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nyq.cn
 当前位置: -> 散文 -> 网络散文 -> 正文

耕读传家

作者:未知来源:网络收集时间:2011-10-9 11:54:43阅读:
字号:|

耕读传家,曾是中国人理想的家庭生活方式,现在越来越被人淡忘了。过去农村过年,“耕读传家”是很多家庭的春联横批;其实,比较富裕的家庭才不负“耕读传家”的匾牌。
“耕”指种田,“读”指读书。农忙时耕田种地,农闲时浏览书籍;种田获取生活资料,读书获取精神营养。这确实是一种理想的农家生活。
“耕”的本义是翻新土地。这里指一系列的农家劳动,包括耕耢锄靶,剪理灌防,收运筛打,吹扬碾磨等等,真是一系列辛苦的劳作。田中禾苗不知要经过多少工序才能变为金灿灿的米粒。当看到广阔原野上行驶的播种机,隆隆的联合收割机,一次成“形”的稻谷玉米,再想想古人的辛勤劳作,我常常惊叹科技的伟大,人类的伟大。它为人类节约了多少时间,避免了多少辛苦啊。科技落后的古老年代,人们一年的勤勉往往不足以养家糊口,农闲时还要闲中找忙,找点事做,以弥补种田收获的家用不足,哪里还有时间读书呢?况且读书要能识文断字的,识文断字要求学先生,求学先生是要用钱雇用的。对于生活难以为继的家庭,哪里去弄这些多余的钱财呢!能雇得先生都是殷实的家庭,所以在农村出一个读书人是很不容易的。能识得《百家姓》就是一个知识分子。看古书,听古事,满脑子进进出出都是秀才进士。其实在旧社会的农村,十里八村几代人也出不了一个进士的,出个秀才也是一个家族骄傲。那时,一个家庭能耕能读,也属稀有,要达到“耕读传家”,几代相袭,就更不容易。现在大部分的农村家庭当都具有“耕读传家”的殷实水平,那时“耕读传家”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家庭。
在古代的“耕读”中,“耕”是放在第一位的。“耕”是维持生命的劳动,能“耕”得好,就不愁吃穿生存。“读”是放在第二位的。因为“读”的好实在不易;但真要读好了,那是要成龙变虎,成官成宦的。其实,古代的平民百姓能够衣食不忧就是大福,成官成宦永远不是他们的权利。我觉得能讲得《中庸》、《大学》、《论语》的,当是有一定学问的人,绝不是农村一般私塾先生能够胜任的。我父亲说,他的爷爷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死得早,他是在爷爷的管护下长大的,爷爷去世时,放到墓里的书有好几麻袋。父亲小时候,家里很不景气,已无力供他上学,他认识的字都是爷爷在闲暇的时候教得的。小时候在家里,我见过《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并没见过“四书五经”之类的书,也没听爸爸讲过“四书五经”的有关内容——想是爸爸也没有看过的。倒是常常听爸爸讲《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故事,并讲得详细而精彩。爸爸的故事不全是从戏文中来的,他说读过原著。所以我知道他读的并不全是圣贤之书,真真的“四书五经”爸爸未必能读懂。爸爸是和秀才沾不着边的识字人,但是村子里还是把他当文化人来看待。当我们乘着月光,在院子里一边用手脱着玉米或剥着毛豆,一边津津有味地听着爸爸说古的时候,我们会感到无比的神奇,也常常为水浒中的朋友忠义,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感动得不能入眠。这时我甚至怀疑,古代的封建教化靠的主要是故事和戏剧。是封建社会看不起的没落文人,为封建统治者做了大量的道德宣传。
现在的“耕读传家”是越来越不被人看好了。“耕工之家”倒是越来越兴盛起来:他们一边用“耕”维持着家里的吃穿用度,一边在外面打工,来蓄积盖房,娶亲、上学等资金。“读”已被抛到九霄云外。识文断字的人越来越多了,读书的人自然应该是更多了,然而读书人的数量却并不容乐观。
过去的人为了科举死命读书,有的人从一披乌丝读到满头白发,仍孜孜不倦。如今的学生为了高考,为了将来的工作,扛着巨大的压力苦苦拼搏。如今大中专毕业生已经不包分配了,很多人认为读书没用了,有人上学纯粹是为了一张文凭。人永远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动物。脱离了功利目的,还有几个人愿意读书。
开卷有益,益在何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又有几人在书籍的阶梯上攀登。既是有人攀登在书籍的阶梯上,还背着一个沉重的功利包袱,又能进步到那里。谁又把书当作了人们不能丢弃的精神食粮。
站在现实之上,想着难以达到的理想,有时是痛苦的;但要想想过去的艰难,我们会感到已经站在幸福之上了。想想过去,当看到学校里那些虚度光阴的学生和无所事事的人们,我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人的精神世界将如何改变。

上一篇: 老宅   下一篇: 肉、水果及生活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业务合作 | 广告联系 | 留言建议 | 联系方式 | 网站导航 | 管理登录
闽ICP备050307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