过5年,地球仪更新年限为15年 ,对各种地理标本、地理音像资料也有明确规定。有的还备有“多媒体专用教室”。
总之,日本正在建设一个新的地理课程体系,其许多特点对我们的课程改革不无借鉴的价值,同 时,他们 新的课程观念更值得我们参考,使人们能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去思考课程改革与培养21世纪的一代新人。
本刊记者 赵才欣
日本中小学的课程教材,自1989年以来正在进行规模较大的改革,到本世纪末,这项改革将基本完成。概 括地说,日本中小学课程的改革突出了4点,即①个性化、多样化,②社会化,③国际化,④信息化、情报化。 并注重学生人格与心灵的培养。地理作为中小学课程结构的一门学科,不可避免地在这样一种课程改革精神的 驱动下,进行相应的改革。
首先,多样化的课程结构为地理学科知识的传授提供了多样的渠道。正在实行或将要实行的中小学课程计 划中,反映地理知识的主要科目涉及7门,即小学《社会》,初中《社会》,高中地理历史科中的《地理A》、 《地理B》,理科中的《地学IA》、《地学IB》和《地学Ⅱ》。此外,在初中与高中可灵活性地安排一定的与地 理相关的选修课,以及中小学各学段都有的“特别活动课”。这样一种新的地理课程体系反映在文部省颂发的 《学习指导要领》(类似“课程标准”)中。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日本中小学的地理课程实行综合化与分科 化的双轨制,在低学段实行综合课程,在高学段实行分科课程,既注重了基础学力中基本文化素质的养成,又 注重个性与特长的发展。整个课程体系如下表:
(附图 {图})
表中“限定性选择必修”指供学生分科时选学其中1门科目的课程。
其次,社会化的课程改革使地理学科知识向人文方面倾斜,并广泛联系社会实际,使学生通过地理学科的 渠道,了解各个层次的社会现象,培养适应社会的技能和人格方面的要求。这样的地理课程大致由三个方面体 现:1.《社会》科目。在这门科目中,地理现象(环境)作为一种社会背景或社会现象来反映,使学生从社会 的角度来学习地理知识和掌握地理技能,所以,日本的《社会》课本中地图得到了重视并强调了地图册在课程 实施中的作用。2.乡土课本。日本的乡土课本以第三级行政区(市、町、村)来编写,普及率特别高,其中以 乡土地理知识占绝大部分,内容涉及位置、范围、人口、自然、土地利用等,甚至还有各种社会设施与机构的 组织与分布等殊为详尽,为学生了解本乡本土提供了极完整的素材。3.社会见习(考察)课程。这是直接接触 社会的含有较多地理知 识的课程。至于利用春暑假考察社会的机会就更多了。
第三,日本中小学课程加强国际化后,地理的课程内容也有了相应的体现。日本教育界认为:21世纪的世 界社会,交往的频率与范围必然加大,各国人民之间不仅要互相了解,更要互相理解,尊重对方,所以课程应 具有开放性,要增强国际性内容。许多课程改革的试验学校在《社会》、《地理》的实施中已注意体现了这种 课程思想。大阪市立扇町高等学校(高中)是试验学校之一,以人文学科为特色,试验班三届学生都安排国际 地理、社会考察活动,曾两次考察了上海、杭州。这样的中学地理课程确是新颖的。
第四,日本中小学地理课程比以往更重视了各种教学媒体的应用。为实现课程信息化、情报化的要求,许 多地方教育委员会编制了教学媒体设备的基本要求手册,其中不乏对地理学科的要求,如枚方市的《中学校标 准经费与设备基准》中明确:各类师生用地图、挂图必须配齐,更新时限不得超过5年,地球仪更新年限为15年 ,对各种地理标本、地理音像资料也有明确规定。有的还备有“多媒体专用教室”。
总之,日本正在建设一个新的地理课程体系,其许多特点对我们的课程改革不无借鉴的价值,同 时,他们 新的课程观念更值得我们参考,使人们能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去思考课程改革与培养21世纪的一代新人。
本刊记者 赵才欣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