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师素质的提高
中国教育改革与教师素质的提高
摘要 具备新型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业务技能和热爱学生的品质等综合素质高的教师才是高素质的教师。
关键词 中国教育 教师素质 提高
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必须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切实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素质教育,以适应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至关重要因素。怎样才算高素质的教师呢?一般来说,应该具备新型的教育理念、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业务技能和热爱学生的品质等综合素质高的教师才是高素质的教师。
一、具备素质教育观
新世纪的人才必须掌握现代化科技的最新成果,必须具有较强的创造力和适应性。美国哈佛大学原校长普西曾经深刻地指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之间的分水岭。我国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学生负担之重,超过其他任何国家的学生。学生的创造力被束缚在考试的枷锁下,教育体制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未来发展的最大因素。所以教师首先需要从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下切实转变过来,要真正把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作为教育的重点,使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不断地和有效地更新所需的科学知识,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去创造性的工作。改变现在传统的理论灌输教学模式下学生动手能力差,不受企业欢迎的局面。
二、具备高尚的师德
师德是教师的能力、人格、价值观构成的综合体,其核心内涵是服务。古人云:“无德无以为师”,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政治思想素养和人生价值取向,会直接渗透到对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必须在自己的道德、情操、品行和作风等方面给学生作出好的榜样,起表率作用,必须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让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对学生起一个潜移默化地作用;教师必须具备忠诚教育事业、精心施教和团结协作的学识和风范,以自己的热情和学识影响和教育学生如何去求知、如何去做人;教师应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人常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该以身立教,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引导学生,深入学生思想、行为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学生的成长,教会学生做人做事。
三、具备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水平
“德高为范”固然重要,但学高才能为师。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对教师的学问、业务技能要求高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多方面、多层次人才为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也应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首先,既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同时要转变教育观念,摈弃传统陈旧的教法,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法、心理学等基本理论,并将其有效地、创造性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其次,要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收集报刊杂志、网页等各方面有关资料,充实到教学中,以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只有这样在授课时才能旁征博引、游刃有余。再次,会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会制造课件和网页,使学生能够感受先进科学技术带来的新气息和新变化,能够在音、像、图、画中生动形象、快乐中学到知识。总之,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创新、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教师要不断的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和敬佩,成为一代名师。四、具备热爱学生的良好品质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教师爱学生就是对学生尊重、理解、信任,与他们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教育劳动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有理想,有情感,有意志的活生生的人。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护,关心和尊重。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能够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赖与爱戴,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为学生接受教育奠定情感基础。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当一个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观察和体验到教师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谆谆教导,完全是为了自己健康成长的时候,就会尊敬教师,对教师产生感情,并转化为乐意听从和接受教师讲的道理,努力把教师的要求,化为自己的行动。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感情,态度冷淡,甚至随意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厌恶和反感,形成"逆反心理"。一旦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抱敌对情绪,实质上就是宣告教师教育的失败。因此,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爱的暖流,学生才会把教师看作是良师益友,愿意谈自己的真实思想,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工作才有实效。
教师爱学生从表面上看是师生之间的爱,实际上它表现了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爱。教师对学生爱得热烈,深沉,是激励学生追求真理的重要精神力量,学生一般都是从教师教育自己的过程中来逐步认识社会的。当一个学生受到教师的爱护和关怀,得到良好的感情体验时,才会逐步使他们懂得,应如何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去对待别人,学会关心集体,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正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的基础。
教师热爱学生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形,教师热爱学生,受到学生的信赖与爱戴,学生往往把教师的爱转移到这个教师所教的知识上。所以,教师真挚的爱,是激励学生探求知识,追求真理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始终以热情、诚恳、真挚的态度对待学生。一旦发现学生表现积极性和创造性品质时,要热情地加以肯定和鼓励。要满腔热情地做差生的思想转化工作。要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思想变化和精神状态,了解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把关怀和温暖及时输送到他们的心田,才能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建立起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形成有利于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良好的教育环境。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