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 谈 班 内 分 组 教 学
也 谈 班 内 分 组 教 学
各个学生的先天素质、教育影响和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上也存在明显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差异,采用传统班级授课制的教学方法,很难顾及不同层面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应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实施有差异的分组分层教学。???????
一、班内分组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因材施教理论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就是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特点,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分层教学就是依据这一理论,要求教师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在面向全体前提下照顾少数,对学生的差异赋予不同的要求,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与提高。?
2、个别差异理论
教育心理学认为,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各人在认知结构、认知能力、兴趣、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学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学生在掌握同一知识时有快有慢,有好有差。班内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在智力、非智力因素、现有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中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从不同的学生的差异中寻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二、班内分组分层教学的特点
班内分层教学的特点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的加强对不同类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班内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体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形式上交替运用班内集体、分组和个别辅导等形式,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是很有效的。????????
三、班内分组分层教学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的主体是学生。教学过程是建立在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基础上的。教学中,从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差异,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启发他们自觉地学习,积极地思考,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2、主导性原则
由于一个班级有五、六十名学生,他们不但存在差异,而且在不同时期存在差异的程度也不同,不同班级学生群体的差异不尽一致。因此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区别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期,及时灵活地调控自己的教学安排,使各类学生得到的帮助与他们的个别需要相适应。
3、鼓励与激励性原则
分组分层教学就是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目标差异和发展基础的差异,关注发展每一位学生的潜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激发学习的欲望。所以在实施分组分层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对后进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中等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优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四、班内分组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
1、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班内分层教学的前提。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和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的因素,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划分成A(优)、B(中)、C(差)三个层次(此层次是动态的),然后把三个层次的学生再划分几个小组。每组4—6人,并且从中选出一名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组长,各组学生总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基本上处于同一层次。排位置时首先让C层坐在中间,并向学生说明,这种情况和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测试,如果发现A层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还不如B层中的某些学生,就把A层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层,而将B层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层。同样,C层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层,B层学生成绩退步的学生也可以调换到C层。分组分层后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教师上课辅导,有利于批改作业,有利于学生信息的反馈,充分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向和归宿点,也是评价、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是实施班内分层教学的保证。根据教材、课标的一般要求和各层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设计、制定出分层次的教学目标,使目标的难易程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既可以实现又不是轻而易举。教学目标的分层包括长期目标分层、阶段目标分层、课时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应遵循以下指导思想 :
低层学生采用:降低起点,补缺补漏,扶着上马,多方鼓励;中层学生采用:课标要求,夯实基础,分步前移,反馈回授;高层学生采用:灵活运用,主动出击,拓宽思路,提高能力。长期目标分层则是对哪几组培养良好的记忆储存习惯,提高注意的稳定性、持久性;哪几组提高归纳、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哪几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路、能力等。阶段目标分层则是这几组这一阶段力求掌握哪些知识点,哪几组又应结成怎样的单元知识网络。对课时目标分层,先是对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分层,然后对本节课应培养的能力分层:对哪一(或几)组培养机械记忆能力,对哪一组培养观察分析、思考综合能力。
一般课时目标分层大致归纳有三类:
基础目标:课标最基本要求,适于低层学生;
中层目标:课标所有要求,适于中等学生;
高层目标:适当拓宽课标要求,适于优秀学生。
3、备课分层
确定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后,还应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不同层次的课堂提问、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在进行分层备课时尽可能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处理好同步教学和分层教学的关系
4、施教分层
按照分层备课的教案进行实施,做到对A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C层学生则要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5、辅导分层
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A、C层次学生的辅导。对C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A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知识竞赛、讲座等,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A层次的学生帮助C层次的同学,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7、评价分层
评价分层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本做法相似于分层练习。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测验时试卷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必做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C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A、B两层学生不易满足,激发其求知欲。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