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因素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因素
[摘 要]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关系着民族的发展。2004年,顺应课程改革潮流,武汉市全面实施科学课程,三年过去了,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情况如何,科学课程的实施有没达到预期目标?课题组在2007年3、4月份,对武汉市城市、城郊和郊区的初中生关于科学课程的学习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了解到科学课程在实施中取得的成果以及遇到的困难,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科学课程实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科学课程 学生兴趣 学习心理 收获
顺应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潮流,我国进行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改革了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构建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综合与分科并行,供地方和学校自主选择。
2004年,武汉市全面实施科学课程,全市义务教育初中学生使用武汉版《科学》教材。科学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研究精神及科学态度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得到全面的科学方法的训练,有助于学生较为全面地关注和分析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生活问题,获得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理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但是科学课程的具体实施情况如何,学生在科学课程中学习情况如何?为此课题组进行了武汉初中生的科学课程学习情况调查,以期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科学课程实施的客观现状,为科学教研人员、学生、家长提供合理的参考意见,促进科学课程实施能够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的具体目标。
准确把握学校、教师对开展科学课程的具体实践方法,了解学生科学课程的学习情况。
2.调查对象。
为了获得较为客观的第一手资料,课题组随机选取了城区、城郊结合区和郊区的三所初中作为样本:武汉市洪山中学(城市)、德才中学(城郊)、莲花湖中学(郊区),并随机抽取了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
3.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学生问卷,采取了不记名的方式,内容涵盖了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学生在科学课程中的学习心理和方法、学生在科学课程中的收获、学生对实验课准备情况的看法、学生眼中的科学老师和学生期望的科学老师、学生眼中家长和学校老师对科学课程的态度六个方面。
抽样方法:研究对象的抽样采取分层原则和整群抽样的原则,共抽样三所学校,每所学校的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共6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4.问卷的有效度。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600份问卷,回收问卷594份,回收率达99%。去除无效问卷5分,共回收有效问卷588份,回收有效率达98%,符合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
无论是科学课程的实施方法还是教材,都有很多区别于分科课程的优点,这些不同之处与学生的兴趣是否相符,是否有利于科学课程的实施,课题组从学生感兴趣的上课方式和课程内容两个方面进行调查。
统计数据来看,学生最喜欢的上课方式和内容都是实验操作(分别占总人数的29.3%和46.3%)。科学课程对学生发展提出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还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由此可以看出科学课程提出的目标和学生的兴趣是相互吻合的,这种一致性也是科学课程能够顺利进行下去的重要前提之一。
感兴趣程度位于实验操作之后的是课堂讨论和知识内容的新颖(分别占总人数的16.0%和36.2%)。武汉版《科学》教材的每一个内容都从“想知道”、“怎样知道”和“还想知道”三个方面展开。主要是采用提问、思考、探究、实验与交流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材料阅读和练习对所学内容进行拓展。由此可见,武汉版科学教材在符合课程目标的前提下,其内容和板块设计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还补充提出,能够亲自动手做实验、多进行课堂讨论交流、师生合作互动、科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多介绍课外科学知识、课堂气氛活跃等都可以增强他们对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
2.学生在科学课程中的学习心理和方法。
在这部分我们设置了三个题目,从对问题的解决、对知识的学习以及外界影响因素这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调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时,各有26.2%的学生选择了直接请教老师和查阅资料,仅有9.0%的学生选择请教家长和其他长辈,而有38.6%的学生选择了相互讨论(见表格3)。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解决问题开始多样化,不再以老师为主要的请教对象,转向为独立解决和相互讨论。这说明了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具有了自主性,初步产生了探索精神和科学探究意识,并具有一定的搜集、处理课内外信息资料的能力。学生已经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始自觉地学习。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43.2%的学生认为通过实验可以更好的理解书本知识,由科学课程与学生的兴趣关系可知,这也是由学生的兴趣决定的。兴趣是最好的导师,浓厚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在科学课程中学的更轻松,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更多。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尽心学习科学课程,影响学生更好的学习科学课程的因素是什么呢?52.2%的学生认为是“老师讲课没有意思”这个客观原因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由这可以看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学生上课的质量。至于科学课程还是语数外更重要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不是很受关注,而同样有23.1%的学生认为是自己贪玩影响了科学课程的学习。
其中也有些值得我们注意的几个地方:城市女生,将近一半都选择和同学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她们比其他区域的学生也更喜欢询问家长;郊区女生,37.96%依赖老师,独立学习的能力较弱,而城市女生依赖老师的比例则只有18.39%,49.43%的城市女生喜欢和同学进行讨论解决问题;郊区男生有39.19%通过自己查资料来解决难题,自主学习性较强(见图表1)。这些现象说明学生的学习习惯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给予正确引导,因材施教,使他们发挥最大的学习优势。
3.学生在科学课程中的收获。
学生对科学课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的过程中学到了什么知识和技能呢,又有何收获?课题组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从统计数据可以了解到,50.5%的学生都从科学课中产生了对科学知识的兴趣,而有24.7%的学生学习到了对问题的思考能力,另外有24.8%的学生获得了合作和组织领导能力。而对比,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生眼中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基本一致。
科学课程能否服务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及对生活中发生的现象提供科学的解释,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问题。调查结果显示,84.5%的学生认为科学课的学习是有帮助的、有用的,71.3%的学生认为科学课的知识和生活现象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由此可知,科学课程并不是像有些人所认为的那样,不仅对以后的学习无用,对以后的生活也是毫无用处的。科学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开始关注科学知识在日常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从长远的角度看,学生还具有了一定的探究和实验能力,养成了科学的思维习惯,对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是有很大帮助的。4.学生对实验课准备情况的看法。
实验材料的准备情况是实验课的课堂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实验课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学课的实施情况。因此,实验材料由谁准备,实验材料是否齐全,也是课题组调查的内容之一。
从实验材料准备情况来看,认为材料很齐全或者虽然材料不完全齐全,但不会影响上课的比例占90.0%,而认为实验材料很不齐全的只有10.0%的比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课程的实验课基本上能够按照课程要求顺利完成。实验课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也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途径之一,而实验课又是学生最喜欢的上课内容和方式,因此实验课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科学课程的实施。
在实验材料的准备者上,完全由老师准备实验材料的占69.0%,老师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学生也在一定程度参与了实验材料的准备,有32.0%的学生认为自己也参与了准备工作。考虑到实验材料的贵贱以及是否普遍等原因,由学校、老师来准备一些仪器、器材,为学生创造一些动手的条件,并且由学生自己准备一些简单易得的实验材料。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使实验课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能适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更能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5.学生眼中的科学老师和学生期望的科学老师。
韩愈曾经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和学习上的导师,更应该是学生生活和人生的导师。课程改革中的科学老师与学生的心目中的要求是否有差距,差距在哪里,课题组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有42.3%的学生认为科学老师能够做到教育平等的原则,对待所有学生都能够一视同仁;仅有2.7%的少数学生认为科学老师能够超越教育利益的驱动,关注暂时成绩较差的学生,这是比较难能可贵的;然而还有总和为55.0%的学生认为科学教师不能做到有教无类,只重视成绩好的和机灵活泼的学生。
为什么唯独成绩差的学生很难得到老师的重视?事实上往往是成绩差的同学更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关心,对这些学生而言,老师的关心无疑将在学生的心理和人格形成上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当然,科学教师也是普通人,他们也有正常的情感好恶,产生情感偏差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名老师,对待不同性格、爱好和条件的学生因材施教,发展所有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是重要的。
从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在36.6%的学生眼中,科学老师是只传授科学知识的人,24.8%的学生认为科学老师成功的扮演了学习好帮手的角色,18.4%的学生认为科学老师是个能够创新性的接受学生意见的人,而剩余20.2%的学生则认为科学老师只是安排教学活动和任务的普通课程老师。
学生对科学老师的期望和要求中,希望老师能够教授课外知识的占55.4%,而其他诸如知识丰富,能够回答学生提问和可以交流的期望也较高,总和占了44.6%(见表14)。学生的需要绝对不单单是书本上的知识,也不仅仅是只负责讲课的老师,他们更需要是学习上的好帮手,能够和他们真心交流的良师益友。
此外,学生还补充强调,能够与同学沟通、主动与学生交流互动、平等有耐心的对待每位学生、幽默和蔼、上课生动活泼的老师,是同学们最喜爱的老师,也将会更加激发同学们对科学课程的学习热情。
6.学生眼中家长及学校、老师对科学课程的态度。
当科学课程在武汉刚实行半年时,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也遭受到各方面的压力。到现在,科学课程实施已经近三年了,家长和学校老师对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态度如何呢?课题组对此也进行了调查,发现在学生眼中,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老师都对科学课给予了高度重视。66.8%的学生认为家长对此持支持态度,81.0%的学生认为老师都对此也持支持态度;仅有4.3%的学生认为家长反对自己学习科学课程,6.5%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对科学课的实施也持反对的态度;而另外28.9%的学生和12.6%的学生则不能很好的明确家长和学校老师的态度。
(三)启示与建议
1.启示。
(1)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兴趣在“动手做实验”、“课堂讨论交流”、“师生合作互动”、“课外科学知识”等方面。科学课程的目标和设计理念顺应了学生发展需求,而武汉版《科学》教材的编写也基本上符合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其内容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学生在科学课程中的最大收获也是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相信在兴趣的驱动之下,学生在未来的科学领域会不断深入研究,并取得各种优异的成果
(2)学生的学习开始转向自主化。在对待学习问题上,学生倾向于自主解决和相互讨论的比例较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方法相对从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科学课程重在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倡导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化是科学课程的教学结果,也是促进学生自身科学素养提高的有力因素。
(3)学生比较喜欢和期待的科学老师是能够教给他们很多课外科学知识、能够平等对待学生、容易跟学生交流沟通的老师。对比学生眼中的科学老师,似乎现在的科学老师还没能够完全达到学生的期望目标。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到不同专业毕业的科学课程老师能够自主地共同讨论问题,互相学习。这表明了科学课程教师的教学思想随着课程的实施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所改变就是有所进步,教师的改变和适应利于科学课程的实施。
(4)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校和家长对科学课程的实施是持以肯定和支持的态度。有了社会的理解支持和学生的喜爱,武汉科学课程的实施将不再是困难重重、步履维艰,而会以稳健的步伐走向健康向上的道路。
2.建议。
(1)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探究式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出现的必然结果。这也就决定了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应该在各个环节积极配合老师,认真实践各种探究式活动,抓住每一个实验机会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待学生要有耐心、爱心和宽容心。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更不用说学生了。不同类型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能力和态度,作为一名科学老师,要对学生的个性及情绪变化有极强的敏感性,对待学生出现的问题要耐心说教、及时处理。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在这个不稳定的阶段,需要教师用他们的爱心来形成学生健康的人格。也正因为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难免会犯一些或大或小的错误,教师应该用一颗宽容的心正确引导和处理学生的错误,而不能随心所欲的使用惩罚和凌辱等手段。教师的武断、偏激,小孩会默默看在眼中,一生难忘。科学课程的教师就更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做人。
(3)教师应充分体现其引导作用。具有综合性和开放性的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课题的内容由师生共同构建,注重学生研究过程的体验等等。这些特点决定了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课题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和信息的咨询者。由此,教师在学生对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应当充分体现其引导作用,鼓励学生提出对相同问题的不同看法,使学生乐于探究,爱好自主学习,锻炼学生对信息的搜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4)家长对孩子的科学课程的学习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从统计结果看出,有接近1/3的学生不了解家长对自己学习科学课程的态度。学生的学习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学生家长也有很大的责任,因为家长是孩子在家庭中的榜样。家长的行为和态度,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孩子的思想。对待科学课,家长不仅要在语言上表示对孩子学习的支持,还应该在行动上多给孩子思考问题,自主探究,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此外,家长还可以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询问孩子在学校学习的情况,必要时候协助孩子完成课外探究作业。
(5)相关的中学及社会机构努力为科学课程老师提供各种理论、技能培训机会,以便老师能够真正领会科学课程的精髓,将科学课程顺利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文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教基[2001]17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秦文君.一个女孩的心灵史 [Z].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0.72.
[4]陈爱平.教师的人际关系 [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5.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