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历程
是个故事,就得有点戏剧性。戏剧就是冲突,就是磨难,就是麻烦。
——张爱玲
在家过了两天,返校那日,母亲把我送到车上时,外面下着小雨。
“回到学校,记得往家里打个电话”
“记着了。”
车上了公路不久,天就黑了,和来时一样,外面似乎飘起了雪花。不知道什么时候,昏昏地睡着了。
醒来时车已经驶进了311国道永城段。
15分钟以后,我在演集镇下了车,刚好4路公交驶来,外面果真下着雪。
回到学校,很快便淹没在旧有的生活里。
或许我是不够清醒,不够理解这个时代,所以才不清楚自己该选择什么样的命运。何况有的时候,命运也由不得人去选择。十九岁的我,是否已失去了向命运挑战的勇气?
我不知道。也许真的是走过的路已决定未来的托辞。我和冰若的相识,因为一个偶然,也是必然。我想。
为什么会有最初的投缘?我不清楚。或许是因为相似的性格;或许是那无形的默契;也或别的什么,如此种种。不管怎样,我们成为了朋友。虽然其间也有过波动,那于我是抹有偏执的一种悲哀。
高三,我选择了文科。我想,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我的思维不够灵活。但我的感情充满了寂寞的丰富,可以思考的很深。而理科的思维是定向的,虽然提倡的是思维发散,总有一些公理、定理、公式束缚着。文科则需要思维发散,是无拘的没有束缚。我喜欢不被束缚着。深思。然后有空余的时间写出属于自己的这个时段文字。我所指的文科,可以归属于文学一类。
也许这也是我的不够现实。因为每个人都很忙,为了来年的高考。这也就造成了许多同学对我的误解,看我的为什么不紧张,疑惑我的为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这我曾对一个女孩问我时的唯一解释是:一个人的外表不等于他的内心!
对于面对来年的高考,我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我并不是没有思考过。甚至比一般人更多
些。我还不够资格成为一个叛逆者,因为我在乎成长的每一步,在乎现实。
时间在固有的平淡中慢慢流淌,一如自己的平凡。生活依然是起床、上课、睡觉的规律。每个人都厌烦、疲惫,但都又习惯这种厌烦和疲惫。这是无奈?我不知道。
期中考试时,笔尖结识了一个名叫灏渊的学弟。他说要尽快结束这场游戏,去玩自己制定规则的游戏。我疑惑他是第二个韩寒。他赌得起吗?这我没有权利给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于是,很快我们之间成为朋友的不合适宜便暴露出来,做了两天的笔友。
这时候,我又想到了和冰若的相识相知。和那帮死党的不可分割。还有郭郭和甘茂。还有文学社的几个成员。
这些都是将来回首往事时,我记忆中最重要的部分。
一个朋友曾问我:“如果你考不上大学会怎么样?”
我很肯定地回答:“会好好地生活。”
她说:“在哪儿,继续坐在这里,还是离开?”
我说:“无论在哪儿。”
她说:“你很乐观,但我是可能做不到的。”
我说:“只要你想,肯定能的。”
我不知道有没有在很大程度上安抚那个朋友的心。其实,想到未来我也是有着些许的迷惘,甚至是恐惧。不过,我们都还好好地生活着。为了现在,也为了未来。
时间好象长了翅膀,感觉日子过得越来越快,就要抓不住身边的点滴。
每个人都很紧张,精神上的空乏时常弄的我象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虽然表面上看,我还是那么安静地坐着。
我想,我得停下来来休息一会儿,要不然会爆炸的。我是不想“犯罪”。
……
我又回来了,继续我的庸人自扰。
不知道这么说,会不会是不尊重我的朋友?我想不会吧。只有这样我才可以继续我的故事。带点儿不健康的戏剧色彩。张爱玲说:“生活的戏剧化是不健康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又说:“我们对于生活的体验往往是第二轮的,借助于人为的戏剧,因此在生活与生活的戏剧化之间很难划界。”
我想去理解这个时代,可这个时代可会对我也有一丝理解那?我这么想着。或许是想为自己抱些不平。有些异想天开,不可理喻。
通常我佩服那些死学的书呆子们,不过我并不羡慕,即使他们有着出色的成绩,是老师眼里的宠儿。人都有相同或者说是相似的地方,譬如人的麻木。我想。
很多时候,这些我们各自精神中占有的麻木或多或少支撑了我们的灵魂,使我们在各自前行的路上,不致崩溃。
在先前的生活中,我是蹉跎了很多的时光吧,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空虚和无为。
于是,生活中就不免出现许许多多的困惑,起起伏伏的挫折。
困惑和挫折是无可逃避的。对此,我们无所适从又不可选择。因为生活的戏剧化就是冲突、磨难和麻烦。
也许,我们真的是拿青春来作赌注,用最美的花作为代价赌明天的辉煌,每一个人都甘心情愿地做一回傻子。似乎这也是别无选择所必须的。或许是。或许不是。生活不可能完美,总是得到伴随着失去。也或许残缺是另一种完美呢!多少年都过来了,也不差再做半年的“赌徒”!再半年的执迷不悟。
有些事情也是无可奈何。“去留无意,任天空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窗外花开花落。”很多人事,在不经意间,可能已擦肩而过。对于“适者生存”的法则,我们却是不可不去遵循的。
好象是从梦中醒来,带着一些不太情愿。
自习课,我呆呆地望着窗外的蓝天,翘首期盼。朵朵白云从西南飘来,又向东北飘去,它们慢慢地游动。我想,它们可能是要去寻梦的。
对于未来,可能真的只能是些春风蝴蝶的想象。但想象的同时,我们都是多么地认真。或许这种天真,在现实看来已有些不合适宜。但是我确是想化成一股蒸气,然后变成一多白云,随它们一道而去。
傍晚,一个圆圆的如铜镜的物体悬挂在天空中,柔柔的红光,穿透玻璃,把我的周围映得通红。渐渐地,渐渐地,沉入地平线以下。轻轻地走开,默默地离去。
我期待着明天会是个晴朗的日子,看它是以怎样的方式开始新的一天。
世界似乎全变了,又好象什么都没变。我的每一位朋友,包括我,在旧有的生活中似乎都又有了些许新的开始。
新的开始是好是坏,在我心里没有一个评价的标准。每一个开始都有它开始的理由,每一个存在都有它存在的道理。我想。
和那帮死党快有两个月没聚齐了。
夜晚如期而至,毛曾告诉我收音机中天气预报:明天多云,最高气温15度,最低气温5度。看来是不能如我所愿——看太阳怎样开始新的一天。
玻璃窗上依附着一层水汽。我用食指按了一下玻璃,一滴清泪即刻顺势下流,一如我的心底,也在流泪。
翟毛昨晚在我们宿舍和我聊天。他说前天晚上在阶梯教室坐了一夜,和毛曾。还有周德和徐静。说是徐静挂针到晚上12:00,回不了宿舍。我笑他们疯狂。
他问我和冰若怎样了?
“朋友,永远的朋友。”我如是说。
“为什么?”
“为了朋友。”
他闭嘴。
我正在续自己的故事,应该是我和朋友们的故事才对。小妹(我和胡冰顺其自然成为了兄妹,不知道什么时候)给我扔过来一个纸团。她和小凤在计算着张飞的生日,下个月我们又可以聚齐了,很长时间没见张飞(他前不久退学参加了工作),真的有些挂念。是该聚聚了,我想也是。
前些日子小三对我说:“你该试着写篇中篇,把我们所经历的人事都写出来,经历的实在是太多了……”
或许是吧。也许我也是想写的,重温一下过去的日子。也如小三所说,作个留念。不过,我不知道是不是能写出来。
张爱玲说:“些小说,是为自己制造愁烦。”我也是不能例外。我还称不上是一个文人,也不是郭敬明,或是韩寒类似的人物。我有孤僻的外表,但没有桀骜的气质,所以也就没有文人愤世疾俗的深度。写小说,按我的风格写小说,是很累、很难的。我想。尤其是我写惯了散文。
当我收到冰若画的那片梅花时,我哭了。是因为她没有遗忘我送她的那束梅花。
当我再次看到熟悉的字迹时,我又哭了。不是悲,也不是喜,是因为内心的愧疚。
一个曾经把我视为她高中阶段最好的朋友的女孩,我却背叛过她心目中最纯的名字。
她说就是从那时起,不再相信世上存在真正的友谊。她说想忘记又谈何容易!她说收到我的信时,她哭了,仿佛哭出了所有。
而我,除了愧疚,还是愧疚。
当所有的误解被笔尖所带的清风吹散时,我不仅清晰地看到了冰若,还清楚地看到了自己。
我明白了。我们之间的情,是友情;我们之间的爱是友爱。
世上最圣洁的、最纯的、最恒久的。
……
新的一天,新的开始。
晚自习放学,在楼梯处,我和翟毛疯打。董洁从对面过来,冲翟毛说:“你为啥打俺刘海哥?”听到时有种亲切的感觉。我抓着翟毛,她打了他一下。可惜翟毛穿的实在厚了,没有任何的反应。
我们一块下了楼,各自离去。
新的结束,新的开始。
回到宿舍,洗刷完。甘茂说还有一小时熄灯,做数学题。心想,如果文科班把数学也排除就好了。有些压抑,因为整个宿舍除了我,全是理科班的呆子,一个个都在肯着书本。在这种环境下,我别无选择。
gg前天晚上和我聊了很久。她说想把她承受不了的告诉我,我很感动她于我的信任。
我听她说了很久。也对她说了很久。说到在长明教室(阶梯教室,主要为高三的同学提供一个晚上学习的场所)学习的同学都开始回宿舍睡觉。
她说:“本来是不想于你说的。”
我说:“你还是想说的。”
“恩。”
“那就说出来。”
她说她又开始学美术了,每天晚自习第二节课下课后去教师家属院,学到10:00。
我说:“那不是很好吗?”
她说是她班主任找的她,很大程度上才影响了她。她说更重要的是陪着一个朋友学。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
她说:“这是我不太情愿的,可按文化课又很难顺利通过高考。”
是啊!高考。
……
面对这样一个善良的女孩,所能做的除了倾听,别的我却是什么也帮不上。
原来我真的是经历了太多的人事;原来那么多朋友都那么相信我;原来他们每个人都对我那么好;原来我很幸福。
可是我还是很寂寞、很孤独。因为我的文字需要这些。我需要文字。
我痛苦。我幸福。我快乐。
可能也是无所谓痛苦、幸福,或是快乐。因为我正过着习惯的生活。
两个月之前,小三和周德的生日party后,我们周六晚上就没再出去夜游过。可能是对那种生活有些不太习惯了吧。可对现实的生活似乎又开始厌倦起来。甘茂一段时间的激情过后,精神又开始低潮,他每天还是免不了抽上两根烟。我也抽过,在心情最焦灼的时候,不过,始终未沾染上。
这或许是种不好的习惯。在大人们的眼里,在老师的眼里,在那些好学生的眼里。
小三每天放学、饭后,都会在小卖部转悠,烟是他的主食。我曾经想改变过他,朋友们也都试着努力过,但最终未能。后来也就适应和习惯了。虽然也偶有对他的责备,似乎都有些略带玩笑。不过,和以前相比,他抽的少多了。收敛多了。
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一个人生活。为此,毛曾在一个晚自习坐在我同桌的位子上曾问过我。
“为什么不和我们一块吃饭了?”她问。
“你们在一起不好吗?”我说。
“没有你,我觉得挺别扭的。”
“……”
“你一个人吗?”她问。
“一个人挺好的。”我说。
也正因为一个人生活了一段很长的时间,我才有闲余把自己看了很深。我想,我是自私的。为了处理好自己的事情,我离开了他们。不过,很多时候,我的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来。目的不是为了离开而离开。其实,我们一直都在一起。
再后来,我就和甘茂一起了。他们几个偶尔在一起吃顿饭,也不像以前那样,每天早饭都一块了。很少能再聚齐。
不过,近来我们的联系又开始多了起来。或许真的如小三所说,生活就是一个圆,终点回到起点。我们都在做圆周运动。
想到总有一天我们会脱离这个半径,能相聚为什么要分开呢?起点又快走到终点。再过半年,想聚在一起,只怕每个人的半径长短不一。
我会很想你们的,我的死党。
小妹前些日子有封信:
哥:
我总觉得有些事情与其注定得不到,还不如不去想是否能得到。只留一份永存的希望也不错的,至少那种希望存在的感觉真的很好、很美!当然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因为我害怕那种希望 被打破以后的后果,所以才会固执地认为有些事还是永远得不到的好。但并不是人人如此。一定会有 许多这样却又不甘心的人存在,他们会为了所要得到的东西不顾一切地努力,但结果往往会令他们失 望,甚至是绝望。
小妹
我记不清是怎样回复她的了。如她所说,有些事情与其注定得不到,还不如不去想是否能得到。因为有些事与愿违的,我们不可过分执着,要不然就成了顽固。如果能的话,那份希望还是转移的好。何况,在我们这个充满幻想的年龄段,总会伴随着一些幻想的错感。
……
张念在《单独地存在》里诠释:“没有一种既定的幸福,等待命运去实现。”我想也是。就像生活不是一个既定的定义所能概括的。
我曾一度认为,人生就像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其间充满矛盾的起伏,包括现在。并且徘徊在其间,把自己折磨的遍体伤痕。
走出来或许是在一瞬间。于是,我发现执着不可过分,过分了就变得顽固,或许顽固也不可怕,只要可化。一切都可变得清晰。于是,再进出新的矛盾。
我大部分空余时间都交给了文字。因为它们的阴晦。或许,在这个时刻如此是不合适宜的。但我需要因为我的寂寞,我的孤独,因为只有在属于自己的“文字领域”显现的那个才是真实的自我,才能够看清自己。
我想,每个人都在同时感受着幸福和痛苦,惟其最容易得兼。只是多数分量不能平衡而已。所部同的是有些人是因为幸福而痛苦,而有些则是因为痛苦而幸福。属于我的,我很难说。就像是一种生活你习惯了,也就无所谓幸福,无所谓痛苦了。当然,每个人都是想要得到幸福的,每个人也都有所追求,至少曾经有过。都想过。也都在想。
为什么生活存在着许多失去过才知道珍惜的残缺?残缺是另一种完美。生活不是既定的定义。
我要煞尾了。累了。并且我是高三……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