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正文

中学调查报告论文 浅谈研究性学习中的课堂讨论及其实施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2 12:13:23阅读:
字号:|

  浅谈研究性学习中的课堂讨论及其实施

  摘要:课堂讨论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和途径,它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热情与兴趣,提高课程的实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利于缩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1研究性学习中的课堂讨论的重要意义??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各门学科的教学尤其是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得到大量的运用。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中,为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促进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我们使用这一方法,并在实践中认识到具有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学的课堂教育,应当是一个师生的互动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能动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实际上就是带领作用、引导作用、指导作用、启发作用、点拨作用、示范作用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得好:“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只有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学中,我们使用课堂讨论这一形式,克服了教师单向灌输的教学方式的弊端,变封闭教学为开放教学,将学生由被动听课转化为主动学习,增强学生学习这门课的主体意识。因为从准备讨论稿到最后的发言,学生成为“主角”,尤其是学生们围绕讨论的内容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讨论,甚至解答,能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生动活泼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学习局面。从而使学生参与教学的意识大大增强,其主体地位得到体现。??

  (2)课堂讨论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热情与兴趣,提高课程的实效性。由于左倾的影响,长期以来,人们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有误解,将其当作僵死的教条。这种现象反映到高校里,具体表现为:学生对政治理论课学习不重视,不感兴趣,厌学的情绪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看成是假、大、空的说教课。我们通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讲台上,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有的学生在开小会、看小说、做别的科的作业、玩手机、听随身听……这样上课的结果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理论,不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尤其是教师所讲的理论与现实之间有反差时,甚至引起学生对理论的反感。比如: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先富与后富、先富带动后富的关系等问题。但是,通过开展课堂讨论,把这种思想作为问题提出,让同学们把想讲的、该讲的都讲出来,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便于解决他们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以事实说话,以理服人,这样学生心中的疑惑就会消释。这不仅引发其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兴趣,调动了学生“我要学”的积极性,而且,针对学生提出的有困惑现实问题加以理论教育和引导,会使我们的教学更加符合实际,提高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实效性,有利于提高整体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头脑”的目的。??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实施课堂讨论这一将学生由被动听课转化为主动学习的有效措施的过程中,强调学生把学到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它要求学生去发现学过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对学到的知识有更深切的体会,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学生通过收集资料、社会调查、写作成文等亲身实践,可以亲身体验社会,了解科研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知道除教材处,还有很多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比如,在课堂讨论前的准备阶段,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阅读有关??

  参考文献资料并认真加以思考,这对学生掌握独立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方法,提高其重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培养其自学能力显然是很有帮助的。在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之后,认真思考、准备发言稿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组织课堂讨论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同时,组织课堂讨论无疑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在公众场合正确表现自己的能力,此外,如果在讨论过程中对某一问题发生争论,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辩论能力、应变能力等。??

  (4)有利于缩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在教学中,在课堂上,教师应把了解学生思想,与学生思想沟通和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但由于教学内容多,教师很难有更多的时间在课堂上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学生很难在课堂上与教师达到思想上的沟通。再加上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外接触较少,距离感在所难免。课堂讨论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联系沟通的很好的途径和方法。课堂讨论可以培养自由民主的学风,融洽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平等。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开展的是纵横的双向交流,师生之间在知识交流的过程中融入了情感的交流,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活跃课堂教学,提高了大学生学习邓小平理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真正达到教书与育人的较好的结合。??

  (5)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组织好一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课堂讨论,可以促进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首先,讨论的组织和实施,要求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和驾驭全课程的内容;要对于理论相关的现实问题有较强的敏感性。这不仅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作深入的钻研,对教学方法作积极的探讨,还需要教师在思维方式上多用发散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对讨论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作出预测和对策,等等,所有这些,无疑对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其次,课堂讨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之间的交流,创造一种教师了解教学对象的思想实际、收集教学对象反馈信息的有效教学形式,使教师进一步地了解了学生所思所想,了解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日后教学的针对性,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教师也从学生的发言中获取了大量有用的信息及问题,使自己的知识更加渊博,会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作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课堂讨论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教学效果。?

  2研究性学习中的课堂讨论的实施??

  课堂讨论的方式不拘一格,主要可以采用一下几种:教师事先布置论题,学生准备一至两周后专堂讨论的方式(此方式能深却难广);学生自

  己提出各种问题随堂讨论方式(此法能广却不能深);还可以采用课堂辩论的方式(此法学生激情最高,但需要花较多的时间来准备和组织)。下面仅以第一种为例,结合我们的做法,来探讨讨论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讨论题目的选定。课堂讨论首要的问题是选题。讨论题可以说是课堂讨论整个教学环节过程中的灵魂,它关系到一次课堂讨论能否成功。选择什么问题作为讨论题呢?我们在组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课堂讨论中,讨论题选择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在课程内容能统摄本专题的基本原理;在联系实际方面结合社会上的热点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且比较典型;在学生思想方面,是青年学生关注的热点,学生对讨论课有兴趣、有激情、有话说,能够促进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根据以上原则,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十五章的教学中,我们一般每一章拟定1-3个思考题,如在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拟定的题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否是一回事?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必须具备哪些要素?”,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及其理论成果”,拟定的题目是“如何看待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的思想?”、“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第二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拟定的题目是“怎样正确认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历史关联?”第十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拟定的题目是“如何看待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变化,’允许一部分人先富’会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工人下岗路在何方?”等等。讨论时,可根据具体的需要在其中进行选择和取舍。??

  (2)讨论中的教师。课堂讨论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但并不是要教师“放鸭子”。教师也不能仅仅只充当听众,自己置之度外,而应该积极参与,适时引导。事实上,一次成功的课堂讨论的设计和组织,教师所花费的心血,并不亚于一次精彩的课堂讲授前备课所投入的精力。教师扮演幕后指挥的角色,其作用体现在讨论的各个环节:①在准备阶段,从讨论题目的布置到学生写作的整个过程,我们都给予必要的指导,发挥主导性作用。如在课堂上向同学们讲清每道讨论题的中心、范围,用哪些观点、从哪些方面联系实际,并提供一些参考材料。同时,还对一些同学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修改文章。同学们的发言稿写成以后,安排其首先在小班内宣讲,根据标准,每班推出3-5名优秀者参加大班的讨论(其他同学可以即兴发言或作一些补充或进行辩论)。②讨论启动时,为使同学们尽快进入前台讨论主角的位置,我们一般让平时学习较好的同学或由原定的重点发言人先发言,发挥“带头羊”的示范效应,以使其他同学置于“义不容辞”的境地。③讨论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讨论气氛并善于把握讨论的火候加强引导:注意论题中心的把握。由于讨论题是大容量、多难度的,所以学生在讨论时阐述的内容、提出的观点以及表现出的思维往往带有一定的个性特征,并不一定都是教师所预期的。这时教师既要抛弃那种整齐划一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保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又要注意纠正一些同学可能出现的偏激言辞,避免讨论陷于某些枝节问题而偏离了论题的重点(即跑题),并注意因势利导,鼓励同学发言,将讨论引向深入,避免冷场,同时,注意时间的控制,要求大家观点鲜明,简明扼要。最后,同学们讨论结束时,由教师对讨论会进行适度总结,回归主题。??

上一篇: 中学调查报告论文 浅谈新课程对...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