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正文

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研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2 12:13:26阅读:
字号:|

  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研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摘 要】教员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员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的研究提高,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坚持正面灌输原则、注重语言幽默,兼顾水平高低,注重师表作用,不懈地追求教学魅力是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和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艺术 教学质量

  教学是教员的教和学员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但是教员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有智有能、有言有行等一系列同步的运转,增强教学魅力,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本人结合二十多年的教学体会,想就此问题,略表管见。

  一、坚持灌输原则

  不搞灌输,必然营养不良。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不能自发产生的,必须从外部进行灌输。按照辞典上的解释,“灌输是指把流水引导到需要水份的地方”。若把思想教育比作“流水”,把人们的头脑比成“禾苗”,倒是十分妥帖的。缺少“水份”,“禾苗”肯定营养不足。但是,近几年来人们吸取过去“居高临下”,“我打你通”的教训,对坚持灌输的原则提的很少,即使提及,也往往引起一些人的疑惑或反感,甚至被指责为“老一套”、“填鸭式”等等。结果就象禾苗缺少水份一样,造成人们特别是青年人普遍的精神“营养不良”,损害了思想的“免疫”功能,一些“病毒”和“细菌”就乘虚而入。当前在我国,资产阶级的、封建主义的影响还广泛存在,国际上的资产阶级影响也还存在,如果放弃灌输的原则,不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人民,放松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意识的阵地就会被资产阶级占领。

  简单灌输,必定“消化不良”。禾苗缺水会枯萎,遇水灾就会被淹死。这里面有一个科学供水即如何灌溉的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灌输亦同此理。历史上曾经发生过教条主义的毛病和简单粗暴的作法。特别是“文革”中,思想战线充满了极“左”的胡言乱语,严重损害了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简单地硬性灌输,人们囫囵吞枣吞下去的东西,在肚肠里碰撞,叽叽咕噜直打架,形成了消化不良。消化不良会带来其他一些疾病,其危害性也不亚于营养不良造成的恶果。因此,坚持灌输的原则,就是按照思想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实际,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就是要区别情况,因人施教,有的放矢地灌输马克思主义精神营养。

  正确灌输,必须重视疏导。人们摄取物质营养,要讲究菜和饭的科学搭配,人们吸取精神营养,也有一个科学搭配的问题,即“灌输”与“疏导”要科学地搭配。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进行和风细雨式的、入情入理的耐心劝导和疏导,这同灌输并不矛盾。灌输是从外面施加的教育,疏导是讲教育要采取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循循善诱的说服方法。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总是灌输中有疏导,疏导中有灌输。

  二、注重语言幽默

  提到幽默,人们便立刻想起卓别林、侯宝林等喜剧大师。艺术家的幽默,的确富有魅力。所谓幽默,就是风趣地思考和表述问题。有幽默感的人,善于不失时机地、分寸得当地抓住事务趣味的一面,巧妙地通过语言和动作传递给他人,所以,人们常说幽默是调节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同样,如果我们的教员在授课中能经常带点幽默,也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原苏联教育家米·斯维特洛夫曾说过:“我一直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首先,幽默感在教学中有化难为易的作用。课堂上照本宣科的讲解会使学员感到乏味和压抑。而幽默的愉悦作用,有利于学员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这是因为学员在心情愉快时,感知比较敏锐,记忆力也比较牢固,所学知识容易掌握。其次,幽默感可以缩小师生的距离,使师生关系变得亲切、自然、和谐,教师更能赢得学员的好感。大凡善于运用幽默的教员,常常能使学员轻松愉快地领会到知识的内涵,在谈笑风生中实现教学目标。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 三、注意师表作用

  教员在教书育人中的师表作用,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低估的,不可忽视的。因为教员是处在全部教育过程中的最前沿,教员就是以自己的人格去塑造学员的人格,以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品格、科学的态度、严谨治学的精神,使学员的心灵在耳濡目染中受到陶冶。

  “模仿”与“思齐”是年轻学生的特点。随着知识的不断充实,认识上的高阶段的鉴别和扬弃能力增强,而这一切又孕育于不断“反刍”的过程之中,但一切心理上的“先入”的影响,有时甚至是终生难忘的。

  《学记》在论述教师的作用时说:“蛾子时术之”,把教员教书育人的移化作用比作雏蚁跟在大蚂蚁后边,学着衔土积丘,最后才学会造蚁冢的本领。传说孔子的门人学孔步,“亦步亦趋”,这从学生心理分析的角度看,绝非不可信。

  教员在教书育人中不单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更重要的是,“长其善而救其失者也”。不仅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上的“善”得到充分的发展,知识、能力上的“失”得到补“救”;而且使更学生思想、品格上的“善”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思想、品格上的“失”得到补“救”,从而使之逐渐达到完善。

  有鉴于此,我们教育工作者都要研究些当代青年的心理特点,自觉在教书育人中发挥师表的积极总用。

  四、追求教学魅力

  自古以来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在刻意追求自己的教学魅力。可是教学魅力究竟从何而来?

  有人认为,教学魅力来自教员博大精深的知识,这些知识能强烈地吸引学生;有人认为教学魅力来自于教员的技能技巧,生动活泼的授课艺术能使学员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也有人认为它来自教员高尚的师德风范何优雅的气质风度……

  这些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还不够全面。博大精深的知识如果被教员讲得呆板枯燥,只会使学生索然无味而昏昏欲睡。高超的技能技巧,绘声绘色的讲演以及高尚优雅的师德风范,属于教学的形式美,若不与知识的传授紧密结合,也只能是“银样腊枪头”。

  本人认为,教学魅力产生于诸多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形”“神”两方面。形,即教学的形式美;神,即教学的内容美。二者之中,内容美是关键。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有经验的教师能够‘拴住’儿童的注意,他们不是靠什么特别的措施,而是靠讲课的内容。”同样,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完美的结构节奏、技能技巧等表现形式,内容美就无所寄托,教学魅力也难以产生。只有当教学的内容美与教学形式美紧密结合,达到完善的境界时,教学的魅力才能产生。而这个完美的境界主要产生在教员的创造性劳动中。教师只有在艰苦的探索中,由无序变成有序的感性形态,并转化为美的形态,从而使学员产生惊异感、新鲜感、敬慕感、亲切感、荣誉感、成功感时,教学魅力就产生了。

  蔡元培曾经说过:“事事模仿别人家,终不免带有机械性质,于美育上就不算美。”因此,照抄教参教案,照搬别人的方法技巧,是不能产生教学魅力的。只有当教员在课堂上熟练、自如、准确地掌握和驾驭所讲授课的知识,挖掘出其内在的理性美、科学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并根据教学需要,随时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感情时,学员的整个身心被吸引住,求知的渴望和创造的激情被燃起,教学的魅力也即产生了。

上一篇: 注重师生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