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中原
【逐】
追逐或守望,动韵或静韵……
终古闲情归落照,一春幽梦逐游丝。梦随窗外的游丝一起飞去,此时的心,许是在随风絮一起飘零。可以想象,这样一个诗意的傍晚,倚窗,任淡淡的思绪随风远去,这,改是一种灵动的画面,更似记忆的成分。它,该是动韵。
独守依约作旧曲,默逐萤火扑闲窗。相逐的是萤火,而安静的总是看萤火的人。此事也许会萌生些相关的词语,多少含一点恋曲的成分。窗外本无心的萤火惹来窗里的遐思,虽不知是什么心事,但却有些悠远的余韵。它,该是静韵。
也许,嬉闹与追逐本是无心,但却容易装饰了别人的思绪。难以知晓,有多少个有星子,有飞絮,有萤火,有雪花的日子,这种季节,往往最易牵起心事。静韵随动韵而生,动韵也因此显出灵性。
一种意境,大约总有永恒的话题或底蕴。正如星子或萤火,总易生出相关的情来。萤火本无心,它唤作物境。看萤的人,此时若有心事,那该唤作情境。物我交融,萌生一种感悟与灵性,则成为意境。没有一种意境是纯静或纯动,他们之间总有相叠相交的成分,在彼此色彩的衬托中,成就深邃与悠远的风格。
所以,追寻或守望,成了永恒的话题,更成为情感的代词。只因,追寻往往是因守望,守望又往往是为追寻。这样的交错与相叠,成为情字复杂的筹码。静如夕阳,如明月,如思念;动如流水,如风儿,如誓言,都是诗意,都是美丽。
诗意,本身就是一种意蕴的体现。或雅致,或华丽。文字总是有多种内涵与底蕴,韵分动静,灵为彼此,或许,这该是一种婉约的诠释罢。
【梦】
一段夜曲,一个守望心灵的家园。
大约总是含着一种温柔的影子罢。值得留恋的心事,会在每个夜晚化作精灵,在记忆里缓缓浮现或荡漾。总会有一些相关的词语,如帘,窗,月,絮等等。一帘幽梦的说法久已有之,也许是对温柔与心事的最好概括。温柔的帘与清幽的心事,可以想象为美好的幻想或思念,总属于多愁善感的人。
一个有灯火,有帘,有月的夜晚,也许便是温馨的了。暖暖的躺在床上,无所顾忌的想一些心事,快乐的,甜蜜的,幸福的。这一夜,即使是窗外的月,也生出丝丝温柔来。夜晚总是一个属于自己单独的时光,也是最容易有梦的时光。
絮,或羽,大约是美好与纯洁的象征罢。其中多少含有些温柔的成分。将梦想唤为羽翼,或者花絮,该是浪漫色彩里的图画。梦是精灵,本身有灵性,自是可以飞翔的。其温柔与纯洁,多习惯用于女子。也亦如它本身的含义。
云,或天河。许是隐含着遥远的守望或祝福罢,往往容易产生幻觉般的美。似幻象,虚无飘渺,有隐约有一种可以触及到的真实。云,谓朦胧;星波,谓明澈。梦本身既有朦胧的成分。但同时它的纯洁与透明,也是美丽与质感的成分。
一个没有月亮的夜晚,不免会有些失落。近乎孤单的安静,再无温柔与暖意。若有灯火的陪伴,自会好些。若是一个下雨的天气,怕是会多多少少生出些烦恼来。安静与黑暗,若是太浓,太深,便不再适合柔弱的心灵继续依偎。
温暖,缠绵,凄清,伤感。梦总是由心,由情而变幻的。心是暖的,梦才会温馨;心若失落,梦大抵会很冰冷。所以会有惊梦,有伤梦,有冷梦。最后伤的,冷的都是心灵。所以,若是一个怀心情或天气不好的夜晚,开盏灯陪伴自己罢。
记梦总是不太容易的。梦里如真若唤的人或物,待到醒来也许早已烟消云散。若能记下,不知又会平添多少的神奇。梦中的话语,或是诗句,总有一种天成的成分。淡去了种种思维的束缚,便可以天马行空,自由驰骋。最纯真,最自然,没有染上任何一点的雕琢。
不知道梦里会不会看见影子,似乎大多没有。记忆里的梦境,总是无力去注意与顾及的。若真的在某一次梦见了如真若幻的影,那可能便是你今生的传奇。
【中】
虚幻或现实,遥远或眼前……
世界大约被分为两部分,眼中的与梦中的。一为白天,一为夜晚。也许直接去描述所见的样子,倒不如去描述它的方位。如雨中,雪中,窗中,心中,如此而已。
不必去管外边究竟是什么样子,因为,它总是由心情而改变的。想窗子里,每天看到同样的景,也会因心情的不同而稍有变化。只是日子久了,这心情的影响,就往往变得平淡,或者消失。
雨中的景致,或是一种淡雅的诗意,或是一种浅浅的忧愁。好比同一个街道,若是漫步的时候,诗意的成分会多些;送别的时候,就多少会萌生些忧愁。雨的底色,淡蓝或灰色,鲜明或低暗。以图画写雨,不如以心情写雨。化成一种处在皮肤上淡淡的感觉,也许更能感受到一种亲切与真实。
画中的风景,该是一种静韵的体现了。精致的描述里蕴含着灵性,若在哪个地方与心灵相触而产生共鸣,哪里也就变得灵动。以心情看图画的动静,感受仍然由心情决定。只不过,是图画触动了记忆而已。心动,则景致为动韵;心静,则成静韵。这,也颇与文字相同罢。
心中的世界,也许是一种幻化了的真实。如梦境中,所有的景致都由自己的心境缓缓改变,在朦胧的梦幻里,只不过更难看的清澈罢了。只是本身既是虚幻的东西,在梦境里,才会变得如此的不同。从未在梦里见到过影子,不知是否是这样的缘故。
最牵心的,大多是那些在有无中徘徊或已经逝去的事物。回忆,本来就是一种幻化的处理。一切淡去,只留下美好的成分。逝去的一切也许会在记忆里被处理成更接近朦胧的真实。郁记忆的朦胧融合,它的真实也许更会胜却存在的时候。不知失去才懂得珍惜,和这有没有一些联系。
抛却虚与实的屏障,抛却时间覆盖的烟云,心境仍然是衡量情感与景致的标尺。情,由现实而生,在记忆中成长,在到现实或梦里的某个似曾相识的地方,绽放……
【原】
对过往的追溯,或对时光的回望。
早已成了惯用的词语,不必问原因。也许是怀旧情怀的关系,它被赋予更多的韵意。一句“原来……”,便可以产生无数种推想,无数种猜测。更多的时候,它该是对从前不经意间走过的历程的一种淡淡的回望。
也有一些时候,它成为某些令人向往的词汇。如草原,或高原等等。向往,因为那里有故事,曾经有传说或神奇的色彩,而更多的,是一种对未知的渴望与追求。
早在千百年前,就已有“中原”这个词语。它代表着繁荣,代表着历史,更代表着文化的底蕴。不知是哪一个王朝开始出现这样的称谓,而结合那时的自然与文化,它的确完全符合这样的称谓。
杜牧《华清宫三十韵》中曾有这样的句子:昔帝登封后,中原自古强。足以证明它的来源之早,底蕴之深。更有后边一千年际会,三万里农桑的描写。数字虽只是泛言,但却大致点明了其当时的地理位置与繁荣的程度。当时的中原,远比现在的南北平原小的多,但却是其中最得天独厚的位置。
历朝历代的征战,各自推行着不同的定都方针。但仔细推算,各代的都城若圈成一个框子,它的形状与古之中原所差无几。这更是文化底蕴的体现。无论是北方蒙古还是南方百越,当时在军事上战胜中原,从而入主中原的民族,最终都在文化输给了中原。
从金陵古都,到长安城,再到维扬,终于到京都。各代的文化在此交叠与融合,这足以代表文明历史的发展程度。所以这“中原”,更多的,是一种高高在上占据中央的威势,也是一种帝王之气。经过千年的演变,各代的都城可以说是跨越了大江南北。而其中的繁华与绚丽,并未因都城的牵动而改变。中,在这里更有一种傲然,而中原,也就多了一种历史神话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