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鲜回味成盛宴之鸭肉粥
断顿好几天了,今晚吃得饱又有闲,继续上来回味——
一直承认南方的吃食要比北方的复杂而精致。小小的豆芽,也会被里弄里的主夫主妇们一根根掐头去尾名之曰“银芽”,更有时间和情调都很充裕的人将它剖开酿入肉馅。我想掐头去尾这事即使我能干得了,但让我望豆芽里塞馅,难度系数绝对相当于厨房版张飞绣花,和把大象关冰箱里。但我一直相信,付出总有回报,同理反之,为了效率牺牲口感也是在所难免。何况,近几年来,豆芽虽与水煮鱼伴生,暴光机会增加了,但大规模沦为底层配料,油汪汪辣乎乎地,没了原来的小家碧玉的清爽,就算它不是自暴自弃,也算是被水煮鱼给糟蹋了。
当然我不是在这给豆芽鸣不平,我只是说在吃的方面,精致的南方人更讲究做法和口味,而不会一股脑地往豆芽上面兜头盖脸地浪费那么大一盆油,还让你楞吃不出豆芽该有的感觉。吃完就剩一个字:麻辣。
虽然水煮鱼起源四川,虽然四川也属长江以南,是正儿八经的南方,但我还要在这里抵赖,因为在我们的性格版图上,四川是最南人北性的一个地域。而我此篇想说的南,不是四川的南,是江南,华南的南。
吃过几次鸭肉粥。最好吃的一次是在晚上8点左右,晋江街头的一个排挡。当晚,有不小的风,吹得排挡的临时吊灯摇来荡去,遮风的布篷忽明忽暗。我倚在排挡的门口,看架子上各个小盆里的吃食,仔细辨认大部分都认得——都是熟的,有鸭肉,鸭胗,鸭肝,鸭肠等鸭子的零部件,有猪肠,血肠,猪尾,煎蛋,鱿鱼,鲜虾,海蛎,芋头,金针菇,冬笋,油菜等,满满摆了两排。操作台上有两口大锅,升腾着热气。旁边还有一扎扎粗细不等的米粉。
朋友问我要吃什么,我瞪大了眼睛不知道。后来被介绍明白了之后,我要了米肠,海蛎,鸭胗,金针,芋头,油菜,要了最细的那款米线。等了不到五分钟,端给我满满一盆,应该是五寸的盆。各种原料被剪成小块,浸在汤里,米线虽弹性不足但细滑无比,芋头绵软,金针柔韧,鸭胗耐嚼,海蛎鲜嫩,米肠有朝鲜风味,最主要的,是那汤的香浓。我吃着碗里的,看着他们碗里的,发现我这碗里内容比他们的内容充实得多。
吃着,听朋友说着。鸭肉粥是当地很有名的小吃,用全鸭煮成汤,要加很多香料大火小火地煮很久,再加入大米煮成粥底,或留出一锅以备喜欢米线的吃客。我想起操作台上那俩大锅,应该就是一锅粥,一锅煮米线的汤。
可是,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我的这碗内容这么复杂,他们的那么清爽?而我也似乎觉出我盆里的各种配料虽每个都好,但组合在一个碗里总有点匪夷所思。我小心翼翼地问:怎么这鸭肉粥(我的其实是鸭肉米线)跟我们东北乱炖差不多呢?什么都能往一锅里煮,那你们为什么老取笑我们乱炖呢?你们这不也是吗?
朋友看着我又迷惑又无辜的神情,边吃边说,我们吃时加的东西不那么杂,想吃鸭肉的,就加鸭肉,想吃海鲜的,就加海鲜,顶多再加点配的青菜。
哈哈。
我终于明白了。不是因为人家乱炖,是我自己饕餮地把本该单纯的口味合并到了一起,好端端地一盆鸭肉粥被我吃成了杂烩。
也不怨我啊,谁让我只是个过客,匆匆里,没有那么多从容的时间再来体会这盆粥,只好在能吃的这个时段尽可能体会各种味道。乱炖也好,杂烩也罢,好象是一种生活态度,用有限的篇幅体会尽可能多的感受。
尽管很美味很精致的鸭肉粥被我这个粗人给杂烩了,就象豆芽被水煮鱼糟蹋了一样,但一点也不妨碍我心满意足地跑来,口水滔滔地回味。
(作者:人为刀俎我为豌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