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弘扬陶行知师德观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弘扬陶行知师德观
陶行知(1891 —1946) 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生活教育理论”。师德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弘扬陶行知的师德观,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意义。
一、关于师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陶行知认为:作为一个人道德尤为重要。“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陶行知认为比起其他职业道德作用就更为重大。他说:“教育就是教人做人”, “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在这里陶行知深刻地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不同于其他职业道德的根本点。所以,陶行知说,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成长有重大影响。因而,教师应“最注重以人教人”,注重以身作则。在他的著作当中,经常出现“自警警人”、“自立立人”、“自化化人”、“自勉勉人”、“自毁毁人”、“自杀杀人”的这样词句。这不仅是他的语言习惯,更表现了他对教师表率作用的深刻认识。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陶行知认为教师的人格不仅对学生的成长有重大影响,对社会他还具有改造作用。陶行知说:“教育就是社会的改造。”学生带着教师道德的烙印走向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部门,影响社会的每一个人,教师道德经学生“扩散”到社会上,这对整个社会的风气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陶行知说:“小学教师之好坏,简直可影响到国家的存亡和世运之治乱。”
二、师德建设的内容和要求
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结构,才能适应并促进跨世纪教育事业的发展呢? 笔者结合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体会,认为在以爱为基础的思想素质中教师应具备五种精神:
1. 无怨无悔的爱岗敬业精神。
陶行知之所以强调师德的作用,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看
到确有一些教师对师德“不够讲究,不够坚定”,有的甚至“违背和践踏”。他深入分析,在这些人当中,有“不信仰这事”的,认为当老师是不得而为之,认为“教师薪水少,功课多,辛苦得很,哪有快乐?”陶行知认为当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有信仰心”,应坚信“教育是有大可为的事,而且不是一时的,是永久有益于世的。”坚定的职业信念,是职业道德的基础,是教师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源泉。作为教育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尽管在工作中遇到挫折,遭到嘲讽,也不怨天尤人,相反要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总结经验教训,继续进取,以获得理想的成绩。
2. 乐此不疲的无私奉献精神。
爱岗是师德的基础,爱生则是师德的核心。陶行知倡导每个教
师对自己的职业“非得终身从事不行”。并且,要“放大胆量”地到“最困难、最边远、最没有教育的地方”去办教育,因为“国家有一块未开化的土地,有一个未受教育的人民,都是由于我们没有尽到责任。”因而,要始终充满育人为乐精神,而这种精神要建立在正确的人才观基础之上。所谓师爱,即对学生的爱,它包含对全体学生中每一个人(不分相貌、性别、个性、不分好生、差生) 的热爱、尊重、理解和期待。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直木以为椽,弯木以为犁”。
3. 百折不挠的探索研究精神。
教师具备爱岗敬业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还不够,还必须具备研究精神。因为教育在不断发展,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并且为飞速发展的教育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就必须更新观念,变经验型为研究型教师。经验型教师用陶行知的话说,就是“年年爬起来卖旧货”,是“守知奴”和“卖旧货”的。陶行知说:“一个不长进的人不是不配教人,不能教人”。陶行知大声疾呼:“这绝对不行”! 他呼吁教师要“研究新的学问,求新的进步”。使知识“即知即传”。这样知识变成了空气,人人得而呼吸;知识变成了甘霖,处处得其润泽;知识变成了太阳,照着广大群众,向前进行。今天,在教育界,一直盛传着“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的美言。如何保证“这一桶”的质量就关系到教育的质量。我认为,教师桶中的水必须与流动的知识河相联,保持其更新、更替、更换的状态。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其一,紧跟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趋势,不断补充、更新教学内容,吸呐最新科研成果充实教案;其二,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火热的现实学习。保持教学的时代性、现实性、实践性,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特别是政治理论,社会科学的教学更应如此;其三,打破封闭的校园“, 拆墙透绿”,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师与社会、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把水桶紧系于社会的大江大河,永保其活力和动力。
3. 永不休止的积极进取精神。
陶行知说,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只许听教师讲,不许问,即“死读
书”,这样就“消灭了学生的生活力、创造力。”陶行知说:“一个学生从小学到大学,这样的教育一受下来,便等于一个吸了鸦片烟的烟虫,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面黄肌瘦、弱不禁风。而学校那些名目繁多的考试,使学生赶了一考又一考,结果把学生“肉儿赶跑了,把血色赶跑了,甚至有些生命也赶掉了。”为了能考上较多的学生,教师便“会考所要的必教,会考所不要的就不必教甚至必不教。”于是唱歌不教了,图画不教了,体操不教了,所谓课内课外的活动也没有了。陶行知称这样的教育为“吃人的教育”。在今天,我们把这种教育叫追求“短期效应”的“应试教育”。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从“我”做起,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系统学习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方针、基础教育理论,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不断研究教材教法,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4. 廉洁自律的奉公精神。
陶行知说老师有“不廉洁”的。而一切坏心术、坏行为都由不廉洁而引起。对于那些由“不廉洁”而引起的“坏行为”,陶行知深恶痛绝,把它看作是“最可耻”的行为。对有这些“坏行为”的教师,陶行知斥之为“教育界的败类”,说这种“教育界的败类,真不知害了多少青年。”因此,他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先师自重”。每个教师都要“以身作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陶行知可以说是教师以身立教的杰出典型。他倡导“教师应当以身作则”“, 以教人者教己”。在南京晓庄师范,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尽心为农民服务,身为“洋博士”的陶行知,脱掉长袍,穿上草鞋,和师生一起开荒种地,担水挑粪。他的优秀品格,是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我们今天的人民教师认真学习、借鉴、发扬光大。
要培养以上五种精神,就要建立与教师的职业特点密切相关直接联系在一起的道德素质,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陶行知在他的著作中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论述。1926年,以《我们的信条》为题,对教师提出了14 项要求。则其主要方面,对于今天的教师,应具备以下6 个重要品质,即:坚定的职业信念:师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团结协作精神;文明的言表风度。陶行知在师德建设上,不仅重视建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而且还采取和制定了各种严格的保证措施。如采用招聘与淘汰制度,按教师标准考核教师,他还极力主张建立校纪校规,认为校纪校章和立法一样,不可等闲视之。这在今天,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许多措施也正在实践中。
在贯彻落实以德治国”方略的今天,重温陶行知师德观,仍有极其重要的现代价值与借鉴意义。我们应大力弘扬陶行知的师德观,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以德治教,以德修身,以德育人。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