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或者震惊
1
我的一位老师,年近花甲,发丝凌乱,面色憔悴,一双破皮鞋显然有一月不打鞋油了。在常人眼里,他的样子确实有点酷。他拥有一张“纯书生”式的脸面,清而不寒,热而不炙。我上学时,他教我语文;我毕业后,和他一同教书,只是我教的是数学;但还可以看得出,他是喜欢我的。常常,我们相对枯坐,无言以对。但若听他谈论古诗,谈到激动处,他那张文静的脸上便有了几道红晕掠过。由于是激动,额上的汗也难免涔涔然。
他每每碰到我,不是问我饭吃了没有,而是开门见山,一阵感慨:
“啊呀!昨夜又读到了一首好诗,绝妙的好诗,真个是妙!”
“怎么个妙法呢?”我问。
“诗我忘了,凡正我说不来。总之,细细地读,就觉得真个是妙,妙,妙,妙啊妙!”
“妙”,真是个直抒胸臆的好词。妙到极处,只能意会而不可言传也。老师向来有了感慨,总是缘心而发,不拐弯抹角,我总是静静地站在那首古诗的门外为他激动着。一首好诗,会激荡人的心灵,让人生出如梦如幻、天地澄明的感动。好诗那神性的光照,给人以崇高、永恒、博大的馈赠。“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没有一份从容淡定的参禅心态,是难以识透好诗之妙的。这是一个初冬的早晨,但我仍可以看到他的脸上,有几缕散乱但却极标致的红晕——没有被岁月涤尽的几缕红晕。在一切都显得廉价的今天,那几缕红晕更显得无比昂贵和生动。我想到了“美丽”一词的含义,想到了虚静、恬淡、隐逸的月下白菊,还想到了一位德国诗人的诗句:
朝雾初升,落叶飘零
让我们把美酒满斟
果然,在一个细雪飘飞的黄昏,老师请我在他家小院的葡萄藤下吃酒。白雪在慢慢地飘飞,杯子里斟满了酒;藤下师徒二人,少言寡语,形容古怪;其情其景,酷似一首古诗:“两人对酌梨花下,一杯一杯复一杯。”只是冬天的黄昏,没有梨花飞扬,我们把细细飘扬的白雪错爱成美丽的梨花了。这时,美酒烧红了他的脸庞,我又一次想到了“美丽”这个词儿来了。我不禁愤然,为什么有人一定要把“美丽”一词用给女人和花朵呢?师母颠着一双小脚,不停地忙着给我们添茶续酒,且见缝插针地说起老师年轻时的趣事,我们复又笑语连连。这种妙曼景致,美好得让我眩晕。
又一日去看他,只见他怒气冲天,暴跳如雷。见我进来,他便仄在那张破椅子里,一言不发,极像个爱伤的将军。那张清而不寒热而不炙的脸面,彻底地变了形。
他甩给了我一张报纸。
我拿来一看,是一家名望很高的报纸。四版头条是一块巴掌大小的悼念某文学大师的文章,而四分之三的版面是广告。悼文的旁边,一条“专治阳物短小”的广告悍然入目。
我一言不发,悄然退出。
那行擘窠大字,让我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恐惧。
2
《打破的水壶》是一幅世界著名油画,法国格瑞兹的代表作,曾一度为路易十四的情妇拉·巴里公爵夫人收藏。这幅油画在画坛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褒贬不一。但多年来,这幅画以丰富的寓意,吸引无数人细细地品味。
这幅画的图片,现在就在我的眼前,它刊载在我订阅的一本杂志上,于是,我有了足够的时间欣赏它了。
清冷色调的画面上,一位美丽动人的少女,右胳膊上挎着一只破损的水壶——暗示失去了童贞,一条纱巾漫不经心地搭在胸前,紊乱的上衣袒露肩膀,胸前佩着一朵柔弱的鲜花;两只美丽无邪的大眼睛,茫然地漠视着人间,脸上呈现出一丝无比哀怨却又充满恐惧的神色。
读着这幅画,我的心被一阵阵的寒冷敲击着。
多么精致的水壶。
它曾盛满人世间温情的水,也曾盛满尘间和煦的阳光。世界应该美满圆润,一如这精致的水壶。但是,现在,它却被打碎了。少女清纯的眸子,已经变得浑浊。可以想像,她内心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疼。那张稚气的脸面,曾经荡漾着刚从壳里孵出的新鲜的梦。可现在,她的心碎裂于一瞬,一如胸前那朵娇艳欲滴却柔弱不堪的花朵,猝然遭遇了蹂躏而零落了一地。她那纤弱的身子弱不禁风,在强大的暴力面前,显得多么无力,蒙垢的心灵布满了阴影。精神的慌恐与恍惚,生命的蓬勃与枯萎,使少女沉溺于不堪卒忍之中。
我分明听到那精致的水壶裂于一瞬,声音沧古,之后,便是静穆的空白。
我分明听到了一声撕心裂肺的呐喊,声音苍远,远不可闻,却仿佛又近在耳边震荡。由远而近的呐喊,我的心也被撕碎了,疼痛难忍。
我只好合上潮湿的双目,我已经接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暴虐。
我们谴责什么呢?生活盛载着阳光,也藏匿着丑恶。其实,更可怕的往往不是自然的肆虐,而是我们人类自身的暴孽。纷纷攘攘的人世间,罪恶的鞭子,一直抽打着正义的心。
《圣经》“以塞亚书”:你们要洗濯、自洁,从我眼里除掉你们的恶行;要阻住作恶,学习行善,寻求公平;解救受欺压的,给孤儿伸冤,给寡妇辩屈……
人,道德上的堕落和沦丧,其实也是一种死亡。
有一天,我读到了余杰的《火与冰》,其中有一句话,让我的心无比震惊,可以说震惊到了极点——
施暴的人也许还在我们身边,而我们亦有可能成为施暴的人。
2006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