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乐
游山玩水往往是猎奇心理从众心理在作怪。听到哪里有稀罕物事,马上就蜂拥而至。就如吃珍馐,并不是因为口感好;登泰山,并不是知其人文深厚;看画展,并不是能体会绘画的精妙。之所以去,多半是冲着少或奇。所以当听在彩云之南有一座叫丽江的古城,在那里能够听到古代(唐宋明清)的音乐,而且全国全世界只有这个地方能较为原味演奏时,我的内心就开始蠢蠢欲动了,觉得丽江是一个一生必须去的地方。
音乐门票是印刷精美的一本小册子。里面是对演奏内容的中英文文字对照介绍,还附有大量的中外名人与古乐队的合照,古乐会长宣科在上面出尽了风头。宣科被称为奇人(出生贵族,当过教师,关过监狱,后又组建古乐队,扬名中外),既然奇就有卖点,有卖点就有市场就有经济效益。许多人都为较高的票价咂舌,不过在我却认为票有价而古乐无价。比如说音乐门票前面第一首就是由唐明皇制作的《霓裳羽衣舞曲》的姊妹篇《紫薇八卦舞曲》。有得听,就得念佛!
说是演奏厅其实是一个纳西族的普通院落。古朴中有些简陋,是由一天井改造而来。上拉透明塑料胶布,下设座位。座位的质地有几种,方位也有几向。价格也主要是由方位决定。毛估了一下,有三百六十多座,而且座无虚席。演奏之前人声嘈杂,夹着方言,中外一堂,甚是热闹。
正前方为演出场地,其横梁上挂着一排老人的黑白照片。不用说都是古乐队中逝去了的老艺术家。其左,支起直径两米左右的一面大鼓,漆以鲜红色,蒙以整牛皮,甚是醒目。紧挨大鼓,摆开几排椅子,有古朴的太师椅,有现代的木凳。几排椅子就有几种样式,拼凑痕迹严重。木椅中间摆放着一些乐器。计有黄铜的小钹、小铃、摇铃、铙、云罗,牛皮的小鼓,雕花的古筝,黑漆的笛、芦管,木制的琵琶、三弦、二簧、胡琴。值得一提的是,中间穿插有现代的元素,有扩音的麦克风和大瓦度的照明设备。这种格局美真是穿越时空,形式上却是一盘大的杂烩,给人的感觉有些杂乱。抬起头来,看看四周,四合院左右两侧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锦旗,上边所写,都是溢美之词。其中唯有一句“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印象深刻。
全体起立,在热烈的掌声中,演奏乐队缓缓出场,年老成员着锦缎长衫,年轻的则穿民族服饰,如纳西族的“披星戴月”。而主持的人就是早闻其名的宣科。宣科主持,性格诙谐,风格幽默,讲解时中英文穿插,且多妙语。有时也耍贫嘴,卖弄文才,觉得罗嗦。不过也亏了他介绍,我才明白:纳西古乐(被国外称为‘在中国各地已失传了的音乐’,由《白沙细乐》和《丽江洞经音乐》两部分组成的)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变化,形成了汉族和纳西族音乐相融合的独特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民间色彩。我们听到的是其中的《丽江洞经音乐》。这是自元明以来从中原逐渐引入并植根于丽江的道教“经腔”音乐。它的珍贵在于奇迹般保存了一些早已失传的唐宋时期以来的词、曲音乐。其中就有《紫薇八卦舞曲》,还保留有《山坡羊》《浪涛沙》《水龙吟》《步步娇》《万年欢》《一江风》等22种歌曲牌。宣科先生领导大研古乐队还先后到昆明、广州、北京演出,并应邀到香港、中央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厅演出,获得极大成功。纳西古乐还走出国门,1995年应邀到英国访问演出获得成功。1998年5月应挪威国王邀请到挪威参加卑尔根国际艺术节,引起了轰动,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关注,被称为“东方音乐活化石”。
每只乐曲都是在一位老人苍老悠长的报幕声中开启的。开篇曲为《紫薇八卦法曲》:先是锣声开道,击碎尘虑,跌荡心胸。不久,鼓铙齐鸣,音韵和谐,情景神秘,气氛肃穆。有顷,一笛声从天界传来,是五彩的凤凰口衔玉笛,飞出碧霄。冲破云层之际,阳光透过缝隙直射下来,照在深渊之中,潭底的潜蛟受光的刺激,舞动身体,水波翻滚,色呈五彩。接着十八般乐器花团锦簇般地奏响起来,丝竹声发,阴柔与阳刚相和谐。万物相一,聚焦成一束激光,升到空中,如喷泉一样扩散开来,沐浴整个世界,庄严而祥和。我等只有手握香花,低头膜拜。隐隐中又见大唐气象:百族和一,万国来朝。太宗皇帝坐在步辇上接见外国使节。绫、罗、绸缎、纱、绢等丝织品被外国商人源源不断的送往波斯和安息。外国的地毯和工艺品也在长安大道上交易。唐代的茶道传入日本,而日本的遣唐使正在如饥似渴的学习大唐先进文化,大唐也派使者到天竺学习熬糖法……我生出了双翅,在音乐的鼓动下,穿越时空,嗅到了开放大唐的气息。高潮处,霞光万道,天人合一,庄严中有轻灵,繁华中有和谐。身处大唐之辉煌,领略着宗教之深邃。意境空灵,遐思无限。
听止矣!从此余音绕耳,三年不绝!
≤作者:家在长江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