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心理健康 -> 正文

中学生不健康心理表现、成因及对策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20:54:50阅读:
字号:|

  中学生不健康心理表现、成因及对策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而青春期又是人生中的一个激动而且混乱的时期。青春期是人的行为、性格和智力等心理素质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特殊的发育阶段的青少年,由于生理、心理方面疾风骤雨式的千变万化,加之文化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很容易产生

  不健康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我们必须对这一时期的少男少女不健康心理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因人而异,循循善诱。

  一、中学生不健康心理的主要表现

  1、敏感: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的要求迫切,他们珍重自已的荣誉。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心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常常把别人无意的话、不相干的动作当做对自已的轻视或嘲笑,为此而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很大。

  2、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表现为你说东他说西,你说应该这样他说应该那样,以“顶牛”“对着干”的反常心态显示自已的高明、非凡。产生这种逆反的原因表现在两个方面。主观上,是青少年正处于过度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已当成小孩。为了表现自已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持批判的态度;客观方面,教育者的手段、方法、地点不适当,往往会导致逆反心理。逆反心理是一种反常心理,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克服和防治,就会逐渐演变为病态心理或犯罪心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3、嫉妒: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已强时( 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惭、怨恨、 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感情。

  4、幻想:青少年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工作、爱情等方面,挫折和逆境容易给青少年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已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他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已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畏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有些青少年常常觉得自已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已,不接纳自已。心理学中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儿时生活环境,如父母离异,缺乏交流等导致孤独的性格,而青春期是生命发展过程中从成熟走向安全成熟的过度期,其独立意识增强,不愿服从父母,但又缺乏安全感,故感到紧张、不安、孤独无助。

  二、中学生不健康心理成因

  大量事实说明,青少年时期是不健康心理的高发期,各种精神心理疾病最容易发生在青少年时期。这是因为这个时期人的能量代谢大,精力特别旺盛,容易形成异常强烈的情绪反应。这些情绪反应的骚扰,一方面是来自生理上的矛盾,如进入青春期后,内分泌功能发生改变,性激素分泌增加,第二性征发育,尤其是朦胧的性意识、月经来潮、遗精、手淫等问题,常常使他们出现不协调、不安全感,甚至陷入苦恼与困惑中不能自拔。

  另一方面是来自心理上的矛盾。其中最为突出的要数亲子矛盾和“性的生物需要与社会道德准则的矛盾”。在亲子矛盾中,许多父母把自己的生存危机感、好强争胜等个人意志,强加于自己孩子身上。然而,他们善良的愿望却往往让孩子感到厌烦,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不健康心理。有关专家指出,家长期望过高,是青少年产生心理障碍的一个主要方面,过度呵护、关心、干涉、指责,以及虐待、漠视等行为,都会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影响。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性的本能需求与现实环境的矛盾亦越来越突出,再加上性心理、生理卫生知识缺乏,“性”成了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一堵难以逾越的“墙”。如果学生和家长、老师处理不当,也会产生不健康的心理。

  其他原因还有活动能力增强与知识、经验不足的矛盾;强烈的人格独立要求与现实对父母依赖的矛盾;强烈的物质、精神需求与现实可能性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生理、心理矛盾,导致青少年情绪不稳定,如忽而愉快、忽而沮丧,忽而自我满足、忽而自我厌恶。加上父母、老师乃至社会都不能理解他们的这些变化,难以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双方不同程度的关系紧张,过重的学习负担等多方面的原因,使他们形成了强大的心理压力。过大的心理压力容易使那些有个性缺陷或遭受重大生活事件打击的人,无法承受而致精神异常。

  三、家长和老师的教育策略

  针对中学生的不健康心理,家长和老师要多关心他们。理解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特殊变化,像关心他们的身体和学业一样,去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与心理健康是不可忽视的。学校和每个家庭,都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掌握一些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知识,如开设专门的课程或请专家举办讲座,以及为他们提供《青春奥秘》、《少男少女手册》等科普书籍阅读,使他们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现象,帮助他们消除迷惘、焦虑和无助感。同时,还要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加强思想品德修养,用理想和道德意志支配自己的行为,淡化对生理欲望的追求而专心求学。再则,要指导他们科学用脑及培养良好的情趣和性格,使他们能合情合理地对待自己的需求,正确地对待困难和挫折,学会调节和疏泄不良情绪。还有就是要设法丰富青少年的精神文化生活,给他们创造和谐的男女交往环境,组织男女学生参加跳集体舞、郊游、体育比赛、读书讨论等集体活动,以满足他们与异性正常交往的心理需求。特别是家长,要学会与“蕴床期”的孩子友好相处。在给予孩子足够关注的同时,还要给他们充分的自由空间和家庭民主权。做到既注重孩子自主性发展,也注重培养孩子遵守纪律和社会规范,积极鼓励孩子平等地交换意见,而不是将自己的观点和行为准则强加给孩子。若必须行使父母权利时,也应向孩子说明必须这样做的理由。

  概括起来,父母要想既管教好孩子,又能与孩子友好相处,就必须遵循“引导但不强迫,关心但不溺爱,理解但不放任”的18字原则。这一点对青少年非常重要。因为只有创造出良好的亲子氛围,避免亲子关系不良和管教不当,给孩子们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才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心理调适能力,才能帮助他们安全地度过“危险的花季”。

上一篇: 中国古代儒家心理学思想探析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