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散文 -> 网络散文 -> 正文

文字能行多远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9 11:54:38阅读:
字号:|

时常会有一些人会在看过个人的小说之后追问:这是真实的吗?但个人永远都只有一个回答:不是真的。
算起来,自己写过的文字中,除了散文外,小说基本上都很少带有自己的痕迹,即便有,也都是潜藏着很深,遮蔽于虚构的情节里。也很少以朋友的经历作为故事的框架,除了偶尔会抽取出他们的一点经历片段,然后放大了来写,并且多数会事先征求得他们的同意。
只是觉得,文字还是简单一点好,不必以出卖个人、他人的隐私来作为噱头。另外地,也就是觉得,虚构的故事,可以给自己留下更多的腾挪空间,一旦有了一个蓝本,尽管开头结局省心了,但中间的曲折,却也少了几番匠心的安排。
一直很不习惯把自己的经历揉入到小说中。也许是有点不太想别人通过我的文字进入到我的世界里吧。有些经历,有些话,是只可自己对自己说的,无法暴露于他人的目光与指指点点之下。虽然说那并不是一种羞辱,但至少是一种不自在。或许也是对自己生活的一种不够自信吧,于是总想掩饰着起来,让自己以一种更符合想象中的自我登台,在文字的搭构中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这样的掩饰,包括在blog里写的日记。因为总觉得有目光注视着自己,于是也就难于完全地把自己抖露开来,让自己的生活赤裸裸地曝光于他人面前,让自己的个性好无保留地袒露于他人的目光里,接受他人的检阅。于是总要将自己打扮成一个阿拉伯女人,以一层薄纱掩住自己的真面目。只有在纯粹的个人日记里,才可以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心路轨迹,还有生活点滴。那时候,写字就不再是一种文字的技巧与思想交锋,而完全是一种放松,真正的我手写我心,毫无所羁。而他日里,再重温这些文字的片段,寻找的,也不是文字的感染力或者说文才的行走历程,而只是一种记忆的重温,一个事实的回顾。以文字来牵动着往日里的细节,丝丝缕缕地生动起来,幻化成嘴边苦涩或漾开的微笑。
一个朋友发短信过来说,她读我和另外一个写手朋友的文章有着不同的感觉,那个朋友的文章可以让她落泪,而我的却很平淡。但事后在生活中做许多事时,总会想到文字中对应的情节或哲理,于是不知不觉受其影响。还是很开心可以得到别人这样的评价。其实知道,自己的文字并不算华丽,也不能算绚丽,更多的都只是一种平淡,唯一可以让自己超脱开的,便是一点思想。也许是天生就是显得比他人老吧,总是要想得比他人更多些。比如小时候就开始想一个时间、生死的问题。那时总是不肯相信有一天自己要老去,要死去,总觉得这一个世界是伴随着我而生的,所以世界不消亡,那么我也不该有死亡。但却又知道,那是不可能的,因为看着自己身边的亲人,岁月在他们的身上重叠着,又交错着,于是他们也就各自呈现不同的生命姿态,知道自己也避免不了。但那时,真的可以单纯地去相信,这个世界没有历史,没有秦始皇,没有李世民,他们只是一个传说,如同月亮中的嫦娥一样,只是子虚乌有。只是如今,无论如何地不愿意,却也被时间一点一点地拉扯着长大,看到了许多想看、不想看、该看、不该看的画面,经历了许多渴望、厌恶、无奈、逃避的事件,于是心一点一点地苍老着,再一点一点地折射出这个世界逐渐黯淡的光芒。投入到文字中,便多少沾染了一点沉重,岁月积累起来的垢痕。
只是真的不知道文字可以牵引自己的生活有多远。努力地让文字变得纯净,不是指文字的内容,文字的风格,而是指写作的心态,简单一点,不必去想他人的评价,不去想能否换来稻粱,换来功名,一切只是顺应着个人的心情,顺由着个人的兴趣,滑溜开去,能够走多远就多远。无意成名,亦无意换来黄金屋,颜如玉,只是希望可以借此与时间对抗些,还有的,希望文字能够引领着自己找到一些相通的灵魂,彼此在观望对方的时候,浮现出自己灵魂的模样。然后,彼此能够牵手是最好,渐行渐远也不必多去感伤。就如同泰戈尔的那一句:天空没有翅膀的痕迹,而我已飞过。飞翔不是为了在天空中留下标记,而只是一种生命的姿态,一种自由的放纵。
对于文字与生活的关系,其实一直是很喜欢以前的那一个标题:文字的围城。以文字来困住生活,又以生活来推行着文字。于是生命的体验,可以更加地纤毫毕现,而文字的空间,又会拓展开生活的视角。只是尚且无法做到以生命来写作。那是余光中所谓的写作三境界的最高境界了——以知识写作,以才华写作,以生命写作。但始终觉得,以生命来写作的人,往往要将自己逼到残忍的角落里去,要去对自己残酷,在那鲜血淋漓中体验生命的各种不同滋味,换取文字的鲜灵,比如顾城,那一个以斧杀妻又自杀的人;比如郁达夫,那一个为推动着文字的反省而时刻剖析自己的人,最终让自己陷入了病态的心理。现实生活中见过的人不少,有的是以摧残自己的生命来寻求文字的灵感,有的是以自断前程的追求来换取对文字的虔诚。但知道自己是没有这样的勇气的。或许我本来就是以文字来换求一种灵魂上的安宁,而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激烈反抗,对个性自我的热烈召唤。
一直是有点不太喜欢对文字赋予过多功利性欲望的人,而对于那些因为文字而沾沾自喜的人,也不是很喜欢。但却不反对因为文字而滋生的傲气。或许是因为自己无法免俗而又无法自我鄙视所给自己留下的理由吧。但文字若无傲气,往往也就是没有了个性,没有了个性,往往也就是没有了性灵。而市侩,则更是会直接地抹杀了性灵。另外地,一直也都很恶心那一种以文字来为自己的生活或个性来粉饰的人。比如余秋雨,比如张晓风。对于前者,是因为后来看了他的一系列炒作,比如吹捧深圳,比如与余杰的对质,还有的声嘶力竭地批判小人,自己仿佛永远只是一个无辜者的姿态;对于后者,却只是源于大学时代的一次她的讲座,她的盛气凌人,她的极端摆架子,都让自己对她所有文字积累起的美感消失殆尽。于是再看她的文字,看她描述的生活世界,总觉得好虚假,总是忘不了那一个画着浓浓的妆,对学校中文系老教授出言不逊的恶俗女人。于是喜欢余光中,喜欢简贞,喜欢周国平,喜欢张贤亮,他们要么是谦逊的学者,要么是那一种不惮暴露自己灵魂阴暗面的人。还是宁愿喜欢真小人,也不愿看到伪君子了。可是文学上的伪君子实在太多,比如培根,比如卢梭,比如罗曼•罗兰。包括如今在各大文学网站里遇上的许多写手,真正称得上真诚的,并不能多。

看着笔下的文字,总是罗嗦而又沉重。哎,还是希望有一天可以改变风格,也改变对生活的态度。只是不知,那时候是否还写得出文字?

上一篇: 文字之外的心愿   下一篇: 文字,烟以及寂寞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