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读书笔记
——读《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david weaver 著;杨桂华王跃华肖朝霞成海 译
南开大学出版社
直至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还未出现“生态旅游”一词。然而在21世纪开始的时候生态旅游这种休闲活动已作为全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出现了并成为旅游学术研究的焦点。尽管有许多旅游者热衷于利用生态旅游这一概念但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生态旅游的意义——谁参与这一活动?他在哪里发生?它具备什么影响?如何对其进行管理?
人类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反思中逐渐认识到发展与环境之间的重要关系并开始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途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就是这一探索的重要成果。旅游活动既然是人类重要的消费行为旅游业是世界上最大的产业那么可持续发展理论就理所应当地称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陈佳贵
我们的观点:
时至今日旅游产业世界范围内可谓遍地开花。由于旅游活动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使其与自然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我们也已经看到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些影响也势必会反过来影响旅游本身。那么旅游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又如何实现等等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概念或实践也许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可选择的范围。
生态旅游是一种可持续形式的并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方式。他的中心主要是体验及了解自然生态旅游应该进行合乎生态伦理道德的管理以促进其低影响、非消耗的特点而且他要定位于社区。它主要发生在自然区域并将促进这类区域的保护与保存。(范内尔1999)
生态旅游的概念应包含四个核心标准:第一生态旅游是一种旅游形式其产品的使用者要被归类于生态旅游者的话首先要符合判断“旅游者”的标准;第二生态旅游的吸引物主要是自然环境或自然环境中一些相关的组成元素吸引物还同时包括与自然环境与密切联系的文化特征;第三根据旅游动机与产品使用者和吸引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旅游活动所提供的体验主要是学习、教育及欣赏体验;最后生态旅游应该体现出环境、社会——文化的可持续性其活动方式要选择能够促进旅游目的地发展的方法。
世界基金会(wwf)是研究生态旅游比较早的国际机构其研究人员伊丽莎白·布1990年对生态旅游所作的定义是:生态旅游必须以“自然为基础”就是说它必须涉及“为学习、研究、欣赏、享受风景和呢里的野生动植物等特定目的而受到干扰比较少的或没有受到污染的自然区域所进行的旅游活动”。两年以后他对其定义进行了修订提出“以欣赏和研究自然经野生生物以及相关文化特征为目标为保护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社会公众提供环境教育有助于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自然旅游”。
我们的观点:
生态旅游这一概念出现以来人们就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定义又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强调旅游活动的性质和目的有的突出这项旅游活动应当对目的地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不论各个定义在角度选择、文字表述上的不同至少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进行生态旅游应当保持促进生态的协调发展至少不破环生态平衡与此同时还应获得经济收益尤其是使当地居民在开展这样的旅游活动中在经济上获得益处。
因此生态旅游毫无疑问是与绿色意识有联系的:就像不可持续的大众旅游与西方人本环境论有联系一样。我们已经介绍了生态旅游、旅游阶段的理论及公众意识和公众意识转变等概念
第一个阶段以西方人本环境论的至上地位及与之相联系的倡导阶段的理念为特色作为这一阶段变化结构象征的是持久的(不是可持续的)大众旅游而这一时期的生态旅游(还未出现生态旅游这一专业名词)仅仅是作为一个不成系统的及边缘化的产品。在第二阶段绿色意识的出现引发了警戒阶段的理念它通过拒绝非可持续性的大众旅游的核心概念来拒绝西方人本环境论。第三阶段仍然受到绿色意识的影响。在适应阶段生态旅游开始成形同时这一阶段的观点认为生态旅游是理想的替代性旅游形式的一种。但是这一时期的生态旅游仍然是——种边缘性的活动。在第四阶段及当前的阶段理性旅游阶段及其可持续性旅游的理想明显地反映了来自西方人本环境论和绿色意识的综合性观点。因此生态旅游的规模既可以是叫:卢模的也可以是大规模的而大规模的旅游方式是旅游的主流形式。这一时期无论公共部门还是私人机构都可能拥有生态旅游产品:生态旅游最好是在一个中庸的资本主义体系中发生因为它既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又维持了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性。此外为了达到这些目标生态旅游要求一个利用科学方法的管理战略。
在公众意识转变背景下生态旅游的发展1
宏观进程意识层面上的影响
西方人本环境论
绿色意识 优选色新的综合了科学因素的绿色意识 2变化过程旅游阶段倡导饥饿段 警戒阶段适应阶段
理性旅游阶段 3产生的变化结构旅游模式持续性大众旅游 非持续性大众旅游替代性旅游 可持续性旅游4产生的微观结构生态陆游非正式、边缘的 非正式、边缘的正式、边缘的 正式、主流的
5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
一些成熟的市场特别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一些来自收入殷实、受教育水平高的阶层的旅游者不愿循规蹈矩重复别人的做法而追求新奇、追求知识、追求新的体验崇尚自然寻求刺激。再加上新闻媒介的介入不少人将视角移向诸如生态旅游这样的特种旅游活动参加生态旅游和开展生态旅游成为一种时尚。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是旅游者参加生态旅游的主要动机。人类社会对环境质量普遍重视
面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质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概念。这自然也反映在旅游业的发展方面:一方面人们非常重视出游地的环境质量追求洁净、清静与安全的出游地关心是否能够得到最佳的满意程度;拐一方面人们也提高了自己对人类发展环境的责任意识开始注意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如何使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资源不受影响、不遭破坏。
我们的观点:
正如历史上出现和存在过的任何事物一样生态旅游的出现有其社会根源而这也正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即因为社会上有大量的支持者和需求者。人类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成果但也造成了不容忽视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自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发明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工业化城市化速度大大加快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向往美好是人类固有的自然属性因此人们离开常住地回到风景优美的大自然中旅游。然而传统的旅游业正走着工业发展走过的老路子许多曾经和谐宁静、美丽舒适的自然环境已失去了往日的风貌。于是人们越来越希望有一种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旅游方式出现所以说生态旅游时有广阔的市场和长远的发展前景的。
在哥斯达黎加和肯尼亚被访问最多的国家公园均靠近其各自的国际通道城市或靠近一些主要的海滨休闲区。许多到保护区访问的旅游者都是一日游的一般的生态旅游者和从其他可返程的集中在国际通道城市和度假区的旅游市场而来的游览者。这类公园遵循着.“95对5”的变化规律即其绝大多数游客倾向于只集中在保护区的小部分区域中游览。
具有科学含义的保护区出现100多年来的历史发展已从一种岛屿状堡垒式保护管理模式经过把保护和发展密切结合起来的生物圈保护区的管理模式发展到广交伙伴、利益公平、共同管理的新方向。它是区域生态发展规划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当前各地出现的生物多样性管护区、生态示范区和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在很大程度上说都是保护区不断发展更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然产物
我们的观点:
据调查在少数几个岛湖区内多个国家公园集中分布的情况在发达的大国中也是明显的例如美国的前25%的国家公园接待了总游客的63%但与哥斯达黎加和肯尼亚不同的是这些美国的著名公园并不集中地分布在大城市或休闲度假区附近。这是英伟在这些区域的玫瑰国家公园较少同时因为其发达的交通公路网和国内市场能促进大量旅游者到相对较远的黄石国家公园和大雾山国家公园。
当前旅游者越来越向往大自然保护区成为其首选不管这种现象是否符合生态旅游管理的要求事情就是这样发展的当然管理如果跟不上去负面影响是很大的。旅游者的大量进入对景区的生态环境造成压力。这种状况的改变可通过把游客量控制在旅游活动不只是生态环境产出显著退化的范围内;一旦发现退化趋势必须减少游客进入量并采取相应的恢复措施。
当我们对生态旅游影响进行评价时一定要对生态旅游的产品和活动进行区分看这些生态旅游产品和活动是否符合第一章讨论过的生态旅游核心标准或者仅仅是属于有意或无意地对生态旅游这一术语的误解。在后面的案例当中我们就会知道对于生态旅游的误解通南源于对其真正本质的不了解或者是把—些相关的专业术语如自然旅游、可持续性旅游和探险旅游等与生态旅游混淆起来。相反有意歪曲则是不恰当地把“生态旅游”这个名称作为一种“绿色伪装”或“生态促销”产品的手段许多企业就是在“绿色商品”的伪装之下经营的因而“生态旅游”这个名词就很容易被作为一种有利可图的市场促销手段从而在公众面前伪装出其环境责任心很强的形象(怀特wight1953)。不幸的是由于当前缺乏公众所熟知的有效评估认证方案公众对生态旅游的评判标准也很陌生在旅游产业中对“生态旅游”这个名词的使用没有限制制约因此蓄意的歪曲便成了司空见惯的事。这样的歪曲给纯正的生态旅游的信誉带来了很多冷嘲热讽同时也给真正的生态旅游产品造成了负面影响
为了取得经济效益。把生态旅游庸俗化甚至有些以经营娱乐业为主的度假村也在那里打生态牌这是泛化生态旅游的极端事例不能不让人感到莫名其妙进而产生一种担忧。事实上生态旅游应该是站在生态保护基点上的旅游而非有点自然风光就可以称之为生态旅游。生态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灵魂生态旅游应该促进生态保护在生态旅游和生态保护之间进行选择生态保护应该是第一位的没有保护就不可能搞生态旅游。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之间应该说存在一定的矛盾与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处理得当就可以既促进生态的保护又推动旅游的发展。
我们的观点:
在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我们一定要严格监管防止生态旅游备有意或无意地泛化。这样不仅会让公众对生态旅游缺乏正确的认知还可能让他们失去对生态旅游的信心认为生态旅游也是一种商业广告的炒作。如此下去生态旅游将无从发展。
无论生态旅游多么显著的环境及社会——文化可持续性影响只有当经营生态旅游活动的企业也能够可持续发展时生态旅游才能够生存下来。本书所定义的生态旅游产业是指那些直接与生态旅游者相互作用的机构即从计划阶段到结束阶段帮助生态旅游者进行生态旅游体验的产业。这些生态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存在于客源的运输机构与旅游目的地由一系列较大的或较小的专业化经营几或非专业化经营机构组成。
在我国直接参与生态旅游活动过程的有以下几个利益主体:一是参与生态旅游活动的游客:二是生态旅游区所在的当地居民;三是生态旅游区的管理部门;四是在生态旅游区经营的企业针对生态旅游者开发和经营生态旅游产品的旅游企业。了解每个利益主体的目的并合理划分各个利益主题的权限和职责建立生态旅游区发展的利益驱动机制协调和保障各方在生态旅游发展中的利益是我国生态旅游实践的关键所在。
生态旅游企业的发展是对把环境保护目标纳入企业战略目标、承担环境成本的常识生态旅游企业的发展会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在生态旅游企业的开发、筹资、税收等方面政府应该给予响应政策上的扶持。政府还可以出面争取国际机构的援助。政府也可以采取更加有效的鼓励投资政策企业对环境保护的收益转化为特许的经营权这样形成开发和保护的来年搞好循环必将产生良好的外部作用。
大城市周边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元通常具有客流量较大的特点为了发展生态旅游一方面要解决旅游者的可进入性问题如雾灵山XX年10月旅游公路全线改造完成42公里的主要公路实现了高等计划大大方便了游客的进入。
我们的观点:
在现代社会许多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产业化发展生态旅游也上如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到现在为止生态旅游的产业化发展还不太成熟从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从它的基本结构、主要经营团体等来平价器在整个旅游产业中的地位以及如何增加生态旅游的专业化程度。
外界环境是影响生态旅游经营和目的地的关键因素但是在生态旅游文化里往往被草率地对待。尽管传统的大众旅游通常被认为是这些外界环境因素之一但是考虑到两种旅游形式之间的集中和相互依赖性这种观念要重新审查。娱乐性的打猎和钓鱼可更清楚地定位于与生态旅游具有正面和负面关系的外界环境尽管有些人挑衅似的主张这些活动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可被看作是生态旅游形式。在主要部门内农业对生态旅游的前景有主要影响。许多情况下农业倒退会给生态旅游创造很多机会。在欠发达国家采伐对有潜力的生态旅游环境也有广泛的负面影响。相比之下在大多数发达国家可持续性发展的林业是普遍的而这对生态旅游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非娱乐性的钓鱼对生态旅游的负面影响集中于鲸类的活动和发生在珊瑚礁附近对珊瑚的捕捞。采矿和非娱乐性的打猎和军事是对当地生态旅游潜力有影响的其它方面即使都市化和在高度都市化的国家如澳大利亚也有影响。
我们认为生态旅游的本质和核心应当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要以保护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为前提;旅游开发者在投资和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就业和经济利益;各级政府在倡导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的同时必须强调可耻须发站;旅游目的地居民在享受到旅游开发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同时必须增强保护意识防止以过度消耗资源为代价的、杀鸡取卵式的牟取经济利益的短视行为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欠发达地区实施生态旅游的障碍因素分析》——李永宠)
我们的观点:
随着生态旅游的发展来自外界环境的制约性也越来越明显。比如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在满足娱乐需求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追求新鲜感于是便有不少在闲暇时间外出钓鱼、打猎的现象。这可以理解成生态旅游的一部分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行为会破坏生态平衡然后反过来制约了生态旅游的发展。当然外界环境对生态旅游的影响也有正面的。比如“退耕还林”会为生态旅游创造机会农业倒退了生态旅游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空间。
有效的组织与政策是生态旅游产业专业化的标志与推动者它们既协助生态旅游达到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可持续性又促进其经济的生存能力同时也帮助生态旅游产业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获得成功。生态旅游组织根据生态旅游非政府组织所代表的地理区域它们能被划分为国际的、国家的、次于国家的、地区的或当地的非政府组织。其中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和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代表着世界上生态旅游组织的最高水平。前者是全球审改旅游组织的领导但是其资金的有限性及其成员发展生态旅游水平的差异意味着它主要只能从事各类信息的传播和建立人们的生态意识等工作。而澳大利亚生态旅游协会的定位更商业化它以业界视野为基础并说明了这个国家生态旅游发展相对成熟的状态。
旅游必须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规划、管理与实施即避免对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环境上可持续的、经济上可行并能体现社会公平。旅游业必须认识并接受其对于保护以及正确的自然资源管理的责任这要通过在有关原则与方针所允许的范围内工作以取得环境上可持续的发展来实现。必须采取行动减少并在可能时消除旅游对自然资源及其进程的消极影响。旅游应该对维持与恢复生物多样性做出积极的贡献特别应该有计划地对那些旅游者频繁出入的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进行管理以便保持其价值并保护那些敏感的地区和物种同时还应致力于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地方社区有权保持和管理其文化传统包括历史和自然资源以保证旅游不对其产生消极影响。此外教育、意识和能力建设对取得可持续旅游至关重要。(《世界自然基金会关于旅游政策主张的声明》)
我们的观点:
生态旅游的发展首先要以环境的保护为基础。而各组织协会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在更好地研究探讨之后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来保护环境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具有复杂性它需要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协调与发展需要良好的成长空间。因此与生态旅游相关的组织应该注重这种多方面的协调各个发展生态旅游的地区因地制宜制定与自身发展相协调的规划和政策加强管理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
生态旅游的某些特性如影响因素、时常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是随着活动类型和相关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然而特种旅游活动及其环境选择用生态旅游的观点看来由于这些活动和环境具有独特性而显得越来越重要。观鲸旅游已经作为专业的生态旅游形式而兴起这种生态旅游形式不仅包括鲸鱼还包括其他类型的鲸类动物如海豚;需要在陆地或船上作被动观察还要发生互动比如喂食和游泳。岛屿和其他大陆的空间分离很可能会孕育出大量的“海岛因素”影响生态旅游的发展。这些因素包括本地特有物种和独特的生态系统、地理上的孤立和由此孕育出的强烈的地方感觉、临近海岸生态系统和由此带来的相关机会等等。极地环境是指北极和南极附近的高纬度环境这种环境的地表由冰冠、裸岩和苔原所覆盖。南极洲是一个极其孤立的旅游目的地类在那里的直接活动仅仅限于科学考察和旅游活动考察巡游是生态旅游的重要方式。北极地区生态旅游的独特性在于需要和一系列的外部环境共存。由于土著居民正经历着文化和政治方面的复兴土著领地处于和生态旅游业相关的最重要的文化环境之中。
云南西双版纳野象谷生态旅游中最具魅力的部分是观看野象群的活动。届时可以入住设在大树上的木屋——“观象旅居室”早晚可以有机会近距离观看野象群在旅馆下的河中洗澡戏水的一幕或观察野象群在林中出没觅食、漫游的情景或沿近千米的高架观象长廊行走追随野象群的行踪。观象旅游依山傍水与野象群为邻同百鸟做伴置身于森林之中没有人群的喧嚣只有鸟鸣兽盹游人住上一夜即会有千情万感令人难以忘怀。沿途一些谷地有座椅秋千供游人使用还有家象的各种表演都是十分吸引人的娱乐活动。(《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基本要求和有效管理》)
我们的观点: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普遍性与特殊性之分生态旅游也不例外。只是生态旅游的这种特殊性体现于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而正因为这种环境的特殊性给人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才使生态旅游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这种特殊性(即特种旅游活动及其环境)在生态旅游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比如我国西部的草地物种丰富自然景观独特气候宜人因此在西部结合当地的文化、历史、风俗等因素来发展生态旅游是个不错的选择对西部的开发也有促进的作用。
对全球生态旅游模式的考察表明各地区的生态旅游结构截然不同而且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的生态旅游强度也多变。澳大利亚在组织上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生态旅游目的地。在大洋州的其他地区新西兰的生态旅游业规模相当大。而在南太平洋地区只有少数旅游目的地发展了大规模的生态旅游业。多样的亚洲模式主要由政府的“良性循环开发”政策所决定。相比之下南亚和东北亚几乎没有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欧洲生态旅游业的东西部发展模式是不一样的。在西欧生态旅游业常常在相对次生的环境中和其他类型的旅游业结合或共存;随着苏联的解体东欧的西部国家都转向了西欧模式。在美洲美国拥有典型的生态旅游业模式。在加拿大联邦政府结合积极的省立政策对生态旅游业的参与更加明显许多政策的焦点集中在广阔的北部旷野。南美洲地理上的孤立和负面的时常形象阻碍了其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但是仍然具有复杂的生态旅游模式。非洲和中东地区是生态旅游业最不发达的地区。
生态旅游项目应主要围绕农林生态系统的第一性生产力、动植物园和以自然生态系统为基础的人工生态景观发展。根据地方的资源基础将丰富的植物、动物配置在一起创建花卉园、竹园、经济作物品种园、果树品种园、乡土植物园、中草药园、抗逆植物园、热带鱼类园、鸟园、动物园等适合各种生物生活习性的环境。也可以自然生态系统的景观为背景创建不同类型的人工景观生态园如岩石园、热带风光园、沼泽园、水景园等利用其特定的小气候、小地形、小生境丰富旅游地的生物种类组成。
我们的观点:
全球各地的生态旅游发展并不均衡这主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关与社会条件也有一定的联系。比如气候宜人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城市本来就有不错的自然景观因而生态旅游的发展规模也较大;而非洲等地区本来在自然资源方面就比较缺乏加之社会也不够稳定战争给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所以几乎不具备发展生态旅游业的条件生态旅游业在非洲当然就不发达了。但是要发展生态旅游就要把握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规划的时候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把当地的特色展现给旅游者。
随着专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融合在生态旅游方面大学生教育计划很好地满足了企业的需求这看起来对自然环境、基本的商业技能和道德规范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企业的期望和研究成果之间主要在研究技能方面还存在着距离使用这些技巧是有利于生态旅游的经营者的而对于从业者来说大学的研究成果依然是颇为费解的。为了缩短这种距离就要求生态旅游学术研究要做到使用一种更为严格的研究标准积极主动地在自然科学和其他领域内开展研究。在构建一个研究议程时也应当和这些从业者商讨。此外越来越多的生态旅游毕业生进入了生态旅游行业他们同时具有理解和开展研究性调查的能力。
教育是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生态伦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生态旅游本质内涵的关键。生态旅游应当以教育作为其核心产品具体地说应当将“教育”与“环境”有效联系起来的“环境教育”作为其主导型的核心产品。青少年作为未来生态旅游的规划者、管理者、社区决策者和潜在的消费者在不久将来的生态旅游实践中将扮演主要角色。以青少年为主体进行市场培育必须进行课程改革加大户外教学课时量并在户外教育中引进市场运作机制。比如以经营性的户外学校形式与学校合作开展环境教育并收取一定费用这将为生态旅游地社区带来收益又为学校解决户外教育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使全体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这是对各方面都有利的做法。(《发展生态旅游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李敏)
我们的观点: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尤其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给予生态旅游的发展更多的关注。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争取往更深的层次发展。当代的青少年是未来的主人翁除了具备专业知识还要有专业技能即要达到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境界要学为所用。只有越来越多同时具备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毕业生走入企业研究者与从业者的距离才会缩短才更有利于生态旅游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
总之生态旅游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开发了就要协调协调了才能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发展生态旅游要注意的几个问题》——李敏
《生态旅游的发展与规划》——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世界自然基金会关于旅游政策主张的声明》——世界自然基金会
04级 旅管4班
邵佳 陈彦辛 陈 晨
相关文章:
|