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改新理念下的地理教材的几点认识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06-12-18 9:18:19阅读:
字号:小|大
我们初一使用的中图版七年级地理实验教材与原教材相比,不管在思想上还是在内容上、不管在教材的编排体系上还是在细节的处理上、不管在对教师的要求上还是对学生的培养上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在使用该教材后,作为一线的地理教师,我认为在如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突破:
1.“以人为本”,不遗余力推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就是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一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视为根本,这是当前十分重要的课程理念,也是课程设计和课堂设计的根本落脚点。因此该教材一改过去生硬和冷冰冰的面孔,增加对学生的亲和力,大量引入“探索”、“思考”、“读图”、“实验”、“实践”、“比较”、“讨论”、“计算”、“拼图”、“绘图”等活动,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同时该教材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出发并体现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思考和参与研究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从地理的角度对某些日常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在学习活动的设计上提倡主动的、建构的、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变教材为“学材”,学法指导贯穿始终
新地理课程标准为此专门把“改变地理学习方式”作为六大理念之一,旨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要达到这一目标,教材设计非常重要。而过去的地理教材编制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精选那些确定的无疑的知识或理论,教材对学生来说,成了一个权威知识发布的载体。这种只吸收确定知识的教材编制原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启发学生质疑、求异的心理取向,而这种敢于质疑、求异的心理取向,正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含。因此该教材不再按照系统地理的方式组织教材,而是让学生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和未来可能的生活最为贴近的内容,将开放式的设计、学法的指导作为教材编写的基础。例如对于中国四大区域来说,过去多是每个区域都要讲一遍,生怕丢掉哪一区域,而该教材只讲南方地区的长江沿岸地带,让学生学会区域学习的方法,其他各区域,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自学;例如每一节
教材出现了“学习指南”、“阅读提示”、“复习题”,从而使学生迅速地把握重点和难点,做到有的放矢;例如该教材“读图”、“绘图”、“计算”、“比较”、“讨论”等活动及部分“阅读”,其实就是地理的学习方法,这体现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思想。
3.“课题”导向,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课题”的引入是该教材的最大创新。七年级两册教材共七章,精心设计了七个课题,每一课题都有相应的主题,既是与相对应的本章知识内容的延伸,又从不同角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教材的每一课题都详细地介绍了研究方法,研究时间的长短与相关内容学习同步;为了让学生自查课题研究进度,教材还专门设置了“检查进度”小栏目,从而使课题研究与教材内容的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避免了形式主义。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得到了很大的施展,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思想素质不断升华。如课题1—4主要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课题5主要培养学生利用已有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题6、7主要训练学生学习区域的方法。
4.“探索”为引,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探索”活动导入新课是该教材的一大特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地理教学中,只有一开始就吸引学生、让学生有探究到底的欲望,这样的教学课堂才可能成功。该教材在每一节内容的开始,都精心设计了与本节内容密切配合的“探索”活动。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因好奇一步一步深入,因豁然开朗又得到极大的满足,因满足而激发无穷的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地球和地球仪”一节的探索活动,借用在桌面和伞面移动图片的对比,让学生领会地球的表面和伞面的相似之处,激发学生兴趣;如在“中国的地势与地形”的探索活动中,通过读图探究倒淌河的名称,巧妙地引出中国的地势特征;如在“长江沿岸地带”的探索活动中,通过观察长江沿岸地带夜晚的灯光分布图、找出主要城市,学生在极大的兴趣中体会到了区域内部的差异。
5.“活动”为线,方式多样,体验学习
“活动”众多是该教材的又一大特色。除“探索”活动外,教材的正文内容还出现了“思考”、“读图”、“实验”、“实践”、“比较”、“讨论”、“计算”、“拼图”、“绘图”等活动。这些活动串成一线,形式多样,既有学法指导的,又有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教育的;既有服务于学生学习课本知识的,又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活动主要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来处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参与的活动,他们都将以引导者和主人的双重身份进入探究式课堂。例如,在学习我国的季风气候时,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引出主题:我国的季风气候,引导学生主动提出季风问题。然后提问:夏天我们到河边去玩,白天与夜晚时河水的温度一样吗?白天打开窗户有什么感觉,冬天打开窗户有什么感觉,为什么?再通过必要的实验,使学生感觉到季风的成因。结合教材的思考活动“郑和下西洋,为什么安排在冬季启程,夏季返航?”讨论。再让学生进行穿珠子的比赛:冬季风-羽绒服-笑脸;夏季风-洪涝-疾病;季风-妈妈-保湿化妆品;季风-嫩江-滑冰-游泳等。通过师生互问、生生互问、现场实验等多种途径,相互启发生成新的知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
习的主人,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方式本身的多样性,进而完成知识、能力在集体中迁移和再生。
6.地图、图片翔实,色彩变幻,吸人眼球
一本好的初中地理教材,除了在体系的安排上独具特色、在内容的处理上独具匠心,还必需具有可看性和可读性。该教材在这一方面处理得非常好。以七年级教材为例,教材至少一半的版面被地图和图片占据,且图片精美有代表性、地图种类丰富色彩对比鲜明,图号用“A、B、C、…”等字母代替,简单明了,既体现地理学科的特色,又让学生爱不释手、留连忘返、长看不累、百看不厌。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