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正文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当代价值探析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2 12:13:23阅读:
字号:|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当代价值探析

  摘要: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理想道德人格,主体性道德人格是当今中国的理想人格,强调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关键词:主体性; 人格; 道德人格 ;主体性道德人格

  学术界对主体性的本质内涵有不尽相同的看法,但一般认为主体性是人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本质属性,它包括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个基本本质特征。独立性即自主性,是对自我的认识和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主动性实质是对现实的选择,对外界的适应的能动性;而创造性则是对现实的超越。主体性就是人在实践活动中相对于客体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1](128页-129页)“人的主体性,概括地说,就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基于实践活动的人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2](14-15页)

  教育的本质是人格的塑造,教育的根本职能是开发人的潜能,塑造具有健全人格的人。什么是人格呢?人格一词来自拉丁语“Person”,是面具的意思,它是个体用来向社会显露自己的部分。换句话说,向社会显示的就是我们的人格,是人的社会自我。在哲学看来,真正的人是体现着人的社会价值和意义的人,是在历史行动中行动着的完整的人,人格也是体现这种完整人的主体资格。“所谓道德人格,即作为具体个人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由某个个体特定的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有机结合。”[3](22页)道德人格不是先天的,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在不断进行着的各种各样的道德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特质的凝结。

  主体性道德人格,即独立、理性、自为、自由的道德人格,用描述性话语来说,就是特立独行、清醒从容、有所执着、敢于担待、“立于天地间”的道德人格。它并不简单的就是完美的、理想的道德,而是相对于“奴性的道德”、“盲从的道德”、“他律的道德”等等概念而言的。主体性道德人格作为个体生命最为独立、理性、自觉、自为、自由的存在方式,使个体的道德行为植根于明敏的心灵、无畏的勇气、坚强的毅力和热忱的信念成为可能。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理想道德人格。它体现着一个时代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体现着做人的方向和人格标准。主体性道德人格,即独立、理性、自为、自由的道德人格。其本质特征就在于个体的自我意识、动机核心和行为方式等,都被崇高目标协调、整合为一个高度统一的人格力量,这样的人格力量会鼓舞、激励着一个人去追求这样的人格境界。主体性道德人格是一种价值目标,对主体性道德人格的追求也就是对崇高的人生价值目标的追求。主体性道德人格作为一种特殊境界,向人们展示出人格发展的最好的可能性,展示出潜藏在人性中的最高尚、最美好的品质,它典型地体现了现代社会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价值标准。如果说理想人格是时代精神在个体人格上的凝聚与表征,那么,主体性道德人格作为人格和人的主体性的深化和具体化则是体现当代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理想人格,一个社会的理想人格,如果没有个体独立、自由、尊严、人权等等观念作为底蕴,那么,不管其多么崇高,在我们看来,蕴藏着某种危险,即对个人尊严、自由、权利的漠视,甚至践踏;都存在着使个人成为服务于外在目的的手段以至献身于否定自身存在价值的目标的危险。因此主体性道德人格的培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

  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与完善是一项伟大的创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实行全方位的变革。市场经济得以确立和运行的最基本的社会前提是市场经济主体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和追求自身利益的自由。而人则是市场经济建设的主体,人的道德素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起着关键作用。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要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必须用正确的思想道德和科学的文化教育人、武装人,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培养人的主体性。市场经济推崇独立判断、选择、平等、自由交换,这就呼唤人的主体性意识的增强。

  一方面,市场经济使个人摆脱了自然性狭隘共同体的限制,摆脱了传统的等级从属和人格依附,成为独立的个人。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交换来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规律,等价交换原则是基本原则。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利益而谋划、竞争,而市场情况是复杂多变的,存在着大量的选择与判断。因此,市场经济要求个体具有独立性,能够自由地决定自己的经济行为,不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市场经济的行为主体的。

  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第一次使人类有可能摆脱“武力强者胜”或“权势大者胜”的规则而发展出更文明的竞争方式。市场经济不仅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且要求市场主体通过正当而合理的市场行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否则每个主体都无法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只会造成市场混乱,效率的低下。所以,市场行为同时必须是道德行为。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优胜劣汰,只有敢于竞争,勇于竞争,不怕冒险,才能成为市场中的优胜者。因此在社会生活领域中,市场经济行为规范就必然要求人的自主、自由、自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互信以及道德共识的发展。市场经济得以确立和运行的最基本社会前提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和追求自身利益的自由,市场经济倡导自主、自尊、自立、自律的精神,它催生和弘扬主体性道德。二、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

  德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随着社会的转型,信息的开放化,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德育乏力问题日益凸出,其根本原因是我们以往的道德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无视主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表现在:对道德教育价值认识论上的狭隘与功利,把道德片面地视为对人的意志与行为的限制与防范;对道德教育目标设定的虚空或低俗,因而缺乏应有的感召力;在道德教育方法上把人单纯地视为道德规范的被动的接受者,普遍采用硬性灌输;片面强调人们对于道德义务、道德责任的认同和服从,而无视义务与权利的对等性,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往往把“禁止”、“约束”作为立足点,忽视人的主体地位与主体性的发展,个性差异、独立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这种无视主体性的道德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大多数是缺乏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及缺乏主体意识和健康人格的人。所以,德育不能消极被动地适应和服从,而应主动创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和内容,最主要的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事实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如果没有合理且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它不仅会是低效和迷乱的,而且它很可能蜕变为实现非人道目标的工具。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力图标识这样一个方向,即个体人格尊严的确立和对个人自主选择的尊重。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

  三、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未来新社会是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基本形式。”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教育理论,特别是教育目的设定的重要的理论基础。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让受教育者摈弃原来身上的愚昧、无知,摈弃原来的不良品性,摈弃不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达到一定的智力水平,发展多种能力,养成科学的态度和探索精神,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道德修养,拥有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获得情操的陶冶,成为一个将科学的真、伦理的善和艺术的美相对完满结合于一体的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189页)恩格斯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发展的结果,人的独立自主活动和意识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表现。“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发展的主人,从而也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 自由人。”[5](443页)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一切属性,即“人的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属性”,包括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统一发展、人的才能和志趣的多方面的发展、共产主义道德的发展。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当是自由的,马克思称之为“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或“自由的全面发展”。所谓人的自由发展,是指每一个真实具体的个人,基于人格的独立和平等,在遵守社会理性规范(包括道德规范)的前提下,依照自己自觉自主的意志而充分展开自己的生命活动,积极能动地发挥自己无穷的创造才能。然而,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封建统治,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实行的经济压榨、政治压榨、思想压榨、精神禁锢、个性贬抑,致使广大民众的“自我”失落了,人格扭曲了,人性萎缩了,主体性沉沦了。面对这样的人的状态,我们的迫切任务首先应该是解放个人,培养具有充分活力的个人主体,开发学生主体的内在潜力,弘扬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自觉性的主体精神,让学生的一切天赋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现实生活而言,不单是知识、能力、技能的全面提高,而且还必须是思想品德、主体价值观念、健康人格、良好心理品质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核心在于人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使人成为自己生命活动的主导,认识到自我的价值,用自我内在的尺度引导自我发展。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是为了解放人们的思想,丰富人们的思想,丰富人们的认识,提升人们的需要,确立自由之意志,独立之人格,它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着力点。

  四、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更是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和谐社会是社会的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这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重关系,涵盖了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中,人是最为主要的要素。所有个人的独特主体性的正常健康发展或自由发展,会给人类各种集体的发展与人类整体的发展,提供最丰富生动的动力和源泉。在这种发展的交互作用中,每个人的人生将会获得其应有的意义和价值。罗马俱乐部的创始人和总裁奥雷利奥•佩西曾经强调,“在无数必须做的事情中,有三项是基础性的重要事项,其中之一是人类革命置个性发展于一切发展的中心,必须提高人类的素质、能力和责任感。”因此,在人与自身关系的维度上,只有以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的最深处的各种能力为目标的人的革命,才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态度,提高人的内在价值。提高人的素质,教育是重要途径,因为教育是关系到整个民族素质提高的决定性因素,又是和谐关系、化解矛盾的最直接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现代教育带给人的不应该仅仅是从社会和自然占有生存外部条件的技术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生存能力,包括学会处理和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能力,以使受教育个体的生活朝向对完美人生的追求。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就是要尊重人的个性、人格,让个体有自由选择自身发展的权利。而具有自主、理性、自律的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的个体才是民主的、和谐的、公正的社会建立的基础。无视主体性的道德教育,也许能造就良民、顺民,但它只能成为专制和特权社会的基础,是无法演化出公正、正义、平等等和谐社会中主体所要拥有的公共关系道德准则的。是无法实现到二○二○年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的。所以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对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对社会公正的确立与维护具有重要的价值。

  总之,如果教育只注重学科知识的教学,只会导致教育所培养出的人片面发展或人格不健全。这与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不一致,与我们所追求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理念是相违背的,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相背离,与构建和谐社会主题相背离。所以,培养人的主体性道德人格,进行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参考书目

  [1] 杨适:《改革、市场与主体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2] 唐凯麟、龙兴海:《个体道德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

  [3] 肖川:《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79.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上一篇: 主体性“四环节”教学与高中课改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