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论文 让我们更加和谐
让我们更加和谐
——论师生关系与德育工作的相互影响
转眼半个学期已经过去,回顾前面的德育工作,我觉得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德育和知识教育工作的实施都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关系,更好的组织教育。师生关系是一种动态的关系,每一个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着不同的表现。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进,师生关系在现今条件下面临并呈现出各种新情况需要重新审视与研究。
从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应试教育背景下的主从型师生关系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应当是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等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 我认为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教师应该做到:
一、 以理服人,塑造和提升现代教师人格。
教师的人格对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江泽民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上深刻地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 、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人往往是他的老师。“亲其师,信其道。”现代教师人格,内在地规定了教师应成为学生政治思想的领路人,道德品质的塑造者。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若不重视自身思想品德修养,在言行上出现双重人格,学生对教师关于做人的教诲就难以信服,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正如孔子所讲的那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 。”作为一名教师要管好自己的学生,首先要管好自己,自己要以身作则,起到表率的作用,在学生面前要树立榜样。
这样,教师处处从严要求自己,学生对教师也会产生一种信任感,从而自己也会从严要求自己,这样一来,会不自觉地把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从而达到和谐的关系。
二、课堂上多些微笑,多实施“探究性学习”为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
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还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教师脸上的表情是课堂教学中的“晴雨表”,如果教师脸上表情呈现出严肃,那么学生会有一种畏惧心理,他怕上课教师提问自己答不出而受到教师的批评,从而使课堂活跃气氛很难上来,教师上课感到吃力,学生听课也感到吃力,这样一来,教师既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又不能调节师生关系的和谐。反之,如果课堂上多带些微笑,“探究性学习”为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创设宽松、活跃、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身心放松下来,得以改变在课堂上不爱问、不想问、也不知道问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学生在宽松的、无责怪的氛围中,才能勇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树立“人人平等”的思想,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人人动手”的条件,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创设轻松活泼的校风和人际关系,才能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学生在学校的课堂上,不仅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个人的长处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学生的胆量也会逐渐变大。而且进一步促进了师生关系健康和谐的发展,最终达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目的。
三、遇事要有耐心,不可心急。
现在的学校教育主要是素质教育,而不是为了考试的应试教育,学生个性多了,共性少了,这样一来,难免会出现一些违犯校纪校规的学生。怎样来对待那些经常违纪的学生呢?这就需要教师的耐心;千万不能过急,否则会出现“欲速则不达”的局面。结果只有师关系越来越僵,越来越复杂。如以前我教的学生中有一个叫夏斌,该学生是个脾气较大、有点不服管的孩子,而且脾气比较强,但该学生有一个优点,就是在体育方面有特长,曾在校运会上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绩,对此,本人从几次教育失败的教训中总结出:对待这样的学生需要根据他的特点,要拿出比别人更多的耐心,因此,本人是先叫他到房子里,跟他谈心,先肯定他的优点,鼓励他去发展自己的优势,而后把谈话的语调变得轻松自如,把讲道理变成聊天式的谈话,使他那紧张的心得到放松,使他那种厌学的情绪得到控制,并且在本人的帮助和教育下,他不仅和本人的关系变得很融洽,而且学习成绩相对于开学时有所进步。 试想,如果当时不采取持久战耐心的教育,而只是一味地强调严紧的话,那么效果可能没现在那么大的局面,师生关系也不会如此融洽
四、树立正确学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育能否真正地促进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教育是否使个体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个体能否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持一种怎样的学生观及如何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中两个最主要的因素,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是未来社会的主人”的学生观。因为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我观念、自尊心,有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追求和个性等主观意识。在这种主观意识的支配下,个体不是消极、被动的被外界环境机械地决定,而是具有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自主行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无从谈起,因此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要始终以学生发展为起点,以学生发展为归宿。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其次,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我们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丝毫不意味着低估、忽视或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加强。离开了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不可能自发形成,甚至可能迷失方向。不过,教师的 “主导”,不是“主宰”,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尤其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使学校教育和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谐地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促进个体的发展。再次,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美国著名教育学家卡尔·罗杰斯在《给学习自由》一书中说:“在学习开始,教师的职业能力和渊博的知识,课的组织,视听工具的使用和教学程序的决定,讲座质量的高低和参考书的多少,全不相干,尽管这些因素在某一时刻是有用的,甚至是有益的。但是学习不靠这些,学习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靠这关系之中的态度。” 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培养,对提高其全面素质,起着关键作用。实践也表明师生关系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效率及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都产生极大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自己的德和才影响教育学生,把传授知识同思想启迪、陶冶情操、心灵塑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协调发展。
这几年来随着学校德育工作的展开,每学期我们每位教师都要与某一位学生结成对子,进行各方面的帮助,经过几年的经验,我觉得我们对待学生时应注意:
(1)关心了解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过去和现在,了解优缺点和内心世界。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表现、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学习、身体、家庭环境等情况,才能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和特点,找到合适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尊重信任学生。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首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现其特点。其次要创造条件给学生表现特长、发展兴趣和爱好的机会。再次是教师要信任学生,尽管学生有这那样缺点,但心灵深处都隐藏着自信心的渴求,即使是差生,也有自身的闪光点,要善于捕捉,发扬光大。
(3)严格要求学生。“不要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对学生的缺点姑息迁就、文过饰非,就会贻误学生。当然,严格要求要合理、适度,做到严慈相济、严中见爱。一是要求有利于学生道德、智能、身心和审美情趣的发展;二是要求必须是善意的、真诚的、同志式的:三是现实的、学生能够做到的。
总之,对学生的德育工作是我们更好的深入教育的前提,没有道德和情感的熏陶,学生就会变得难以管教。而要顺利进行德育工作,我们必须和学生结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否则德育工作必定难以实行。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为创设我们美丽的校园,为了培养出更多对社会有益的人才,更加努力吧!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