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其枝末,求其根本----谈高一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及对策
拂其枝末,求其根本——谈高一学生心理障碍的表现及对策
健康的心理于人,无论是哪一个阶段,都是自我发展的极其重要的积极因素,更何况是人生重要的第一转折期——高中阶段。因此我们高中的班主任,特别是重点高中的班主任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以求完成高中教育的既定目标,而不能浮于表面现象为枝末所阻。有人根据国内外学者所界定的心理健康标准出发,结合我国中学生的实际,提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征为:(1)心理特点与年龄相符。(2)能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3)乐于学习。(4)善与人相处。(5)善于自我调节。(6)情绪愉快而稳定。一般来说,心理健康的学生能客观地对待现实,有稳定的乐观的情绪,能够正确对待成功和挫折,乐于学习,并能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争取获得更大成绩。而心理不健康的中学生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或孤高自傲、或苦闷、失望,自暴自弃,情绪不稳定,波动大,与周围环境不和谐,对自己的健康成长形成威胁,对学校以至社会秩序的稳定也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一般来说,重点中学高一学生的异常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 高傲心理。优秀生往往觉得自己优于别人,自己是周围人的主宰,所以操纵欲、支配欲极强,别人的行为稍不如意,就要横加干涉,自己要做什么,即使错了,也不听劝告,继续做下去,处处显示出与众不同的姿态和神情。案例A:小林从小学到初中都是班中的佼佼者,经常受到教师的表扬,但初中升学试成绩考差了,没能考入预定的学校,而是进入我们的重点中学,入学后,他显示出唯我独尊的优越感,自习课常常讲话,不喜欢上的科目就借故不上课,对教师和同学的善意批评不接受,甚至认为老师和同学故意针对他。
2. 焦虑心理。进入重点高中的学生在初中期间大部分为各校的尖子生,他们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往往还是班长、团支书等班干部。但进入重点高中后,尖子云集,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小学或初中时的优势。高一学习科目多,难度偏高,课程学习中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有一部分学生从原来同学眼中的尖子生变成中等生甚至落后生,如果不能适应这一变化,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差,往往引起内心的紧张、忧虑和恐惧等情绪,从而导致了学生的焦虑。案例B:小欧高一入学成绩排在班的第一名,但初中学习成绩好并不等于高中就好,由于小欧未能适应高中的学习,中段考试只排在班的二十多名,家长觉得不理解,多次找班主任对小欧做工作,小欧感到压力很大,整天觉得闷闷不乐,在心理测试中显示为焦虑型。
3.失落心理。优秀学生一旦丧失优越地位,便会怀疑自己是否"优秀",而变得苦恼、自卑、消沉或自暴自弃、得过且过;或不满、抗争、甚至以违反校规或恶作剧行为来引人注目,以达到心理平衡。案例C: 小何初中时虽然不是排在班前一、二名,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心目中是一个沉静、听话的好学生,他以高于录取分数4分的成绩考入重点中学,但这个成绩只排在班的中下水平,加上前几次测验成绩都不理想,小何觉得自己在老师心目中没有地位,为引起教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小何忽然变得"活跃",有时,课堂上老师刚说一、两句话,小何就会大声"插话",常常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无何奈何,不得不批评小何几句,小何却暗暗高兴。
4.逆反心理。这种心理在中学生身上屡见不鲜,表现为竭力摆脱对成人的依附和盲从地位,甚至我行我素,你劝他这样做,他偏要那样做,对教师家长的规劝往往采取抵触情绪,甚至强词夺理,高唱反调,这类学生容易做出越轨行为。案例D:小张升中考试的成绩原本没有达到重点中学的录取分数线,但"望子成龙"的父母花费了3万元让小张终于成为重点中学的学生,可惜入学后,小张没能理解父母的苦心,依然贪玩,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成绩越来越差,他父母气坏了,对他严加管教,但父母的严厉激起小张的反叛心理,在与父母争吵后的第二天开始,他连续几天没有回校上课。
5.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主要是缺乏自信、心胸狭隘所致。进入重点高中后,面对新老师、新的学习内容、新的班集体等因素所导致的变化,不同心理素质的学生就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有些学生可能继续保持优势,甚至越学越好,有些学生却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这时,缺乏自信、心胸狭隘的学生就会因各种各样的竞争受挫而对比自己强的同学产生嫉妒心理,故意制造事端,想令别人也不好过!案例E:小陈家境贫寒,所以她从小勤奋读书,希望有一天摆脱贫困的生活环境,初中毕业考上了重点中学,进入重点中学后,学习成绩却不断退步,几经努力都没有明显效果,小陈失望了。她看着同桌的进步,内心难以平静,于是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她晚上在家学习,白天找一切机会和同桌讲话。最后同桌成绩下降,她且非常高兴。
6.随众心理。随众是指没有主见,没有原则,以别人喜恶作为行事准则。高一学生来到新的环境,没有了以往的好朋友为伴,内心渴望结识新朋友,建立新的友谊,特别是内宿生,第一次离开家庭独自生活,家长的关心和监督相对减少,难免产生孤独感,心中不踏实,他们更希望尽快溶入新集体,为避免被其他同学排挤,有时明知不对,他们也随大流,人云亦云了。所以,随众心理尤其在内宿生中表现特出。案例F:小冯学习成绩中等,进入重点高中后,有一天,小冯的妈妈找到我反映情况说,小冯最近常在周末去游戏机室,父母知道后批评他,但小冯解释说,班级好几名被女生喜欢的同学都会打游戏机,如果自己不会就很丢面,其他同学叫他去网吧不去也不好,并且要求父母给他买一台电脑,家长劝说无效,便请教师出面做教育工作。
7.松懈心理。考上重点中学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尤其是初三学年,都是勤奋、拼搏的,考上重点中学的信念和父母的期望促使他们在初三学年竭尽全力,当终于如愿以偿。进入高一后,有一部分学生便松懈下来,完全没有了以往的拼搏精神,这些学生认为考上重点中学就肯定能上大学,高一学年不必太紧张,不妨先放松一下,有个别学生的变化会让你大吃一惊。案例G:小何在初三学年是班的数学科代表,学习认真、主动,成绩不断进步,升高中以总成绩609分,其中数学143分(满分为150分)的成绩考上我们中学,但升上高一后,他的精力却主要放在打球等娱乐活动上,欠交作业、违纪名单上有他的名字,常常被我批评,成绩从入学时的班前几名退到三十多名,初中班主任找他谈心,他显得很不在乎,认为刚刚辛苦了一年,应该玩一玩,而且高一离高考还远,不用太心急,他到高三时自然就会努力了。
8.早恋心理。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男女关系意识的增强,令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火种越来越亮,产生怀春的情爱是青春期性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不过,正确的人生观、学习观和父母师长的教育使大多数中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没有过早陷入早恋的情网。但是,繁重的学习任务,来自考试和家庭的压力,使一部分自控能力低的学生情感发展不稳定,这一时期如果得不到父母的关心、指导,强烈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就促使这类学生寻找新的情感寄托,特别需要同伴的友谊,以获得情感的支持和理解,形成安全感。案例H:小嘉生长在一个经济富裕的家庭,但父母整天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他,初三时他与初二的小华好上了,成绩自然一落千丈,初中毕业时父亲想方设法使他进入重点中学读书,但高中的压力更大,小嘉一门心思都放在"拍拖"上,对父母、教师的批评根本听不进去,后来,小华也就读于同一所高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长,小华渐渐在老师的教导下认识到"早恋"的危害,有心与小嘉分手,但小嘉无法自拔,还是不断纠缠小华,为了不误人误己,小嘉的父亲只好让他出国了。
针对以上表现对于高一学生心理障碍有以下疏导策略:
无论学生出现哪种心理障碍,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的消极影响是显着的、巨大的。首先,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学生优良品德的培养和形成。一般来说,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方向、速度和完善程度。健康的情绪和意志,本身就是优良品德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心理要素。其次,心理障碍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智力活动总伴随着情感、意志等心理成分,情绪的好坏,意志强弱,既影响到知识的掌握与技能形成的质量,也影响到学生智力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一级的班主任,一是要做预防心理失衡的"超前指导",二是要注重做好疏导工作。下面,我根据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做法和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体会,谈一谈心理障碍的预防与疏导。
1. 转变观念。教育者转变德育观念,对心理问题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要把心理问题德育化。教师要认识到正值青春年华的中学生最容易冲动,也是犯错行为最频繁的"危险期"。教师要根据其年龄发展的特征,进行全面分析,而不能因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而归因于思想变坏,不思进取,品德低下,更不能因此而对学生冷眼相看,全盘否定。教师要认识到,心理辅导进入中小学校园是时代的要求。
2.引导学生正确辨识自我,客观评价现实,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高一学生受认识水平的局限,还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往往由于自我估计过高或过低,造成主客观不协调,无法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于是有可能出现以上一系列心理问题,所以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学会情绪调节,发挥自身潜能,面对现实,迎难而上。教师如能对学生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可增进学生自我认识的能力。另外,班主任可通过家长会向家长授课,使家长正确对待考试成绩,从而减轻学生来自家长的压力。
3.学法指导。学业压力无疑是中学生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进入高一以后,学习负担加重,表现为科目增多,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求高。一些学生从一开始没有很好地加以调整,掌握高中阶段正确的学习方法,以适应这一转变时期,就会感到学习压力大,学习效果差,成绩跟不上。所以,高一教师要注重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学会科学用脑,注重劳逸结合,制订学习计划,这样,从预习到考试,都不会感到压力大,无形中减轻了焦虑程度,考试也能应付自如了。
4.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不少班主任感受到,良好班集体是一个巨大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功效,对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着重大的意义。其实,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时是来自于与集体的不善,教师可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去向有心理障碍学生"求教",借此对其短处给予开导,这样有利于心理障碍的排除,又可使其自尊心得到满足。同时,还要利用多种渠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各类型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文艺、体育、制作等兴趣小组和校园文化活动,使大部分学生在各类型的群体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这样,既为学生创造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又可促进建立团结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做好疏导工作。
5.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增强竞争意识和自信心。大部分进入重点中学的学生都是小学、初中优秀生,因此倍受老师、班主任的钟爱,经常得到的是表扬和奖励,但有时却制造了一些优秀生长处的副产品-------只能表扬不能批评,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味追求奖赏、追逐名利。来到新的学习环境,一旦失去了以往的优势,就容易引起个体欲求上的冲突、失衡而引起心理障碍。所以,在重视做好心理障碍的预防和疏导工作的同时,从长远来说,还要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德,增强竞争意识和自信心,使学生在遭受挫折时不至于茫然无措,心理失衡。所以教育者一方面要减少对优秀生的过分呵护,让他们正视压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教师不妨有意设置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不怕失败,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教师能掌握一点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在学生中树立公正、无私的教师形象,以爱心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就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预防学生心理障碍的出现,并能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好疏导工作。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