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的节奏 和谐的课堂
有序的节奏 和谐的课堂
摘要:在全民共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教育改革呼唤和谐的课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课堂,我们要以情为导,情理结合,让学生体验通过努力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平等交流中创设平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生生对话。
关键词:节奏感;和谐课堂;素质教育
一、和谐之美、起伏跌宕
课堂是一个整体,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应视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事先设计好。一节课要富有节奏,须对教学过程中的各阶段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妥善编排,并通过时间分配的多少与信息交流的快慢使课堂节奏疏密有间隔变化。也就是说,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密”,比如基本知识训练,使学生达到娴熟脱口而出的程度;也要有“疏”,比如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教学时速度就要慢一点,让学生有深思熟虑和充足探究的时间。
在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过程本质上是学生思维的活动,学生思维活动的质量如何,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心理学家调查表明,一节课中,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呈现一个波形,最初的3~5分钟注意力不稳定,其后的30分钟是一般学生进入注意力最积极的时期,下课前7~10分钟注意力又开始逐渐趋于衰退。
这为我们的教学过程划定了大致区域:课的起始阶段着重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求知欲望,或用三言两语导入新课,或开宗明义明确学习目标,或创设质疑条件,让学生提出预习时发现的问题激起矛盾,造成质疑、辨疑、解疑气氛,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等到学生注意力已集中,学习积极性有所调动之后,就进入主动探究阶段,通常把那些要求较高、强度较大的思维训练放在这个时间内进行,因为此时学生的思维活动最为积极。至于下课前几分钟,可安排一些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从而加深理解,在愉悦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当然,课不可能有死的程式,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学生情况、教学风格,教师完全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结构组织教学。但不管如何,课要上得有板有眼,有起有伏,一气呵成,就要求教师在内容安排上详略得当,节奏处理上,疏密有间,并有意识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思维对话、动静交错
一堂效率高的课,最明显的标志就是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课堂上用思维对话,同时作为教师应该积极营造一种让学生心动的和谐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是动静交错的环境。动与静是教学方式的外部表现。
“动”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活跃状态。比如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和激烈讨论等,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其大脑思维保持求知的高度兴奋状态。“静”是指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相对安静的状态。如学生静心听课和深入思考等,它是学生汲取知识、消化知识、形成知识印象和知识网络的过程,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保持有效性和长效性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巧妙安排教学方式,让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如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动手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等教学双边活动,按照科学顺序有机组合起来,使之有动有静,动静结合。
同样,课堂教学也有着特定规律和节奏,应有高低起伏,强弱快慢的变化。也就是教师教的节奏要合乎学生学的节奏,在教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调整处理好教学节奏, 和谐的教育节奏能把影响教育效果的各种因素统摄起来形成和谐共振,可以达到最佳组合,取得最好的效果。
三、课堂教学节奏的具体体现
1.语言要有节奏感
富有音乐感的节奏性语言能给人以愉悦感,教学语言节奏感是指在教学进程中,由教师内心情感而引起口头语言快慢、强弱、断续有致的变化,语气语调的刚柔、抑扬有机的结合。其语速要快慢适中,语调要高低有别,节奏要板眼分明,快而清晰,慢而紧凑。
语音语调语速变化是教学中引起学生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无变化的语言则是导致学生疲乏、精力不集中的重要原因。恰到好处的语音语调语速变化就恰似一首和谐的旋律,令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久听而不厌,经久而不疲。一般地讲,教学中当讲到关节点(重难点)时,或需要强调突出某个问题时,可提高声调,放慢速度;在一般性陈述和过渡性陈述时,可用中低声调交替讲解,加快语速;当发现学生出现疲态时,应及时更变语音、语调、语速,使其重新兴奋起来;此外,在教学中伺机的语言停顿,也是语言节奏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的过程中每每会出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现象。
2.教态要有节奏感
教态包括教师在教学中的举止和表情两个主要方面。所谓举止的节奏,即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动静搭配。无疑,一个教师在讲台上长时间站着不动地讲解,或坐着不动地讲解,必使课堂气氛了无生气,学生在沉闷的气氛中学习,最易产生疲惫感。那么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过快的频率过高的来回穿梭又往往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总是想老师是不是要抓某个不认真同学的“现形”。
所以教师应该很好的把握好一个度,如能把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动与静巧妙地贯穿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必会收到大效。教师如果老拉着脸、板着面孔地讲解,必定造成紧张沉重的课堂心理氛围;总是微笑着讲课,缺乏表情变化,同样会产生不良效果。严肃的表情、诙谐的表情、兴奋的表情、赞赏的表情、讨论的表情等等,应有机地交替变化。
3.教学环节要张弛适度
一堂课应该避免单一化,力求有张有弛,使课堂教学成为一个动静结合环环相扣的整体。静指教学中的聆听与思索;动指一种活跃的状态,如激烈的讨论。一味的静会使课堂气氛沉闷,一味的动又会使纪律混乱。两者和谐有机统一才能既保持课堂的朝气,又维持了纪律。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间断的、跳跃的,而不是连续的。在学生出现下个思维高峰后,往往要停顿一段时间才会有另一个高潮,因而课堂节奏快慢相宜。教学过程中明快的节奏能使学生精神振奋,但宜疲劳,过于缓慢的节奏又易使学生注意力分散。因而教学中应张弛适度,形成鲜明节奏。
4.教学的内容要适时变化
教育部有明确的规定什么时候或哪个时段学生适宜学什么样的功课,但具体到同样的教材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时间教师还应做出适当的调整,按部就班的教学只会事倍功半,静下心来好好地想想我们教师自己有的时候我们怎么也备不好课,而有的时候却一口气能把一堂课思路理的很清晰。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这样的经历,有的事情过去了很多年现在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就因为在合适的时间输进了这个内容。
四、影响课堂教学和谐的因素
构建和谐课堂的前提需要融入和谐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要改变教学策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给学生体验的权利,让学生在课堂的体验中感受生命的价值和存在的意义,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构建和谐课堂需要以科学化、人性化、生活化的综合评价作保证。然而,恰恰是这个方面,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被忽视了.很多教师一直在心里有个错误的想法,误认为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就是如何从自己的脑袋中尽可能多的掏出你预先准备好的教学内容,往往以能否完成既定的目标来衡量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
一名合格的教师也应该是一名出色的侦察兵,应随时根据课堂的情况来调整教学,不会察言观色,不会眼观八方的教师绝不是一名好教师。这种我们一直在摒弃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就可以被认为是教师教的节奏违背了学生学的节奏,一厢情愿的灌输,没有张驰,没有轻重,没有缓急,没有宽严,没有动静的教学将永远是死水一潭,更无所谓的和谐。
总之,具有节奏感的课堂是美妙的也是和谐的。和谐课堂是教育和谐、公平的重要体现和要求,它直接表征着教育和谐与公平及其实现度。和谐课堂需要我们融入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教师的人文关怀,和谐课堂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体验到课堂生命和氛围。
和谐教育回归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真谛,因此,作为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笔者认为,只要我们能够把握住学生的思维,调整好课堂的节奏,我们就一定能够奏响和谐美妙的曲子。
Abstract: In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education reform calls for a harmonious classroom to realize students’ harmonious developments.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classrooms should be so carried out that students could be helped with sentiment and principle, that students could enjoy the happiness of their success and a platform in equal communication could be created and a convers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ould be seen.
Key words: rhythm; harmonious classroom; quality education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