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教学论文 -> 政治 -> 正文

以哲学为智慧推进主体式探究式教学改革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06-12-18 9:21:10阅读:
字号:|

    现代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正如教育界公认的说法:“没有良好身体素质的学生,是废品;没有良好智力素质的学生,是次品;没有良好品德素质的学生,是危险品。”素质教育应该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内容。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教学向学生传授科学的世界观,引导他们在科学的世界观的指导下去正确地做事,这本无可厚非。但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教育者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将素质教育片面化、狭隘化,误以为素质教育就是全方位的智力素质教育,表现在哲学教学过程中是大量的“上述材料体现什么哲理”、“上述材料是怎样用唯物辩证法指导工作的”等试题充斥课堂,使原本体悟智慧、增进智慧的哲学教学变成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知识点讲解、解题能力的训练,致使学生对这样的课堂教学感到很厌烦,提不起兴趣。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应该把这个问题摆到重中之重的位置上来共同探导。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 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 哲学尽管不能直接帮助我们解决眼前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但能从根本上为我们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一种理念和方法论;哲学尽管不能帮助我们去认识一个对象,但能从根本上帮助我们去把握这一对象中的“普遍精神”;哲学尽管不能帮助我们去作具体的判断,但可以从根本上为我们提供一种评判的标准。哲学和其它学科的根本不同,就在于哲学是一种思考。这种思考是对自我思想和情感的贯通和超越,体现出人们的生活态度和境界。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个民族的素质,一个阶层的素质,甚至一个人的素质,都可以从其拥有的哲学中反映出来。然而,在目前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应试教育体制下,我们的学校和教师都比较重视学生世俗的前途,对他们的基本素质的教育却不一定重视。学生整天忙于上课,忙于作业,忙于考试,几乎没有时间同他人对话,思考只向外用功而不内省,仅有的一点激情和灵性也被教师遗忘和封存了。他们一旦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不是手足无措、难以抉择,就是刁蛮无理、简单取舍。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我们的中华民族永远繁荣昌盛,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在当前的处境下进行大胆地创新、大胆地去改革,遵循哲学本性,积 极推进探究式教学改革,去寻找出一条适合当前中学生思想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探究式教学就是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创造发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体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首先要根据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时代特点,确定哪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同时应重新界定新时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概念。其次,要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这正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第三,尤为重要的是要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的理想。这一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的人生抉择。
    认识哲学的性质与功能是遵循哲学本性,推进探究式教学改革的前提。哲学是“爱智慧”,重点在一个“爱”字,在对“智慧”的追求上,知识不等于 智慧。教师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中要尽可能体现智慧,要提高自己的素质,以自己的智慧去影响学生,要善于从历史与现实的资料中去吸取有智慧的材料,贯彻于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爱智慧的精神,引导学生去体验什么是智慧。哲学是追求真善美的学说,要求培养学生求真的理性精神、向善的实际行动、纯洁的爱美心灵。哲学是人类精神的灵光。哲学家黑格尔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哲学,就像一座庙宇,即使建筑非常豪华,但如果没有神,也不能称之为庙宇。”哲学是追求形而上的学说。中学教育中应注意立足形而上,体现形而下;给学生一种挖得深,站得高,望得远的感受,让学生去思考未来,而不要满足于仅仅用形而上去解释现存的东西。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它不仅要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这就要注意当代世界、当代中国最重要最基本的东西(也就是时代潮流),注意全面贯彻经济、科技、政治、人文领域的精神,课堂举例要关注小人物、关注老百姓,让学生理解哲学论断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应树立本义体系(马、恩创立体系的本义)、表达体系(马、恩在某些著作中所表达的观点)、研究体系(对马、恩进行研究的人们所设立的体系)、 教材体系(远离本义体系极远,可以说是编者的观点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因素)有机统一的观点。哲学是最高层次的理论思维方式,这就要注意把理论讲好,但必须把学生引入思维过程,体验思维方式,加强方法论意义的教学,对事例的分析要注意它的科学性。哲学是最高层次的价值规范。就主客体的关系来说包括:实践关系(主体对客体的改造)、认知关系(主体认识客体)、价值关系(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满足主体的需求)、审美关系。其中,后三者所涉及的就是真善美的问题。通过哲学课的学习,起码应树立两个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果真如此,学生将受益终身,这也正是最高的价值标准之所在。哲学就是人学,哲学研究的中心应该是人的问题,尤其是关注人的心灵、人的活动。哲学应提供让人惊讶、惊异、警醒的创新论断,要以哲学所固有的惊异来吸引学生,(“我是谁”——“自己是自己对方的对方”<黑格尔语>,如你上课时是学生、回家后是儿女、购物时是消费者等);要以令人惊讶的、使人信服的判断来说服学生;把学生从习惯状态中警醒过来。总起来说,应从理论知识,能力与智慧,价值规范,精神境界等层面的教育上进行中学哲学课教学。
    一方面哲学的本性 更强调探究式学习,也有利于探究式学习;另一方面哲学的本性又使我们难以做到探究式学习。尝试推进探究式教学应走出三个误区:一是认为这是大学的事、学生将来的事;二是认为这是少数人的事,多数人办不到没关系;三是对究竟什么是探究尚缺乏经验,所以现在搞不成。如何实现探究式学习,从总体上、原则上应明确三个问题:①探究式教学所要解决的矛盾:结论与过程、方法的矛盾——让学生亲历过程去体验方法,不能只给结论;知识与思想的矛盾——呈现给学生的知识学生自己也能看懂,关键是让学生领悟哲学思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矛盾——把哲学思想内化为学生的理念、学生的经验;②哲学探究教学的核心问题是不断地发现思维矛盾,即常识所说的“解扣”,整个哲学的教学过程就是如此;③探究式教学的一般要求是让学生亲历思维过程,让学生体验哲学思维方式,萌发材料中未提及而学生想到的见解,理解基本结论,领悟哲学思想,实现哲学思想的升华。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哲学教学改革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型教师。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影响而形成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是阻碍教师思想和方法更新的“顽疾”。因此,要上好哲学课,必须树立创新教育理念, 强化创新理论学习研究,提高创新教学能力,不断给自己充电,拓展自己的业务水平。为了根治这个“顽疾”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应致力于树立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实施和推进创新教育。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的是“师道尊严”、“教师权威”,恰是这些思想观念给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教师只有摒弃头脑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树立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教育目标观念,才能不断地将现代教育思想和方法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藉此,我们应该构建科学的教育观念:
    (1)、在教学理念上变单纯的灌输向启发诱导转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克制“自我中心意识”,遵循发展个性,回归主体的教育理念,而且要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成功。
    (2)、在教学知识上由结论教学向过程教学转化。在现代教学中思维能力比单纯的知识显得更为重要,因而教师不应满足于让学生对已有知识结论的认识,而应启发学生对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学到方法性知识。
    (3)、在教学方法上变验证教学向发现教学探索转化。当今 社会知识超速积累,学生能掌握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关键在于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
    (4)、在教学手段上,变传统的粉笔教学为现代的多媒体教学。学生在校学习的许多知识还没有走上社会就已经过时,所以加大课堂的科技比重和信息含量,增强时代特色,是教学手段改革的当务之急。
    提高创新教学的实践能力,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创新教学,创新教学又离不开教材、课堂、教师。树立创新教学意识,要求教师在教材的挖掘与处理、教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艺术与教学机智等方面,通过课堂教学来体现其创新性施教能力。为此,必须着力培养:
    (1)、创新把握教材的能力。它要求教师必须完成开发潜能和《课堂标准》中规定的“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的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双重任务,对现有教材深入挖掘其创造性内涵,选择新的视角,得出新的见解,把创新教育渗透、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
    (2)、创新运用教法的能力。它要求教师依据创造性发展的原理,在现有的创造性教育的基础上,创造出更为先进的教法。
    (3)、创造性教学的应变能力即教学机智。教学机智作为一种教学艺术,已成为 创造性教学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它要求教师在创造性教学中,应具有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迅速、巧妙、正确地解决教学中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加速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化过程,将创造性教学的和谐美得以在课堂展示。此外,我们在教学中要上好每一节课,必须在平时注意语言的锻炼,尽量做到抑扬顿挫,对有关教学材料进行收集、筛选、分类保存以备上课时用,特别是时政材料、社会热点材料、课堂重点材料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和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还有就是我们身边的、本地区、本单位、甚至本人的一些具体事例,往往这些事例对学生是具有很强说服力的。在平时生活中要与学生搞好关系,平等相待,用心与学生交流,决不能让学生感到你有高人一等的姿态。这样学生才会做你的忠实朋友和忠实听众,你所宣扬的东西对他们才有感召力号召力,才能达到上好课的目的。
    总之,思想政治课是中学教育教学的重要学科,思想政治教育是对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由于思想政治课理论性强,往往以抽象的概念原理、枯燥的逻辑论述出现,给学生高深艰涩、单调乏味的感觉。因此,在授课时教师要坚决摒弃照本宣科、平铺直叙的教法,应该立足于启发式探究式教育,精心引导,循循善诱,努力激发学 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在和谐、生动、宽松的课堂气氛中,取得预定的教学实效。

相关文章:

暂无相关文章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