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现代社会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现代中学生的心理非常的脆弱,一遇到不开心或想不开的事情就很容易表现出来。中学生的年龄均在14-18岁左右,正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过渡时期(即青春期),属于心理未成熟时期。他们朝气蓬勃,精力旺盛,乐观自信,表现为参与欲强,好胜心强,有冒险精神。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心理的逐渐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中学生的心理需要逐渐加强,特别是社会属性方面需要明显增强了。著名学者杨丽珠、郑和钧等人为此进行了专项研究,并将中学生的心理需要概括为四种:一是友谊的需要;二是独立的需要;三是理解与尊重的需要;四是自我发展的需要。当他们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不能完全满足时,(表现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个体与社会的矛盾)主观地认为社会对自己的不理解,积极性受挫,美好愿望不能实现,个性得不到发展,从而表现对社会、对成人的怀疑,内心痛苦、焦虑,甚至走向极端,表现出中学生的个性特征:对自我的封闭性;对事物的质疑性;对社会的叛逆性。如果我们教育工作者没有注意到中学生的心理需要,没有考虑中学生个性特征,不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引导,就会影响到中学生今后乃至一生的发展。
由于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上涉世不深,认识问题不够深刻、全面,形成了他们一定的个性特征(即封闭性、质疑性、叛逆性),从而造成了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艰巨性。其一,由于中学生心理成熟不尽相同,形成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其二,由于中学生心理的成熟从很大程度上是以生理的成熟为基础的,需要一定的时间个体的发展(同时也需要社会的引导),形成了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其三,由于中学生阶段属于青春期和心理未成熟期,对事物的认识经常出现反复,形成了中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反复性。
那我们学校和教育界人士为什么要加强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呢?现在每个学校都在不断的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因为现在的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他们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是我们国家以后的栋梁之才。加强心理教育:
一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21世纪的人才,除了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国际有关专家预测:21世纪精神疾病更为严重地威胁人类。当代的高中生的心理正在发生着变迁,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21世纪人才的整体素质,决定着祖国的未来。然而,毋庸讳言,当代中学生是一个庞大的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社会群体。近年来,我国医学界和残联调查结果表明:全国精神病人的平均患病年龄是25岁,中学生所占比例为50%以上。只要我们打开各类报刊,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欠佳的案例比比皆是,有的反映在环境适应上;有的反映在学习心理上;有的反映在青春期心理上……各式的心理障碍影响着当代中学生的成长。
二是,教育发展的趋势。
从国外心理教育的发展来看,社会的需要推动心理教育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20世纪末,世界各国都在调整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规则。以美国为例,在复杂的文化背景和多元的价值观下,社会问题不断增多,如虐待儿童、自杀、辍学等问题已不容忽视,美国学校心理咨询协会因此规划了《孩子是我们的未来:2000年学校心理咨询》行动纲领,要求美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在21世纪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使学校心理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学校心理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特别是在90年代,学校心理教育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1994年,中央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在全国学校范围内开展心理教育,国家教育部也于1999年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但还必须看到,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在实际操作中尚有不少领域有待开发,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仍处在非规范性的探索阶段,和发达国家相比,正规化、科学化程度较低,仍需作很大的努力。2002年8月国家教育部又进一步明确要求,下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
三是,心理研究的走向。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在我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地区和学校间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偏低,理论水平较低,理论指导实践不力,师资不足,专业人才发展较慢等。为了加快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尤其是叶一舵教授提出了“建构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每一个地区乃至每一所学校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发展,开发适合具体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就显得日益重要。
总之,只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让我们学生们健康很好的发展,这样我们的国家以后才能够更加的强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我们必须很好的加强很实行。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