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心理健康 -> 正文

教师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措施论文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20:54:35阅读:
字号:|

  教师心理健康自我维护措施论文

  一、教师心理问题有多严重?

  近年来,报刊杂志登载了一系列发生在校园里且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许多孩子仅仅因为一点点轻微的过失,就遭受到恶劣而又残暴的惩罚,罚"吃苍蝇"者有之,强迫学生互打耳光者有之,往学生脸上刺字者有之,剪断幼儿手指者有之,用火钳烫伤学生者有之,当众扒掉学生裤子者有之......一件件,一桩桩,无不让人感到触目惊心!在我们学校,老师中虽然没有出现相类似的严重违背师德的现象,但老师中自卑心理、嫉妒心理、失落心理、神经衰弱、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还是时有出现的。

  下面摘录几段教师写给心理辅导中心求助信的部分内容:

  1、“我是一名教师,从教十几年来成绩还不错,各种奖励证书也有七八个,还发表过若干篇论文,领导和同事对我的评价都很好。可是最近我好像出了问题。虽然我平时讲课挥洒自如,幽默风趣,可一遇到上大课的时候,一看到有其他教师、特别是有学校领导在场听课时,我就感到恐惧万分。有时甚至从头天晚上便开始感到不安,似乎觉得什么都不对劲了,虽然手里拿着教案,可我已经什么都看不进去了……”

  2、“我最近工作不带劲,备课、上课都是有气无力的,总感觉有一种被掏空了般的疲惫,无法像以前一样以饱满的热情向学生付出关心和爱了。每天早晨起床的时候,我一想到有一整天的工作要做,就感觉好像一晚上没睡似的疲乏,不只是身累,心也累。我力图改善目前的工作困境,却始终未能如愿,只好选择暂时出走……”

  3、“干教师工作已15年了,最近几个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本来最爱和学生们呆在一起,可最近总有意无意地避免与学生们近距离接触;学生们凑在一起说话,我听见就心情烦躁,总想躲得远远的。在办公室里,原本我爱说爱笑,可最近总不愿主动与同事聊天讲话,每天就只是坐在自己的办公桌前,希望谁都不要来打扰自己……”

  4、“走上教师岗位之后,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来不得半点马虎。我对自己一向要求严格,可近来不知何故我变得脆弱、多虑,有时甚至无端地多疑,思维方式也似乎出了偏差。常常是一件事情还没开始做,我便事先虚拟出许多后果。上课铃一响,我便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糊里糊涂地进错教室;接着担心自己上课时会不会因为紧张而在讲台上卡了壳;更担心自己会不会在分析例题时把解题步骤说颠倒了……总之,许许多多莫名的担心使我惶恐不安、心绪不宁,几乎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5、“我的婚姻生活很不幸福,丈夫和我经常吵架,家里常常‘硝烟弥漫’,我的心情也总是‘多云见阴’。我这人很好‘面子’,家里的事不愿让学校的同事知道,平时在办公室与老师们相处时我总是和颜悦色。由于心中的烦恼无处发泄,我有时便不由自主地拿学生撒气。在教室里我经常板着脸,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是出了错,我借机连训斥带挖苦。我也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

  心理问题就如同"感冒"一样,几乎人人都会遇到。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正常人群心理问题的比率在20%左右。然而,近年来,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数据或许是枯燥的,但数据往往又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1、前年,中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这一工具,由心理学专业人士对教师实行检测。检测表明,69%的被检测教师自卑心态严重,相当部分教师嫉妒情绪明显、焦虑水平偏高。

  2、据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组公布的有关调查报告显示: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达48%,其中12%有明显的心理症状,2%程度较为严重(严重心理障碍)。

  3、广州市天河区在去年举行的一次心理保健讲座上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SCL-90)对在场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显示: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还显示,31.51%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12.3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21%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69%的教师感到压力大,嫉妒情绪、焦虑情绪的出现也比较高。调查发现,教师的心理问题症状主要表现为抑郁、精神不振、焦虑、过分担心、有说不出原因的不安感、无法入睡等。

  4、杭州市教科所几年前对市区30所学校的近2000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明,有1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男教师的压力大于女教师,毕业班的教师和班主任压力大于非毕业班和非班主任教师。

  5、北京市对五百余名中小学老师的调查显示,近百分之六十的教师觉得在工作中烦恼多于欢乐,百分之七十的教师有时忍不住要生气发火。教师中较普遍地存在着烦躁、忧郁等不良情绪。

  二、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

  平常生活中,人们心理上出现的问题统称为心理问题。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轻度创伤或心理异常现象,叫做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心理问题的一种。教师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

  1.躯体化。主要反映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和其他系统的主诉不适,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以及其他躯体表现。

  2.焦虑。一般指烦躁、坐立不安、神经过敏、紧张等主观焦虑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躯体表征,如气促、出汗、尿频、失眠、发抖、惊恐等。

  3.抑郁。主要表现为心境苦闷、生活兴趣减退,动力缺乏,活力丧失,失望,悲观等以及与抑郁有关的认知和躯体征象。

  4、嫉妒心理。表现为自己认为跟自己“差不多”的人超过了自己,而习惯地产生某种不满的情绪。这种心胸狭隘的常见病,是人际关系中的不安定因素,它产生出许多矛盾和磨擦,影响团结协作,给别人带来损害,使集体力量内耗,也给自己制造烦恼和困忧。其实,教师育人的工作是学校集体的劳动成果,任何一位学生的成长都不是某一位教师单独工作的结果,教师集体的团结合作,相互支持,尤其在教育目标和工作步调上的一致,是教育成功的保证。因此,每一位老师都应该十分尊重同学们的劳动,珍惜学校集体共同取得的成绩。同时,应该如实地看到老师们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其他条件的差别性,辩证地看待自己和别人,明白自己不可能事事都胜过别人,也不会事事都不如别人。放宽胸怀、扩大视野,防止自我认识失当,是防止和清除嫉妒心理的重要条件。

  5、失落心理。是在自己的工作不被重视,或工作成绩平平而未能引起领导注意而产生被冷落的苦闷心情。这种心理上的严重失衡如不及时克服,会使人消沉、颓唐而暮气沉沉。

  6、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的态度,行为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

  (1)态度上的变化。在认识方面,对工作失去兴趣,认为工作毫无意义,毫无价值,只是枯燥乏味的机械重复的烦琐事务。感到前途暗淡,毫无希望可言,一有机会就想调出工作岗位;在情感方面,由于对工作感到厌倦,情绪上波动很大,会产生压抑、苦闷、怨恨、忧郁、多疑等多种消极因素;在意向方面,疏于工作,无心投入。

  (2)行为上的变化,对工作敷衍了事、应付差使、得过且过没有任何抱负、个人发展停滞,行动无常等。

  三、教师心理问题分析

  心理学专家认为,心理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病,而教师又是这种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之一。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工作压力比较大。教师时刻面对几十甚至上百名学生,这需要耗费大量的情感和精力。随着班级人数的膨胀,加上过多的考试压力与授课数量,教师工作负荷大。除了应付学生之外,学校还有一大堆其他事务等着教师去做。从前是备课、上课、改作业、管学生“四面出击”,现在加上开会、课改培训、教学论文、质量评比,变成了“八面受敌”,俨然成了“事务型”教师。

  其次,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且复杂多样。教师不但要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学生,同时还要面对来自家长、社会的诸多要求以及现实环境的种种限制。一旦教师犯了错,就会招来一片指责声。面对社会上的一些误解甚至是不理解,一些教师难免会对自身的社会地位及教育理想产生怀疑,常常有种“采得百花酿成蜜,为谁辛苦为谁忙”的失落感。

  第三,教师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教师的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收入状况却一直不尽如人意。在各地,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的事件时有发生。而那些在普通学校工作的教师,辛苦程度不比重点学校轻,甚至更操心,可是却很难看到成绩,职称等问题更难解决,在不公平感控制之下也更易引发心理失衡。

  第四、社会日趋功利性,师生关系日渐淡薄。教师要加倍用心于教学以获得较高心理报偿——得到学生的尊重,家长的认可,而学生却认为我缴了高额的学费你教师理应高度负责,认真教学,这就出现了师生之间认识的偏差;另外,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个个望子成龙,孩子在学校发生一些偶发事件,家长常常不问三七二十一,就向教师问罪;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也要归罪于教师。如:李海燕、金亨布等。

  由此可见,教师职业在辛苦之余,还必须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长期累积下来,就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四、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

  教师心理健康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有利于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师,能够热爱生活,热爱教育工作,在教育和教学中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积极奋进。反之,就会对生活和工作缺乏热情和干劲,精神疲沓,办事敷衍拖拉,得过且过。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其次,有利于教书育人。教育和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向活动,是教师和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下进行的集体认识活动过程,需要师生双方都具备昂扬振奋的精神,而学生的情绪又需要由教师来激发和调动。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能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从而有助于形成和谐、合作、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乐意听从老师的教诲,信服老师的人格,学习和模仿老师的言行。例:许国华。

  第三、有利于促进教师身体的健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是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健康的心理素质需要有健康的身体素质作为其物质基础,身体健康,就会心情舒畅,精神振奋,乐观向上,工作起来精力充沛,信心十足;反之,身有疾病或有生理缺陷,使人产生抑郁、焦虑、烦躁、易怒等不良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又能促进身体健康,对提高身体素质起积极的作用。一个人精神愉快、心胸开朗、温和宽厚、善于合群,就会能够有较好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使生活充满希望和乐趣,从而有利于身体健康;反之,长期抑郁寡欢,焦虑烦躁,疑心重重,忧心忡忡,就会导致身体上的疾病。何况,心理素质良好,还是人脑功能健全的一个重要标志。俗话说:心宽体阔。这也说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身体素质的促进作用。人生的实践充分证明:对人的一切不利影响中,最使人短命夭折的因素就是心理不健康。

  五、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素质指的是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这些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产生都有一个基本前提,即个体有健康的心理,且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其心理素质也越好。所以,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那么,教师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怎样的呢?概括起来有六个方面。

  ㈠、兴趣、活动广泛

  心理健康的人大多能主动、直接从事各种活动,具有广泛的活动和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对自己有意义的某些事或工作。一个人参与的活动越多,他的心理越健康。

  ㈡、有较强的责任心

  心理健康的人不仅能意识到个人对自己、对社会所负的责任,而且能在言行中积极、主动地承担自己的责任。一般来说,一个人如果个人及社会责任心越强,完成任务的主动性越大,其心理越健康。

  ㈢、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融洽

  心理健康的人对他人、对社会能表现出同情、亲密和爱,而不是对立、对抗敌视和仇视。他们本人能与人交往,和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别人相处时,正面的态度(即尊重、信任、喜悦等)常多于反面的态度(即仇恨、嫉妒、怀疑、畏惧、憎恶)。在一个集体中,他们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和集体休戚相关,安危与共,他们勇于牺牲个人的利益,而为集体和他们谋求幸福。

  ㈣、情绪上有安全感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般对挫折、恐惧和不安全、意外等有相当高的忍耐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坚定、果断、自制和耐心的顽强意志。如果教师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优柔寡断、遇事慌乱、感情用事、烦躁不安的不良现象,会破坏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

  ㈤、有较高的自信心和接受现实生活挑战的欲望

  受现实生活的挑战,不仅能够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而且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㈥、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把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工作和学习,通过工作和学习中的一次次成功来满足应付现实生活挑战的欲望,这是心理健康的又一重要特征。关于这一点,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刘绍禹教授曾经指出:精神健康的人,感觉生活有意义。做事一定有目标,对工作怀有热忱,他的头脑是清晰的,毅力是坚强的,循着计划去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凡虎头蛇尾,忽东忽西,态度消极,感到生活无味的人,心理就不健康。

  六、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会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教师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呢?

  1.正确认识和对待失败

  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能力很多,而教师对失败的看法是自我维护心理健康能力的中心因素。

  正因为教师是心理上“开放”的职业,失败和过错发生的机率就特别大。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错,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经历,关键是看怎么去认识和对待自己的失败。如果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失败就是成功之母。而且能减少压力和焦虑的来源,更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比如,一个对自己教学能力充满信心的老教师面对学生家长质问:你们班学生数学成绩为什么这样差,那这位老师肯定会泰然处之,并向家长解释这次考试的实际情况,使家长听了以后感到放心与满意。有经验且充满自信的教师,他知道教学中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事实上,正是因为他能接受这些失败,并从中总结经验,才有如此大的心理能量来勇敢面对失败。

  2.换个角度想问题

  客观地讲,教师是无法满足学生、家长以及学校领导提出的所有要求。而且,许多要求、期望,包括教师自己对自己的要求、期望都是非常极端的。比如:你希望所有的学生都遵守纪律,但现实是不可能的;你希望所有学生都掌握你所传授的知识,但现实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以你的理想去想问题,那你会体验到不安、焦虑等负性情绪,而你从现实出发去想问题,那你就会心安理得地继续工作。这里我想说的是,教师应该正确的认识和评价生活中所谓的“失败”。很多时候,这种失败实际上只是教师个人主观上体验到的挫折,不一定是客观的。

  教师有时也可以改变思维方式,换个角度考虑问题,也可以说是适时当一下阿Q。比如许多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班上某个学生的品行不良而受到了学校的通报批评甚至处分。对此班主任不必因此而过分内疚自责,正如教育心理学者张春兴所言,有些学生问题的“病因根植于家庭,病象显现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学生的问题并非仅仅是教育失当那么简单的事,而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教师只要尽到了责任,就可以问心无愧。

  3.控制并排除消极情绪

  情绪控制指个体对自身情绪状态的主动影响。这里主要讲教师在学生面前应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不把挫折感带进教室,更不要发泄在学生身上。教师觉得在工作中受到了委屈,很自然地容易把气发泄在坐在自己教室里的学生身上,因为学生常常就是让教师受委屈的“罪魁祸首”之一。本来,适当地刺激一下捣蛋学生的自尊对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可能是有效的,然而教师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很难把握好这一尺度,常常因此伤害了学生,也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如果教师是因为自己遇到了挫折而烦躁,并且因此而斥责学生,学生们反过来不仅是不尊重教师,不听教师的话,还可能会报复教师。

  情绪控制的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从认识上分析造成不良情绪的原因,看自己的反应是否合理、是否适度;二、从情绪本身控制可能发生的冲动行为,采用合理或间接手段去排除。例如,自己提醒自己在情绪激动时不要批评学生。等待自己能心平气和、冷静处理问题时再批评学生,防止过激言行。在这方面,如果调整得法,可以化消极被动情绪为积极主动的建设性行动,也就是精神分析所说的升华。

  4.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如果不良情绪积蓄过多,得不到适当的宣泄,容易造成心身的紧张状态。这种紧张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高,还可能造成心身疾病。因此,教师也应该选择合适的时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心”方面如:在适当的环境下哭一场,对亲近和信任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在QQ上跟朋友聊聊天写写日记。“身”方面如:参加剧烈的体力劳动,或到歌厅纵情高歌一曲,或与亲友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等。还可以出门旅游,在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

  5.要有一颗平常的心,不要盲目地去跟人家比。干着自己的工作去跟人家比生活,这容易使我们的心态或心理失衡。如拿自己的付出与收获比较;拿自己的待遇与人家的收入比较;拿自己的生活与周围的同事、朋友进行比较。这样一比,一些教师的心理常常不平衡,时间长了,就容易产生冤气、憋气、恼火等。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何况在一个充满竞争、挑战的年代,成败得失,此起彼伏,是常有的事,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平常心,有时候要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有时候要退一步才能海阔天空,有时也要学会放弃,保持心理的平衡与自在,才能更好地体会人生的快乐境界。

  我们只要有个房子,有个快乐的孩子,有个相爱的他,有个存折就足够了。要看到还有人在为工作而奔波,还有人面临着下岗 ……

  6.千万不要自己跟自己过意不去。快乐不快乐常常取决于自己有没有正确合理的思维方式。取决于对待问题的取舍方式。一位校长事先没有打招呼就坐在教室里听某个教师的课。这位教师开始没有发觉,待她发现校长在听课,情绪开始紧张,语言表达也不流畅了。心里想:“课讲糟了怎么办?校长会怎么评价?会不会在大会上批评我?会不会影响我评职称定?”结果,这节课真的砸了。接下来几天,该教师为这节课的失败而郁郁寡欢,生活中也屡屡与他人发生冲突。

  有一则寓言故事,一只狐狸走到葡萄架下看到葡萄晶莹剔透,心里想滋味肯定好极了,可是它的身高够不着葡萄,感到很难过,但它最终告诉自己,这葡萄肯定是酸的,没有味道,于是潇洒地走开了,这就是著名的“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是酸的”故事。我想,吃不到葡萄,狐狸完全可以有以下二种想法:(1)是什么人跟我过不去,故意把葡萄架做得这么高;(2)这么好的葡萄在眼前都没有机会得到,我有什么用呢?如果这二种心态存在,狐狸就可能会郁郁不乐地渡过一天,不会这么潇洒地走了。

  人又何尝不会犯选择的错误呢?一些人,每当受到挫折时,总是埋怨自己生不逢时或怀才不遇,或认为有人与他过不去,于是总走不出痛苦的阴影。

  7.从其它方面寻求满足感

  如果教师觉得在学校中无法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可以试着在学校之外寻求成就感。培养一项有创造性的爱好,比如集邮、写作、建立个人博客等等,使个体能够随这些爱好的深入而体验到满足。

  另外,教师应努力营建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美满的家庭,幸福的婚姻,能促进个体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能在个体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缓减个体的心理压力。这一点对于中小学教师尤为重要。在工作中遇到困扰、受到压力的教师如果回到家中能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在工作中本应体验到而没有体验到的满足感就能够在家庭中得到弥补。而没有配偶及家庭的理解和支持的教师很难在工作之外获得情感上的舒缓和心理上的安慰,因而很容易产生孤独、忧郁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心理健康。

  8.积极参与继续教育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要想靠学校读的几年书就掌握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知识那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今天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新知识。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人类知识的代言人,因此,教师应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学习新的知识。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如果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跟不上社会的发展,而青少年的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特别喜爱并能接受新事物。如果教师不积极参与继续教育,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会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学生还有可能会因此而不尊重教师。

  所以,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也是教师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9.调整与工作有关的信念。

  要成为工作上的主人,必须从了解自己开始。生涯顾问专家建议,当你开始对工作产生倦怠时,就是该重新思索自己的时候了。花点时间静下来思考自己要什么?擅长哪个领域?性格倾向于从事哪类工作?这份工作可以发挥所长吗?是自己努力不够还是被摆错了位置?自己对工作究竟有哪些期望?想从工作中获得些什么?目前的工作能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当然应尽量摒除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同时把关注的重心放到工作的积极方面上来,不要老纠缠于工作压力等消极方面。

  10.发扬民主 ,改善干群关系。

  调查表明,多数教师在烦恼是不愿找领导谈心,如某校71%的教师在烦恼时不愿找领导,88.9%的教师反映在挫折时只是受到临到的批评指责[9]。这说明领导与教师之间关系冷淡、不融洽。可见,改进领导作风,建立一种民主、团结、宽松、和谐的干群关系,是学校管理改革中的重要任务。重视人际间多种交往,提高弹性处理问题的能力。根据人际互助论的观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朝着高酬赏和低代价的方向发展的,这种交往有功利的、经济的和现实的,也有精神的、心理的和超现实 的。一般而言,功利性的交往较现实,但不长久;而心理性的交往较能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且能长久。因此,教师若想搞好人际关系,除了多用心思去了解别人的需求外,不妨坦诚表达自己的感情,不要吝啬对别人的欣赏,或注意把感激的心情即使传达给对方。学校领导应协调教师的各种人际关系,创设条件促进各种人际交往,以消除误会、增进了解、联络感情;同时,应启发教师懂得每一件事都可能有多方面的看法与不同的做法,遇事应善于运用弹性的处理方式,使事情得到更圆满的解决。

上一篇: 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