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班主任 -> 正文

班主任贯彻以人为本工作思想的几点体会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20:48:00阅读:
字号:|

  班主任贯彻以人为本工作思想的几点体会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中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班主任在新时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如果能够有效管理学生,就会既可以保持班级秩序的稳定,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又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使学生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人。

  然而,由于多数班主任在落实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理论上还不到位,不论是强调“爱心、感化”,还是强调“制度、方法”,都是站在学生对立面的角度,从而使得班主任自己陷入一系列困扰当中。与此同时师生关系发生的角色变化,又使班主任在解决这些困扰时,增加了一道牢固的障碍墙,这对班主任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它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学生出现了新特性。第一,自我性。指学生的兴趣、爱好、目标、需要总是选择自己的需要作为接受客体,即由“我”个体主体确定客观环境对象。学生的这一特性,就要求班主任充分地适应学生认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并将学生的选择引导满足个人的主体需要上来。第二,自主性。指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对自己的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能力,即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支配。学生的这一特性,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认识和发展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创造条件,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第三,能动性。指学生能根据社会的要求和自己的兴趣需要,参与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并以此作为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以自己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结构去同化外界的教育影响,并对之进行吸收、改造、加工或加以排斥。学生的这一特性,要求班主任必须学会利用生生之间的共同合作,放手让学生去管学生,使他们当家做主。第四,创造性。指学生能提出前所未有的见解,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包括对外在事物的超越。学生的这一特性,要求班主任要充分信任学生,依靠学生的聪明和智慧找到适合本班特点的班规,齐抓共管,解决班级管理中的新问题。

  二是班主任的角色也在发生新变化。班主任由过去的权威者、管理者变成学生学习和成长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伙伴。

  要解决上述困扰,班主任需要做到“三问”。

  一是问“规”于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能更好地管好班级,必须要有班规,可是,制定什么样的班规,怎样定班规,又如何去执行班规呢?第一,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第二,还要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促进本班良好班风的形成。第三,要体现对学生的尊重。第四,要切实可行。第五,还要考虑改变或修改的可能性等。此时,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因为他们才是班级真正的主人,这些规则与他们有切身的利害关系,因此班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制约着它的可操作性和班主任的“期望效应”。只有班规代表学生的心声,让他们“我的地盘,我做主”,才有可能制定出科学、合理、有效的班规。如果把他人的班规拿来复制,或者根据班主任个人的意愿来制定,那就不会出现令行禁止的效果,也就违背了因地制宜原则。

  二是问“需”于生。卡耐基曾说,想钓到鱼,就要问问鱼想吃什么。道理很简单,要钓到鱼的话,饵必须适合鱼。班主任要想拢住学生的心,当然要知道学生需要什么。全部学生的个人需要又共同组成班级的需要。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表现、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学习情况、身体状况、家庭环境等都要了如指掌,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孔子也曾主张“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班主任要多角度多侧面去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了解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用一种欣赏和接纳的心态,关注学生成长过程当中的成败得失,适时有效地给予指导和帮助。只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供其所需,投其所好,这样的班规才能赢得学生的接受和认可,才会卓有成效。

  三是问“计”于生。著名哲学家詹姆士精辟地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每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也都有一定的表现欲望,只要抓住学生“给点阳光就灿烂”的特点,把绝大多数学生的智慧和精力凝结在一起,那么绽放出来的将是灿烂的光芒,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然而学生因个性的不断发展使他们把隐私看得很重,他们不会轻易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告诉别人,特别是与自己不同年龄、容易产生代沟的师长,这无形中是在师生之间筑起了一道隔离带。班主任要充分发动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共同合作探讨进步的对策。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