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现状及理论
作者:王振勇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05-12-1 19:28:11阅读:
字号:小|大
一、心理疾病挑战全球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心理疾患已成为社会熟知的疾病。在美国每年0.6%的人加入精神分裂症的行列(纽约:每年精神病发病率平均为8.3%),30%的人曾经接受心理治疗。近5000万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89%的人都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抑。据研究估计,每年由于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在法国,健康投资在20年中增加了10倍,费用超过购买食品的费用。镇静药每年使用1亿多盒,平均每人每年两盒。因此法国人自称是世界上最“镇定”的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说:全世界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2亿人,已经成了世纪病;有30%至40%求医者有精神卫生问题;20%人口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据联合国统计,自杀居意外死亡之首。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心理疾病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992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危机干预自杀研讨会”上,中科院一项调查批露:中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14至16万,平均每天400人(不包括自杀未遂的,更不包括曾有自杀意图的)。1989年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对全国12.6万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23%。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34%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本人曾经对西部五个省市20个地区的中学生做过调查,发 现有77.9%的中学生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反应,有5.2%的中学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障碍。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2%,但如果把心理问题达到临界程度的考虑为需要心理干预,则需要个别心理指导的学生达到32%。
二、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科学研究发现,有很多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如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统称为心身疾病。心理健康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也起着重要作用。1989年,一日本青年报考一家大公司,公布考试结果,名落孙山。得知这一消息,深感绝望,顿生轻生之念。幸抢救及时,自杀未遂。忽传来消息,他被录用了。原来统计出了差错,实际是名列榜首。还没来得及高兴,很快又传来消息,说他被公司解聘了。理由是:一个人连如此小的人生打击都承受不起,又怎么能在今后艰难曲折的奋斗之路上建功立业呢?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调查了各界许多名人之后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来自于学士和专业技术,85%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1976年奥运十项全能冠军詹纳说:奥林匹克水平的比赛,对运动员来说,20%是身体方面的竞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战。
心理健康不仅与疾病、事业的成功有关,还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杭州有个9岁的 孩子,张毅,小学三年级,学习优秀,班长少先队中队长,1989年2月2日上午,被全票通过评为“三好学生”。当天中午,姐姐张萍(小雪年级)把茶话会上的4块糖果带回家,分给张毅两块,留给妈妈两块,可张毅不干,坚持全要,并大发脾气,踢姐姐,然后跑到楼上,反锁在屋内,用红领巾吊死在窗框上。一女大学生,在小学和中学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考入一名牌大学后,发现自己很难再拔尖,无法面对现实,痛苦万分,无力自拔,留下了遗书,匆匆就走了。
三、心理疾病的诱因
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有诸多原因。社会竞争加剧,造成现代人较重的心理压力,生活节奏的加快,不断地向人的应激水平挑战,生活事件的增加,尤其价值观趋于多元所带来的社会和家庭冲突日益增加,都使心理疾病的产生成为可能。单亲家庭日渐增多,也使儿童的健康成长受到挑战。这些都属于客观因素,主观上,个人的适应能力,人格的健全成长也是重要的因素。
四、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动力学):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主体的经验和回忆、各种欲望和冲动往往都保存和隐藏起来,压抑在无意识之中。人的人格是由三部分构成:本我(Id),由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如性欲望、觅食欲望、求安全欲望 和攻击欲望,“欢乐原则”支配。非理性、非道德,寻求无条件满足;自我(Ego)是管理、控制、调整人格的执行者。协调本我与外在环境的协调,受“现实原则”支配;超我(Superego):道德、正义部分,理想非现实,追求完美而非快乐,传统价值和社会理想的代表。当本我、自我和超我不能保持平衡时,人就会出现心理异常。
精神分析主要的方法有自由联想、梦的分析、抗拒的分析、移情的分析、解释等。
2、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经典的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以及模仿学习原理(社会学习原理,班杜拉),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注意、保持、动作复制和动机建立4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构成。心理疾病是也是后天学习而来的。
行为矫正的方法主要有系统脱敏(交互抑制或反条件反射的原理)、模仿学习(想象模仿、参与想象)、角色扮演、果敢训练(又称肯定性训练、自信训练、敢于自我表达训练。强化的方法(增强法、惩罚法、消退法、代币管制法)
3、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是自我实现的人性观,认为人是理性的,能够自主,对自己负责,有积极的人生取向,有自控能力,因而可以独立自主、促进自身成长,迈向自我实现。人是建设性的、社会性的,值得信赖,可以合作, 懂得尊重他人,能够认同他人,发展亲密的人际关系。人有能力发现自己心理上的适应不良,可以改变自己来寻求心理健康。人的负性情绪(如失望、恼怒、悲痛、敌视等)的出现,是由于在爱与被爱、安全感与归属感等基本需要收到挫折,得不到满足而发生。人本主义认为自我概念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人本主义认为心理障碍源于自我概念的扭曲。个人中心治疗没有具体的方法,对当事人的积极关注、接纳、关怀、尊重和共情是心理咨询的基础。并有三种技术:促进设身处地的理解技术;坦诚交流的技术;无条件积极关注技术。
4、认知学派
认知学派认为人可以是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不合理的;情绪是伴随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任何人都存在理性和非理性思维;任何困扰都是内化语言重复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其代表人物埃利斯的“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代表对这一事件的认识与评价,即信念(Beliefs),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认知学派认为心理障碍是认知歪曲(非理性观念),如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的的思维方式等造成的。合理情绪疗法主要有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合理情绪想象技术等
5、元价值观 (价值观体系的紊乱)
元价值观的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既有善、理性的一面,也有恶(非理性)的一面,价值观体系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格形成的元动力。心理障碍源于价值观的紊乱。帮助当事人认识其紊乱价值体系的(或认知、行为)的形成过程、状态,以建立完整的价值体系。
四、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有诸多标准,马斯洛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10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心理健康的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心理健康水平可分为不同等级,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的。上述标准只是一般要求,而不是最高境界。
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心理疾患已成为社会熟知的疾病。在美国每年0.6%的人加入精神分裂症的行列(纽约:每年精神病发病率平均为8.3%),30%的人曾经接受心理治疗。近5000万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89%的人都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抑。据研究估计,每年由于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在法国,健康投资在20年中增加了10倍,费用超过购买食品的费用。镇静药每年使用1亿多盒,平均每人每年两盒。因此法国人自称是世界上最“镇定”的国家。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说:全世界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2亿人,已经成了世纪病;有30%至40%求医者有精神卫生问题;20%人口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据联合国统计,自杀居意外死亡之首。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中国,心理疾病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1992年在南京召开的“首届全国危机干预自杀研讨会”上,中科院一项调查批露:中国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14至16万,平均每天400人(不包括自杀未遂的,更不包括曾有自杀意图的)。1989年国家教委的一份报告:对全国12.6万大学生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心理疾病患病率达20.23%。上海的一项调查表明,34%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本人曾经对西部五个省市20个地区的中学生做过调查,发 现有77.9%的中学生存在各种轻度的不良反应,有5.2%的中学生存在着各种明显的心理障碍。深圳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3.2%,但如果把心理问题达到临界程度的考虑为需要心理干预,则需要个别心理指导的学生达到32%。
二、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科学研究发现,有很多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如冠心病、高血压、心绞痛等,统称为心身疾病。心理健康对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也起着重要作用。1989年,一日本青年报考一家大公司,公布考试结果,名落孙山。得知这一消息,深感绝望,顿生轻生之念。幸抢救及时,自杀未遂。忽传来消息,他被录用了。原来统计出了差错,实际是名列榜首。还没来得及高兴,很快又传来消息,说他被公司解聘了。理由是:一个人连如此小的人生打击都承受不起,又怎么能在今后艰难曲折的奋斗之路上建功立业呢?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调查了各界许多名人之后认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来自于学士和专业技术,85%靠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1976年奥运十项全能冠军詹纳说:奥林匹克水平的比赛,对运动员来说,20%是身体方面的竞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战。
心理健康不仅与疾病、事业的成功有关,还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杭州有个9岁的 孩子,张毅,小学三年级,学习优秀,班长少先队中队长,1989年2月2日上午,被全票通过评为“三好学生”。当天中午,姐姐张萍(小雪年级)把茶话会上的4块糖果带回家,分给张毅两块,留给妈妈两块,可张毅不干,坚持全要,并大发脾气,踢姐姐,然后跑到楼上,反锁在屋内,用红领巾吊死在窗框上。一女大学生,在小学和中学一直都是班上的尖子,考入一名牌大学后,发现自己很难再拔尖,无法面对现实,痛苦万分,无力自拔,留下了遗书,匆匆就走了。
三、心理疾病的诱因
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有诸多原因。社会竞争加剧,造成现代人较重的心理压力,生活节奏的加快,不断地向人的应激水平挑战,生活事件的增加,尤其价值观趋于多元所带来的社会和家庭冲突日益增加,都使心理疾病的产生成为可能。单亲家庭日渐增多,也使儿童的健康成长受到挑战。这些都属于客观因素,主观上,个人的适应能力,人格的健全成长也是重要的因素。
四、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动力学):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主体的经验和回忆、各种欲望和冲动往往都保存和隐藏起来,压抑在无意识之中。人的人格是由三部分构成:本我(Id),由与生俱来的本能冲动组成,如性欲望、觅食欲望、求安全欲望 和攻击欲望,“欢乐原则”支配。非理性、非道德,寻求无条件满足;自我(Ego)是管理、控制、调整人格的执行者。协调本我与外在环境的协调,受“现实原则”支配;超我(Superego):道德、正义部分,理想非现实,追求完美而非快乐,传统价值和社会理想的代表。当本我、自我和超我不能保持平衡时,人就会出现心理异常。
精神分析主要的方法有自由联想、梦的分析、抗拒的分析、移情的分析、解释等。
2、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的主要理论基础是经典的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以及模仿学习原理(社会学习原理,班杜拉),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注意、保持、动作复制和动机建立4个相互联系的阶段构成。心理疾病是也是后天学习而来的。
行为矫正的方法主要有系统脱敏(交互抑制或反条件反射的原理)、模仿学习(想象模仿、参与想象)、角色扮演、果敢训练(又称肯定性训练、自信训练、敢于自我表达训练。强化的方法(增强法、惩罚法、消退法、代币管制法)
3、人本主义
人本主义是自我实现的人性观,认为人是理性的,能够自主,对自己负责,有积极的人生取向,有自控能力,因而可以独立自主、促进自身成长,迈向自我实现。人是建设性的、社会性的,值得信赖,可以合作, 懂得尊重他人,能够认同他人,发展亲密的人际关系。人有能力发现自己心理上的适应不良,可以改变自己来寻求心理健康。人的负性情绪(如失望、恼怒、悲痛、敌视等)的出现,是由于在爱与被爱、安全感与归属感等基本需要收到挫折,得不到满足而发生。人本主义认为自我概念是人格形成、发展和改变的基础。人本主义认为心理障碍源于自我概念的扭曲。个人中心治疗没有具体的方法,对当事人的积极关注、接纳、关怀、尊重和共情是心理咨询的基础。并有三种技术:促进设身处地的理解技术;坦诚交流的技术;无条件积极关注技术。
4、认知学派
认知学派认为人可以是理性的、合理的,也可以是非理性的、不合理的;情绪是伴随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任何人都存在理性和非理性思维;任何困扰都是内化语言重复不合理信念造成的。其代表人物埃利斯的“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B代表对这一事件的认识与评价,即信念(Beliefs),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认知学派认为心理障碍是认知歪曲(非理性观念),如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的的思维方式等造成的。合理情绪疗法主要有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合理情绪想象技术等
5、元价值观 (价值观体系的紊乱)
元价值观的观点认为,人的本性既有善、理性的一面,也有恶(非理性)的一面,价值观体系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格形成的元动力。心理障碍源于价值观的紊乱。帮助当事人认识其紊乱价值体系的(或认知、行为)的形成过程、状态,以建立完整的价值体系。
四、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有诸多标准,马斯洛在《变态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10条标准: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的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的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心理健康的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心理健康水平可分为不同等级,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的。上述标准只是一般要求,而不是最高境界。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