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正文

中学历史自助式“学案”教学法尝试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2 12:13:22阅读:
字号:|

  中学历史自助式“学案”教学法尝试

  内容简介:自助式“学案”教学法,以“学案”为先导,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既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的包办教学模式,又要克服“开放式”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学案”以实用主义为原则,以当前教学实际为出发点,力求知识与能力并重,素质与应试兼顾。“学案”倡导教师与学生并重,老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学案”,从基础知识结构的掌握、解题技能的培养到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对学生学习进行系统的指导。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在此基础上突出个性和创新,通过师生的教学互动,达到共同提高。

  关键词:历史&学案&教学法

  正 文:

  一、从教案到“学案”

  设计好教案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传统教案教学普遍存在两种倾向:一是教学的单向性,即以老师和课本为中心,更多考虑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完美,而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二是教案的封闭性,即教案是老师自备、自用,没让学生参与,缺少公开性和透明度,学生在课前对老师的教学意图无从了解,上课只能被动学习。在当今教学改革中,又出现另一种极端: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地位,只注重课堂的“活跃”场面,而忽视教学的最终效果,一些课堂教学改革搞得“轰轰烈烈”,最后却拿不出实效。其原因在于只看到学生自主意识强,而忽视自主能力弱的现状。要认识到教学法的核心是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才是关键,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老师的指导。为此,笔者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革为逐步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助式“学案”。

  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必须把教学重心由老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用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学案”来沟通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增强了教学的民主性和双向交流性。具体做法是: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考试的要求,编制出指导学生每一课时助学方案,称之为“学案”,通常要提前一周印制完成,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借助“学案”自主学习,初步掌握基础知识、概念、理清知识线索,并尝试用掌握的知识解答“学案”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能力训练或讨论交流,并在“学案”上作相关的学习记录。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内容,就可以先学习掌握;剩余部分在课堂教学讨论中解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学案”还鼓励学生在自学中探索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又反过来促进老师的教学。

  二、“学案”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学案”的 编制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技能到理论及运用逐步加深。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不同层次目标指导进行自主学习。笔者在教学中的“学案”尝试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知识结构、基本线索:包括学科整体知识结构、单元或章的知识结构、各节基本结构线索,它是学科知识的基本框架。通过知识结构、线索分析,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宏观认识。就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现状,不可能自主地对知识体系、线索进行较完整的概括,一般先由老师拟定一个知识系统框架,适当留出部分让学生做学习笔记,根据学生能力水平提高程度,逐步增加学生概括的份量。

  基本史实概念和观点 :基本史实概念的识记、理解和掌握是学好历史的基础。根据每一节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自学指导,通常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事件起因:如背景、条件、原因、目的等;二是事件内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项、过程、标志、特点等;三是事件的影响:如性质、作用或影响、意义、经验、教训等。将这些要素分点列出,后面预留空格,作为学生自学笔记。学生以此指导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教材相关内容加工浓缩,整理记录在“学案”相关条目上,巩固掌握知识的效果。 如鸦片战争:一、背景原因:1、国内:①经济:②政治:③思想:2、国际:①工业革命:②殖民扩张:3、直接原因:①鸦片走私:②禁烟:二、过程:1、……运用能力训练 :运用能力训练是检验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运用能力首先体现为对各种历史问题的分析解答能力。能力训练的方式一般采用近几年来各级考试所涉及的题型,包括直接选用例题和老师自己设计题目,根据各节不同情况也可以设计其它训练形式。训练内容以本节内容为中心,适当联系其它章节相关内容,或中外历史事件的联系对比,在强调综合学科能力的今天,要尽可能多设计一些跨学科综合能力训练题。运用能力训练应体现难度层次的递进,学生自学时按照自己能力水平,不同程度地完成训练 。如中华民国成立一节设计问题:1、帝国主义干涉辛亥革命的原因?2、由公开干涉转为“中立”原因?3、袁世凯上台的原因?4、对临时政府承认不平等条约的认识?5、民国行政区与现在有何不同?6、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成败?……

  探究、反馈和讨论:从创造力开发的角度看,提出新问题比解决旧问题更具深远意义。在“学案”的最后预留一部分空间,作为学生自学中探究、反馈和讨论的记录。一方面,学生自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提出各种不同的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启导学生探究:①提出掌握某一部分知识的新技巧;②探索知识的综合联系,设计问题并解答;③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社会问题;④发现教材、辅导资料、试卷甚至老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质疑;⑤提出推理或假设,引发辩论;⑥提出相关研究性学习课题,并设想初步研究方案等等。学生可以把自己发现或设想的新问题记录在“学案”上面,在课前或课堂上提出,供师生在教学中交流、讨论。

  三、“学案”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基础知识的助学与检查:强调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同教师的辅助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教与学契合互动。首先,可根据不同情况,适当给学生一部分时间,自学预习中没完成的内容。接着,采用提问等方式,让一些学生根据自学所得,对本课各部分知识进行简单概述,并阐述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会。老师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学习能力状况,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的偏差;另一方面又可发现一些同学独特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加以启导和推广。如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学生概括为:1、主观:中共不成熟-右倾-放弃2、客观:中外联合-国民党背信3、教训:领导权-武装。这是一种很简便高效的学习技巧。

  运用能力的检查和指导:采用问答、探讨、辩论等方式进行运用能力的训练。先让一些同学上来解答“学案”中的思考训练题,再让另一些同学加以补充或评价,要充分发挥教学的民主性,在一些问题上引导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和论据,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交流、辩论,互相促进。同时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要适当进行点评总结,在传授解题方法技巧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总结经验,把学生积极的开拓性思维引入正确轨道。如:对南京临时政府承认不平等条约的认识,学生有认为是“卖国”、有认为是“策略”等等。学生从时代背景、中国各政治力量性质及实力的对比,进行分析讨论,从而得出较为正确的结论:既不能说是卖国,也不是正确的策略,而是反映了革命派没有认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创新和研究能力的开发:指导学生以本课学习的内容为中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是课前在“学案”中准备好的,也可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感发现、设计的。具体操作可参照上述能力训练的方法。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不要急于解答,可先反问学生:如何想到这个问题?思路或目的是什么?接着,让班级其他同学讨论、回答,再由设题同学说明,到适当的程度,老师才介入讨论或指导、点评。对学生提问题要从创新、求异、实用方向加以引导,给予正面鼓励。一些复杂性问题在课堂没能完成的,可留到课后继续讨论,有的还可作为研究性学习课题,指导学生课余钻研,参考相关资料或进行实地调查,撰写课题总结或小论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层次。如在学习美国内战部分,学生提出:美国是最早实行“一国两制”的国家。老师问:为何得出这一结论?学生指出内战前美国南北两种不同制度矛盾的史实。老师再鼓励其他同学发表意见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老师还适时提示:从背景、形式、内容、影响各方面来分析,中、美的“一国两制”有何异同点?在组织讨论的基础上,老师进一步联系高考试卷中契丹实行“两制”的材料题,指导学生初步得出认识:“两制”不局限于什么国家、什么时代,它是由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决定的。这一问题要完全弄清,需要深入研究,就以“中美‘一国两制’之比较”为题或学生自己命题,作为研究性课题,指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研究,撰写研究报告或小论文,进行竞赛评比。 四、“学案”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具有可调节与兼容优化性:“学案”教学程序的操作,可根据各堂课具体教学内容要求进行调整。教学中,要求老师、学生都要及时做好教学笔记,课后进行总结。“学案”兼容了师生在教、学中的智慧和才能,老师根据每一课时教学实践,修改、优化“学案”的知识结构;调整运用能力训练题,把学生设计出的或收集到的创新性题目编入“学案”;追踪学生探究问题的新趋向,及时进行指导和总结。学生借助“学案”,而不拘泥于“学案”,可以从老师、同学的教、学中,吸取先进经验,又可以发挥自己的思维个性,通过教学互动,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经过教学实践、总结的不断反复和提升,进一步优化“学案”结构,优化课堂教与学的过程。

  “增效”而不“增负”:当代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素质能力为核心,以不增加教师、学生负担为前提。从“教案”到“学案”的改革,在起步阶段,教师要组编整套“学案”,工作量大,困难多;学生要借助“学案”自学,做好学习笔记,可能一时不适。但经过一阶段实践适应后,教师备“学案”只需在新模式下稍加调整,工作量减少。学生学会了使用“学案”,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学会高度概括技巧,可以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能力结构,提高学习效率,实际上减轻了学习负担。随着实践的深入,师生之间教与学的关系就更为融洽,以后的教、学就更为轻松自如。

  “素质”与“应试”兼顾:教学改革特别是要处理好素质教育与应试的关系,“学案”教学法正是力求从最大限度调整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几年来的“学案”教学改革的成效也说明了这一点:笔者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明显提高,课堂思维活跃,学习探讨气氛浓厚。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与历史相关的研究性课题取得突出成果,历史小论文在各级竞赛评比中频频获奖。在各级标准化考试中取得明显成绩,历史会考优秀率、高考上线率都接连取得历史性的突破。

  当然,“学案”教学法的探索仅仅是一个起步,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吸取更多先进经验加以改进,希望历史教学界广大同仁不吝赐教。

上一篇: 中外教育行政监督比较研究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