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原野上的守望
一个愿望突然而生,并且来得是那样迅猛、神速,以至于让我透不过气来。同时,由于这个愿望的强烈撞击,也让我遥远的记忆变成了一片空白……
这是一个很小,也很微不足道的愿望。产生这一愿望的过程也不甚明了,仿佛记得在这一愿望突然“闪现”时,我正斜倚着躺在床上,右手拿着电视遥控板切换着频道,而思绪却是散乱的,就象梦游症患者,不知“身”往何处。那一刹,突然不明就里地产生了想去看看金黄色麦田的愿望。
那天晚上打了个长途回去,和以往不一样的是,这次是父亲接的电话。父亲在那头告诉我,家乡下雨了。我说兰州下午天气也变了,又问了父亲身体状况。之后,母亲接过电话,和我拉起了家长,说了一些庄稼农事:大蒜已经收完了,今年价钱很好,大的一百要卖十七八块钱呢。又说:你弟弟弟媳他们已开始均玉米苗、除地了。我问母亲,到端阳了,麦子也快黄了吧?母亲说,是啊,坡上的麦子已经柳黄了。接下来母亲又把我们一家四口人的情形问了个遍,还问到妹妹、妹夫,我在一一进行了简短的回答后,母亲又叮嘱几句注意身体之类的话(这该是我向父母说的呀)才挂了电话。电话中,我本想说麦子黄了时,想回去一趟。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没有向母亲说出来。我怕这话一说出来,母亲会时时惦记这件事的,但到时我如果回不去,则会惹母亲伤心的。因此我不敢、也无法向母亲承诺。
我想,对于前边的几句话,有必要在这里解释一下。“大的一百”这句话中的“大”是说大蒜的个头大,“一百”是指一百头大蒜(计价的量化单位、相当于商品的规格)。在乡下,象大蒜之类的农产品,还是采用比较传统、原始的方式进行交易——以数字计量,不是以公斤计量。“均玉米苗”是指对距地面二三十公分高的禾苗,进行的间苗,即在几株中留下生长旺盛的一株,除掉多余植株的工作。还有一句说麦子(小麦)“柳黄”,指的是小麦停止生长后,植株由“青”渐渐变“黄”的这一成熟阶段。大约再经半个月太阳的暴晒,麦田就是一派耀眼的“金黄色”了。这是乡村最迷人的季节!
说到麦田,就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想起小说中的主人公——16岁的霍尔顿说过的一名话:我只想当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想像着在一大片麦田里,几千几万个小孩子在游戏,周围除了他没有一个大人。他就站在麦田边上的悬崖旁守望着,看哪个孩子朝悬崖奔过来就捉住他,不让他掉下悬崖。可是,在这部小说中,作者没有提到麦田的颜色,是嫩绿还是金黄呢?!其实麦田的色彩在这部小说中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麦田维系了无数人的情感和记忆。麦田是一个意象,守望者是一个隐喻,我们都能感知它的存在。在此种意义上,霍尔顿的麦田,就是大家共有的麦田。这篇小说,是我二十多岁时才读到的,现在回想起来仍是记忆犹新。
而我关于麦田的记忆,却也总是停留在儿时。那个年代,还是大集体化作业,不但“以粮为纲”,还是统一播种、收割。那时节,无论是在家乡一马平川的川道河谷,或是东西两道山梁、山坡上,每当到了夏天,就会看到金色的原野上到处是金色麦浪翻滚的壮美景色。随着大集体的瓦解,随着经济作物比重的增长,已没有那种整川连坝、千顷成片的麦田,也不见了每逢夏天到处是金色麦浪翻滚的壮美场面。没有承诺回去,这也是一个不太由衷的理由吧。
在乡下生活的那些年,我多次播种过,也收割过小麦。因而我懂得了麦田,就是农村生活的希望,更是农业社会的希望。真正对于麦田有了感情,也是在那年里。
进入初夏,麦子快成熟时,家里人每天都要到麦田地去观察,寻找最好的开镰时机。因为过早收割,麦粒还是半浆状的,碾晒后麦子就是干瘪的;正熟时下镰,收获的麦粒就饱满、有光泽,黄灿灿的让人分外高兴;熟得太透下镰,则容易掉穗、掉粒,产量会打折扣的。这个事情的,早些年主要是爷爷来做的。后来,则主要成了我的事情了。一般情形下,我都是在正午吃完饭歇息的空隙,骑上自行车到田野里去的。
骑着自行车,在乡村用沙子铺垫得很平整的大道上前行。头顶的太阳,把草帽、人和车叠在一起,只见一个影子在阳光下“沙沙沙”地滑动着。那“沙沙沙”的声音,是车轮碾压在沙子上发出的轻轻摩擦声。出了乡村,左一拐右一弯,就上了田间小路。这时平视过去,两旁田地里金黄色的麦田就进入了视野。再望远些,是一眼望不穿的田原的金色。随着南风频频吹动,广袤的田原就开始泛起金色麦浪。这金色的浪潮,会随着风的强弱、起歇,如同涟漪般渐渐扩散,一波又一波,起起伏伏,摇摆不定……那一刻,我心中会被眼前的景色,莫名其妙地感动。
我喜欢这个时刻,喜欢这个时刻的阳光,它是一天中最炽热的一个时辰,容易让人产生一些激情和欲望:对于田地、关于丰收的种种欲望。还有就是喜欢这个时刻的静寂:由于人们都在歇晌,田野里少有人踪,这时的田野是最静寂的,就连那些野鸡、野兔们,也藏在阴凉处不肯出来活动。
当一块麦田成熟后,母亲就领着我们兄妹,在太阳还未升起来时提上镰刀下田了。一般在收割的时候,父亲也会请假协助我们的。当太阳升起来时,我们已割倒了好大的一片。割累了时,我会直起腰站上片刻。站在齐腰深的麦田里,那些麦穗上的芒刺,在太阳照耀下,金光灿烂,晃得人竟然有些眼晕呢。而心里,却是美滋滋、乐嗬嗬的。那时候,出的力、流的汗、受的累,都一道被收获的喜悦替换。大约有近十个夏天,我就是在这样的场景中,由年少变得成熟的。
在粮食作物中,小麦是主粮,别的如玉米(家乡叫蕃麦、苞谷)、大豆、小豆等,则是杂粮。在家乡耕种责任田时,每年的农业税(公粮),一定是要到镇子上的粮食管理所,交上好小麦的。稍后到乡镇工作时,记得下乡征粮(农业税)中,我们向乡亲们提倡的是“交够公(国)家的,留过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已的。”现在好了,农业税免除后,乡镇干部再也不需下乡征粮(农业税),乡亲们也不用排队熬夜地去“交粮”了。记得母亲对我第一次说这句话时,那声音中透出的,何止中甜美!
日子过得真快,太阳也越来越炽烈,城市热浪滚滚——我知道,乡村的太阳也越来越炽烈了。
夏风劲吹着,麦子已到了成熟的季节。可是手头上事多,也没法向别人推诿,看来家乡是去不了。索性在双休日,就在城市附近的那个乡村,去偿这个夙愿吧。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