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散文 -> 爱情散文 -> 正文

金黄的麦穗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9 11:51:36阅读:
字号:|

当柳树林中鹁鸪鸟"布谷布谷"叫起来的时候,芒种就要到了。炙热的西南风经过几天不知疲倦地描绘,把黄河三角洲一带数百万亩麦田染刷成金黄一片。路过麦田的人们忍不住摘下几穗,在手搓口吹间麦香四溢,再送入口中,一经咀嚼,满腔的特殊清醇麦香沁人心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孤岛上的农牧场开始了一年中最为繁忙的季节。
那时农牧场收割麦子用的是从苏联进口的国内最为先进的“康拜因”(收割机)。每年一开春,分场机务排的工人师傅就开始检修机车,他们把一台台“康拜因”从机库里拖出来,由里至外对每一个部件都细致有加地检查修理保养,经过几个月的检修刷漆,台台康拜因涣然一新,再经过几周的试机调修,就等麦穗黄了。
麦田的麦子抽齐了穗,麦场的整理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准备开来。每个农业分场上万亩的麦田需要百多亩的麦场。先用链轨拖拉机把老场院耕耙整平,再视天气情况等雨或人工泼洒水,地皮湿透后均匀铺上老麦草,再用胶轮“铁牛”反复碾压,直至平整光亮如镜。
麦收是虎口夺粮的大事,在全场总动员中,作为农场子弟学校学生的我们都放了麦假,或集中或分散分到各个农业分场,每个分场还会得到解放军一至两个炮兵连的无私援助。每当麦穗黄了的时候,就会传来解放军到来的消息。早晨咚咚呛的锣鼓声把我们从睡梦中惊醒,三下两下穿衣登鞋跑出家门,直奔柳树林边的黄河故道滩南岸。分场场部门前和住户山墙上早已贴上了花花绿绿的“向解放军学习!”“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一类的标语口号,彩旗插满了通往柳树林的路口。我们模仿电影中解放军的样子,头戴着用柳树枝条扎制的草帽,装摸做样地参加到欢迎解放军的队伍中。当太阳把欢迎人群晒得快要打蔫儿的时候,故河道深出传来汽车马达声,顿时锣鼓声口号声起劲地喧闹起来,接着一辆辆十轮大卡车拖着昂首挺立的大炮隆隆驶过欢迎人群。炮车后边走过来解放军队伍,红领章红帽徽映衬着一溜草绿军装,军帽上扣着与我们一样的柳条枝,队伍整齐划一,步伐铿锵有力。顿时“向解放军学习!”“向农场干部职工学习!”的口号声融在一起,我们则尾随在部队的后边,也挺胸抬头,也高呼口号。于是,黄河故道滩边沸腾了。
分场麦收指挥部设在麦场里,麦场早早扎起长长的凉棚,凉棚的柱子上架了高音喇叭,不时传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军民鱼水情”的欢快乐曲。凉棚边上设置了壁报宣传栏和黑板报,场院四周插上了五颜六色的彩旗。军民麦收誓师大会后,麦子开镰了。
上万亩的麦田,一片黄色的海洋,阵风吹过,掀起道道金色的波浪。五六台绿色“康拜因”如同一艘艘战舰披荆斩棘巡游海面。十几台军用大卡车围绕在它们的周围,当康拜因粮仓蓄满升起标志性的红旗后,大卡车便扬起道道尘土飞奔过去,接卸下一车又一车的丰收喜悦。
第一车麦粒卸下后,场院便开始忙碌起来。清晨,太阳刚露脸,麦场总指挥带领人们用扫帚将整个场院清扫一遍,然后把或垄或锥形的麦垛均匀地摊晒开来,再然后人们象秋天空中飞行的大雁群排起巨大的人字,推拥着木锨,一遍又一遍地翻晒着麦粒。中午时分天气越炎热,翻场的次数就越多。下午太阳刚西斜,就开始堆场了。百余亩麦场上,职工家属、干部战士、老师学生,几百人的劳动大军,一律打着赤脚,挽着裤腿,扬掀的、拉耙的、挥扫帚的,人们喊着各种自编的号子,那欢快的劳动场面犹如一卷精美的画,恰似一曲动人的歌。场景中的我还触景生情写了几句顺口溜投给总场每日的《麦收简报》,事隔三十多年至今还记忆犹新。摊场:条条金龙卧场间,军民逗它格外欢,拖板木锨作织梭,黄龙变成金地毯。翻场:汗珠变银珠,落地是金珠,锨锨翻得金花溅,粒粒皆辛苦。堆场:扫帚扫木锨扬,军民齐心追太阳,油田大哥来助威,垛尖碰到太阳上。”
夜幕降临后,数盏五百瓦的大灯泡把整个场院照得通明。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拖着疲倦的身子,又集中到麦场里。轰鸣的扬场机把一垛垛带着太阳余温的麦粒,划出道道金色长虹,尘土草屑泥块随即分离出去,散落下来的是纯净麦粒堆成的座座丘包。装包、捆扎、发包、扛包、入仓各个环节流水作业有条不紊地进行。每组发包者一般由四名年龄较大的男劳力和女劳力组成,其中一人喊号子,“一二三呀,来呀!”“又一个呀,来呀!”“抬起来呀,咳吆!”声声号子此起彼伏。此时大显身手的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他们在号子声中钻入麻袋下,肩膀一挺扛起麻袋包就走。面对182斤重的麦包,久经麦场的职工则立扛在肩上,不用手扶持,轻悠悠地走在比二层楼还高的麦垛跳板上。扛包不单是年轻小伙子的专利,不乏上年纪的长者和不让须眉的巾帼。年轻的战士开始大多不悉扛包技巧,或扛或背或抱,经常从跳板上摔下来。不服输的他们,经过几个夜晚的摔打,也能扛起立包,也能在跳板上轻松自如。午夜时分,有免费的夜餐,席地而坐或倚靠在麦垛上就餐的人们,有的不等吃完就发出响亮地鼾声。
黎明,嘀嘀答答的军号声又把人们带入麦田、麦场。
一个麦收,麦场上总要经过几个暴风雨的天气。午后,烈日下翻过几遍场的人们,刚感到一阵惬意凉风,就发现西北方向涌上来的黑云。抢场!大喇叭中的紧急通知和渐渐浓密的黑云把人们从麦收的各个岗位集中到麦场里。田间停下收割的机务工人,开卡车的战士、做饭的炊事员、探亲的亲属,还有附近油田的工人从四面八方涌向麦场。人们无须指令地抄起木锨、木耙、扫帚,拖起篷布苫席,搬起石块木棒。跑,人人都在跑,堆垛、苫盖、镇压都在与老天赛跑,与老天争夺场里近百万公斤的麦子。一阵大风过后,硬币般的雨点从天空摔落下来,汗水、雨水、泥水,把风雨中的人们雕琢成一尊尊活动的塑像,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珍藏在心灵深处。
那年代农场工人大都月薪26元、29元,老职工34元。家属工日薪7毛,中学生日薪5毛,据说支援麦收的战士月津贴6元,自愿参加抢场的探亲亲属、油田职工属义务劳动。
远处的鹁鸪鸟又叫起来,麦穗又要黄了。
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