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水如野性的山姑,披散着一头镶珠嵌玉的翠发,毫无顾忌地赤足欢歌,穿过云贵高原的莽莽丛林,蜿蜒西来。在山高林密的安化播下古朴厚重梅山文化的种子,在艳帜高张的桃花江畔养育出无数倾城佳丽后,如初为人母的少妇,一改往日性情的急燥,温婉平和起来。于是,资水在下游,催生出我的故乡,美丽而古老的银城益阳。
纵偶尔翻阅《益阳地方志》,让生于斯、长于斯、魂灵缠绕于斯的我,加深了对故乡的了解,让我执着地认为,不管沧桑如何变幻、岁月如何轮回,现已划分为朝阳、赫山、资阳三区的银城益阳,她古老的灵魂、历史的精髓一直植根于美丽的资阳。
新年的春晚,一曲清丽舞蹈展现出江南独有的粉牆、青砖、黑瓦。千杆翠竹摇曳,婀娜妙曼的江南女子撑一柄小伞,粉纱轻飏,在潇潇春雨中如飞天反弹琵琶般蹁跹起舞,触动我、唤醒我沉睡多年似曾相识、挥之不去的记忆。辗转反侧,不得安眠。内心充满一种焦渴,像掩埋在土中、蛰伏了一个冬天急于挣出冻土感受春天的种子,我要寻找资阳的魂灵,我要追溯故乡神秘而远久的源流,我要与徘徊于这块我挚爱、我叹息、我欢喜、我流泪、我播种、我耕耘的土地上,远古的、近代的先灵们对话,让他们开示我资阳的曾经。
于是,在大年初七的早上,我来到了资阳区永清街后街,开始我对银城历史的倾听与触摸。
灰蒙蒙的天空如一夜恣情的男女,在毛毛细雨中睡眼矇胧。
我顺着记忆的脉络来到了尚在沉睡中的永清街。
我的四周,是如山般耸立的清一色的瓦灰色现代化水泥建筑,贮存了一年对松懈的祈盼中的人们,仍然酣睡在过年的气氛之中。不知哪儿传来一阵阵隐隐的爆竹声,隔着天空与建筑群,显得那样的空阔,加重着初春早上寂寞慵懶的感觉。
我要找的是灯笼巷、玉陵巷和魏公庙巷三条古巷中,印象中保存得较为完整的魏公庙巷,我很是担心的寻觅着。
我徬徨,我找不到留存在我记忆深处的那个巷口了。相隔了这许多的时日再来找寻它的所在,在现代化建筑的丛林的不断茁壮中,我甚至开始怀疑它的存在。
在一溜墙壁上爬满萧索爬山虎枯滕的青砖瓦屋的间隙里,我砰然心动,宽约一米五的古巷悄无声息地、突匹地呈现在我的眼前,我站在巷口踞足不前了。
这是一种怎样敬畏的感受呵!
在高楼林立之中,残存着这样一块明清文化的湿地——百年古巷遗世而独立在潇潇春雨中。古巷像一位遗漏于民间的满清贵胄,着一袭开始残破的华美长袍赫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四顾茫然,我伫立于古巷之中,费力地呼吸着这饱含明清建筑文化的气息,灵魂依附于长满青苔的青砖墙壁,向上艰难的攀沿上升,引思绪回向古巷仿佛没有尽头的深处、向银城历史的深处!
错落有致的麻石条横陈向古巷的纵深,在微雨中闪着暗红色油油的光亮。灰土脱落后裸露斑驳的青砖墙上枯黄的蕨类在早春的寒风中瑟瑟,黄黄绿绿的青苔在静寂的墙面纵情地写意。
两面高牆逼仄蜿蜒延伸,墙连着墙,檐连着檐,在古巷逼仄的上空嵌顿出一线灰蒙蒙的天空,青砖墙面上间距整齐的、四周青苔围绕的木窗像古巷朦胧的眼,注视着古巷曾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一切,间或有厚重也同样铺满青苔的潮湿的木门映入我的眼帘。
在这苍凉而凝重的氛围中,我似乎听到厚重的木门在吱呀声中开启,香风隐约,有穿着宽腿绣花裤,额前流海齐整,粑粑头梳得油光锃亮、手镯叮噹着响的少妇素手轻扬,引我步入尘封的往事,让身着长袍馬甲、戴着瓜皮小帽的先生邀我一道,品一壶安化千两茶,扯一段古巷历经的百年兴衰,聊一桩银城的桑麻世事。
风,不经意地吹拂着蕨和墙上不知名的野草,像撩起古巷曾经风华绝代的青丝。
风声像古巷倦了、累了时,在寒风中发出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叹息。
雨水顺着倾斜着的乌黑闪亮的瓦片汇集,然后一滴一滴,滴在麻石路面上,像古旧的针漏,不急不徐、一下一下捶打着我的神经,仿佛所有的一切在这一刻凝滞定格。
世界停滞了、时光停滞了,只剩下苍凉、静谧、悠远。
我不无惶恐也不无期盼地摄下古巷两侧众多紧密相连的深井大院,雕栏画栋。
“青砖小瓦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庭院深深,显示出旧时商贾巨富和官员们隐世之处的豪华,仿佛在雕栏画栋之中隐约传来江南悠扬的丝竹。
我以为沿着小巷走下去,一直走下去,会走进清朝、明朝、元朝的历史长廊,甚至跨进大唐帝国辉煌壮丽的宫殿,和先人们一起再享贞观之治的盛宴……
一声小鸟的清脆的鸣叫把我的思绪从漫游中拉回现实。
面对这宛如黑白照片般分明的明清建筑缩影,我的心颤粟着,古巷古风犹存,古韵依依,古意盎然,如王维的山水,柳公权的隶书。古巷,是先人饱醮着汗水、智慧和沧桑的写意,蕴藏和寄托着先人们对后辈无限的希冀。
古巷与时光同行着,渐渐老去,伴随着童年的梦想,中年的沧桑,老年的祈盼。
我梳理着自己的漫漫思绪,来到古巷的出口回望。
雨雾中,历尽沧桑的古巷,展示着一种落寞且正在凋零的美丽。
先人是否借着这古巷向我们昭示,向我们传递着古老神秘的信息密码,并赐我们以慧心去破译、去解读呢。此时,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深深的祝福和无可名状的感激。感谢先人以古巷的形式馈赠于我们丰富的文化内涵,并寄予我们繁衍子孙,富庶家园的殷切期望。感激之余,又有些许担心,担心这美丽而衰老的古巷哪天有拆除的可能。我祈祷在众多的现代文明中,不会因古巷的容颜不再,不会因她的残旧、衰败,而用时尚将她取代。
我期望着,当我以及所有喜爱古巷的人们鬂已成秋时,可以沐浴着黄昏的夕阳,闻着那苍老青苔的气息,品着那青砖灰墙的味道,犹如儿时枕着外祖母的手擘,呤听童年古老的歌谣,再次感受古巷的深邃、厚重、祥和,然后,安然地随着古巷一同老去。
我伫立在古巷口,为古巷的今天而庆幸,为古巷的明天而祈祷。
古巷,可以仿造但不可以再生;
历史,可以续写但不可以再造。
我想,保留古巷,也算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扬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