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多元化教学形式引导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以多元化教学形式引导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摘 要: 在信息化教育时代,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教育者希望探究出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有效促使学习者主动进行知识建构、终身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就文学课程的学习而言,激发学习者对知识进行主动建构的有效手段是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关键词: 主题式;问题式;情境式;行动式;多元化教学;学习情绪、气氛
面对新的教育形势与教育理念,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教学模式探究的热潮。而无论何种模式,其建立的前提必须是能够有效调动学习者的学习情绪,激发其主动对知识进行建构。以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为例,经过近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笔者认为,就文学课程的学习而言,应该尽可能采用多种形式辅助教学。
一、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不 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学习过程中借助于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2.后现代课程理论
这是由美国的小威廉姆·E·多尔提出的当代最新的教育理论。这一理论大胆有效地将怀特海过程思想(被建构主义理论者称为“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的后融通思想有效结合,主张将“科学的理性与逻辑、故事的相像力与文化,以及精神的感觉与创造性”结合起来,创造一种“没有人拥有真理而每个人都有权利要求被理解”,具有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和严 密性特点的课程范式,侧重教学与学习的过程而非结果。在这一课程理论中,教师是学习者社区之中的一个平等的成员,在学习中具有引导、领导的作用,允许学生和教师在会谈和对话中创造出比现有的封闭性课程结构所可能提供的更为复杂的学科秩序与结构,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原因性的,而是转变性的;课程不再是跑道,而成为跑的过程自身;而学习则成为意义创造知识建构过程之中的探险。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学生自身具有学习的能力,当其负责任的参与学习时,就会促进学习,涉及学习者个人的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学习。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关键是尊重学生心理感受,培养他们的学习情趣,使其能有效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自主参与学习。
4.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具有情境性,而且是被利用的文化背景及活动的部分产物,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自80年代末以来,情境学习已成为一种能提供有意义学习并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的重要学习理论。情境学习强调,知识必须在真实情境中呈现,即在以规范方式包含知识的真实场景和应用中呈现,以激发学习者的认知需要。同时,学习还需要社会性的交互作用和合作,这既是情境学习的重要组成成分,又是情境学习环境产生的重要前提。
5.研究性学习理论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是以问题作为探究学习的载体,通过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学习研究情景和途径,让学生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并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因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
6.行动学习理论
行动学习理论提出学会学习是个人发展中的最重要的因素,它建立在科学的观点上,强调人类的行动、自我发展和小组中的学习,以及组织的周遭环境;强调个体经验对学习的意义,强调在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即能知道、能行动,又能从深刻的反思中获得经验的提升,是个人通过反思与体验过程获得成长性的发展;是在小组的合作中实现的“做中学习”与“思考中学习”的有机组合,小组内的情感互动起到推进和提升个人反思体验的效果。二、教学模式改革中应用的多元化教学形式
1.主题式教学
主题式教学不再遵守传统的篇章教学或者单元教学习惯,也不再受传统的课时限制,而是每次课针对不同的作品,选择重要知识点设立一个主题,以专题讨论分析的形式使学生在理解作品重点内容的同时,把握主题,更重要的是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例如,学习曹禺的话剧《雷雨》时,笔者没有选择对整个剧本进行学习,而是设立了一个主题——《雷雨》主要人物的再读,并以此为切入点,使学生在把握人物的同时,达到对整个作品的理解与把握。主题式教学的创新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打破了传统的课时限制,课时由任课教师自己驾驭;一是打破了传统的篇章或单元教学习惯。好处是主题更为集中,对具体问题的探讨能够深入,有利于对学生具体思维方式的引导。
2.问题式教学
问题式教学就是在主题确定后,围绕主题设置若干小组讨论题,以问题启发学生从不同侧面对主题进行理解分析,以小组讨论、代表回答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个人的积极思考和小组成员的热烈讨论解决问题,注重师生间、生生间的有效互动。例如学习余华的作品《许三观卖血记》时,这样引导学生:(1)许三观一生共卖了几次血?每次都因为什么?(2)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3)你认为小说哪一部分最能震撼你的心?为什么?(4)作品中多次出现“许玉兰说”、“许三观说”,这体现了作家叙事上的什么风格特点?(5)以许玉兰生孩子那章为例,分析作品的写作特点……
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习者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引发学习者主动热烈地讨论,同时也有助于学习者对整个作品的把握与理解。
3.情境式教学
这里的情境包括两个方面:(1)真实的时空情境;(2)虚拟的教学情境。真实的时空情境: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自读自讲篇目萧红的《呼兰河传》,带领学生到呼兰河畔的萧红故居参观,以真实情境的实感辅助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虚拟的教学情境如:在学习鲁迅新编历史题材小说《铸剑》之前,先带领学生到哈尔滨话剧院观看话剧《眉间尺》(《铸剑》的主人公);在对《雷雨》中主要人物进行再评价之前,以播放电影片段的形式让学生对剧情有个简单的回顾。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