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论文 -> 其它 -> 心理健康 -> 正文

针对个体心理差异 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3-4-21 20:54:54阅读:
字号:|

  针对个体心理差异 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个体的心理特点是在特定的自然基础上,受到具体的教育和其他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在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他们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心理承受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在:有的能承受生活、学习上遇到的挫折,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及时从中吸取教训;有的稍遇挫折,就悲观沮丧,意志消沉;更有甚者,因屡遭挫折,表现出萎靡不振、压抑、回避等反应,这对他们个性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成长将产生不良的影响,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障碍。因此,针对个体面对困难、挫折时存在的心理差异,及时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逐步培养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以促进其身心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影响中小学生抗挫折能力存在差异的因素

  中小学生之所以在挫折面前表现出心理承受能力上的差异,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密切关系:

  1、生理基础:一个身体健康,发育正常的学生,就比身体上有缺陷或多病的学生具有更强的抗挫折能力。

  2、思想因素: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远大的理想和信念的学生能勇敢地面对挫折,注重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继续朝着理想的目标奋斗。这是抗挫折能力的核心。

  3、生活经历:假如一个学生从小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差,生活需求总能顺利得到满足,就很难承受生活或学习上遇到的挫折;相反,具有较丰富的人生阅历、饱经风霜者不仅能承受挫折的压力,还会把挫折变成继续前进的动力。

  4、个性特征:性格乐观、开朗,意志坚强的学生比性格内向、或者心胸狭窄、意志薄弱的学生更能坦然面对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挫折。

  5、期望水平:父母、老师、个人的期望水平愈高,遇到挫折时心理承受的压力越大,抗挫折能力相对就弱;相反,期望水平不高,能正确估价自己的能力,对失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心理压力就小,抗挫折能力就强。?

  二、有的放矢,逐步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一)、教育学生正确审视和对待挫折

  在挫折、困难面前是悲观失望,一蹶不振,还是勇敢的面对,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它,或者变换策略,都有赖于中小学生如何正确看待挫折。

  1、要勇敢的面对困难 在困难面前能否有迎难而上的勇气,既要有和困难作斗争的思想准备,又要靠自身的力量和决心去克服它。不少学生之所以在挫折面前变得消沉、脆弱,关键在于他们一开始就缺少与困难作斗争的心理准备,把困难估计得不够。因而当生活或学习陷入困境时便怨天尤人、悲观失望、焦急不安。这样做,只会消磨自己的意志和自信心。

  2、要不俱怕失败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中小学生要想学有所成,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帆风顺。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必然会遭遇荆棘与坎坷。生活中真正的强者应在失败中不断积累丰富的经验与教训,能经得起风吹浪打。古今中外无数科学家、革命家成功的秘诀关键就在于他们不惧怕失败,具有锲而不舍,迎难而上的精神,勇于在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3、要用百倍的勇气去面对不幸 对于因父母离异或天灾人祸造成的不幸,往往对幼小的心灵带来难以想象的心理伤痕和压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用慈母般的爱心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时时告诫自己的学生,对于不幸既不要害怕,又不必回避,要用笑脸迎接悲惨的命运,象身残志坚的人那样,用百倍的勇气去应付面临的不幸,以积极的态度迎难而上。

  (二)、逐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思想品质

  意志品质对一个人的行动起着重要的调节、控制和支配作用。事实证明:意志顽强的人,其抗挫折能力也强;而意志薄弱的人,抗挫折能力也弱。

  1、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中小学生只有胸怀远大,才能在学习、生活中迸发出火一般的热情,才会在挫折、失败面前不低头,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奋斗不止。?

  2、要教育学生认真遵守纪律,从小事做起,时时严格要求自己 教育工作者既要关心、爱护学生,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困难,又要对他们严格要求。这个要求是通过纪律来实现的,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其意志的自觉性。除此之外,还要教育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时时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逐步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品质,努力克服困难,磨练意志。

  3、有计划地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是锻炼和造就人才的大环境,教育工作者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真正让他们在实践中自觉地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使他们的心理逐渐变得坚强、成熟。

  (三)、针对个别差异,不断强化思想引导。

  1、不断完善个性,养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一样的挫折,在弱者看来是很大的心理压力;而对于强者而言,则往往会成为激发自己战胜自我,扬长避短的强大动力,因为他们坚信:乐观和自信能指引自己走向成功,"不经历风雨,难见彩虹",苦难、挫折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因此,对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或感情脆弱、缺乏自信的学生,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强化个别指导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引导他们尽快从迷茫、困惑中走出来,继续朝着理想的彼岸扬帆奋进。

  2、要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不断调整个人的心态和目标。 中小学生风华正茂,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梦想,对生活、学习抱着很高的期望。但对自己现有的水平和能力不能作出客观的评价,求胜心切,对困难估计过低,致使困难、失败到来时,心灰意冷,痛苦流涕。因此,教育工作者要对那些争强好胜,但现有水平、能力不高的学生,要加强个别指导,教育他们客观、冷静地评价自己,做事不要感情用事,学习目标不要订的过高,要循序渐进,要充分考虑前进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引导他们当一种行为或动机经过努力仍不能成功时,就应调整目标或改变行为方向,通过其它途径达到目标。

  由此可见,对今天的中小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懂得怎样正确对待挫折、失败、困难,逐步养成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品质。从而在挫折面前具备较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品质,具备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无论对于他们个性的培养,身心的可持续发展,还是中华民族的未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 重视中等生的教育及其心理辅导   下一篇: 没有,这是最后一篇!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