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程领导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课程领导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课程领导是课程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本文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校长的角色定位、校长的课程领导水平、教师的认知水平、教师的参与程度,提出了转变校长角色定位、加强教育投资、给教师赋权增能、加大培训力度、注重培训效果等措施。
关键词:课程领导 角色 问题与建议
一、引言
新课程改革实施三级课程管理体制,课程领导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对课程领导中出现的问题,Glattom将其归为不清楚课程领导的性质、缺乏时间、校长似乎未获得专家学者方面的协助三类。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参与学校课程发展的程度、在课程领导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校长的领导能力、与教师的关系等问题,缺乏应有的研究和探讨。而这又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设计问卷进行调查,以提供进一步研究之参考。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被试的选择
问卷调查对象涉及甘肃、宁夏、内蒙古、河南、广东等5省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的772名教师,其中男教师293名,女教师373名。调查的样本学校分类见表1。
(二)研究工具
研究小组经过多次讨论,设计问卷初稿,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并修改。经反复的试测和修订,问卷本身具有较好的信度水平。正式调查之前,对所有调查人员进行相关培训。问卷采用团体填写的方法,保证了很好的效度。
此外,我们在问卷调查的同时,还对部分教师进行了访谈,以便更好地了解教师内心的真实世界,包括他们的价值观念、情感体验和行为规范。
(三)数据采集与分析
本研究采取集体施测的方式,收集到的数据在SPSS for Windows(13.0版)上录入并进行统计处理。研究中,主要运用了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校长的角色定位
课程领导就是课程领导者和教师在校内围绕课程问题讲求共识的互动过程,其间既关注教师和课程领导者的参与、决策和发展,也关注学校的情景因素对于教师参与课程领导的影响。调查中我们发现,有37.1%的教师认为校长最应该扮演的角色是组织管理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有45.7%的教师认为校长扮演的角色是组织管理者。这种角色的定位,一方面反映了教师认知上的缺陷,是我们传统科层式官僚体制“监控”、“管制”的再现;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现实中校长仍没有实现从教学管理者走向课程领导者的角色转变。
(二)校长的课程领导水平
校长的课程领导是国家、地方、学校课程领导的中介变量,其最终目标是达成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以及课程品质的提升。低层次的课程领导模式会使整个学校气氛趋于紧张,教师有苦无处诉说,只能在压抑的氛围中机械地履行角色内行为,很少有创造性、主动性行为的产生,教师的智慧资源就处于休眠状态难以激活,学校课程的防止也依次缺少应有的一股动力。因此,校长课程领导的理念和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课程领导的整体水平。通过对66名校长的调查,我们发现,在对“您认为学校课程领导应做好的工作”一项的问答中,有44.6%的校长认为应培养一种支持课程改革的文化与氛围;而在影响新课程改革的最主要因素上,有35.2%的校长认为在于教师的素质。就目前校长对课程与教学的领导方式来说,调查结果表明有30%的教师表示不满意。(三)教师的认知水平
教师的认知水平是教师基于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经验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相关问题的认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价值判断。教师认知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自身课程领导的能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课程领导的角色和任务。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目前教师认为学校课程领导中最大的困难主要集中在教师缺乏课程开发的专业技能(20.8%)、学校的资金设备等资源不足(18.1%)、教学任务重因而没有时间(31%)三方面。另外,30.2%和36%的教师分别认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和教师的课程实施与课程改革效果相关。从这几项我们可以看出,教师的认知水平还是相对较高的,能从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来寻找影响课程领导的主要因素。从外部环境来说,解决这一困难的主要,方式是国家应进一步加大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从教师自身角度来看,目前提高教师素养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教师培训,而且是高质量的教师培训。调查表明,参加培训在4次以下的教师占到教师总数的62.2%,而其中又只有6.2%的教师参加了国家级培训。由此可见,高层次的、高质量的教师培训在我国现阶段所占的比例依旧很低,而大部分市区级的培训只是流于形式,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四)教师的参与程度
校长的课程领导,直接决定了教师课程领导的权限。所谓教师课程领导,主要是指教师能为学校课程的设计、开发、实施提供相关建议,并最终落实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几乎所有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课程规划和设计工作,不仅会影响到课程设计的结果,而且也会影响课程实施的进程。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参与学校课程领导的程度普遍较低,除营造学校文化之外,教师参与学校课程领导的程度都不足10%。同时,有近70%的教师认为学校的发展目标是由校长确定的。另外,教师的参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还受教育评价方式的制约。积极的评价方式,有利于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也有利于教师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是课程领导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76%的教师认为“升学考试制约着课程改革的落实”。
四、建议
(一)转变校长的角色定位
校长只有正确地进行服务性角色定位,才能使自己彻底实现从“官本位”向“服务本位”的转变,有助于民主、博爱、团结、创新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教学与研修一体化,发挥教师的潜力。
(二)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学的教育投资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金设备的不足,已成为制约课程领导的主要因素之一。鉴于目前我国中小学的地域差异性、教育投资布局上的不合理性以及资源配置上的不公平性,在以政府拨款为主的同时,应把适当的集中和分散管理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方法。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因不存在经费紧张等问题,可仍实行原来的体制和办法,义务教育经费仍由县、乡共管,充分发挥乡财政的作用。在经济不发达或落后地区,则采取相对集中的管理体制,义务教育经费林应由县财政统筹管理、调配,直接安排给其下属的各个学校,以防止被中途截流或挪用。
(三)进一步给教师赋权增能
教师赋权增能的过程就是要求校长要调整角色和领导方式,创设积极的校内环境,为教师授权,鼓励自我管理,建立工作团队。研究表明,教师参与决策,不仅可以在学校内建立起有助于学校效能改善和提升的同侪文化,而且可以让教师的领导能力得到认可,从而改善学校内的组织关系和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教师与领导还预示了一种基于相互尊重、共同认可,赋权增能和彼此支持的新的专业性。学校领导也从个人走向集体、从一元走向多元,从而在实践中使得权力分散成为可能。
(四)加大教师培训的力度,注重培训效果。针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基金短缺、教师培训机会不足等现象,我们要构建合理的教师培训机制。地方财政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少数教师培训。待这些教师培训回归后,可以利用这些接受过培训的教师对其他教师进行“二级培训”。也可以邀请教育教学专家到学校来对广大教师进行培训。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